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巩胜利:中国通胀是一场“持久战”……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巩胜利 参加讨论

    【提要】:中国央行4月17日宣布,从4月21日(本周四)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中国央行第四次,也是去年 10月以来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伴随着四次加息,证实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以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和经济过热的势头。有经济观察家注意到,这次上调之后,中国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达到20.5%历史之新高位。这意味着中国各大银行将再度收紧银根大约3600亿元人民币,冻结了中国货币总量1/5的货币流量。
    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每上调0.5个百分点,将收缴、冻结人民币约3600亿,也就是说仅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一项——20.5%的理论上来说,至少已收紧中国货币“流动性”70万亿人民币之巨。利率,是一个国家货币的一个杠杆。利率越高,这种货币体内的运行成本就越大、越高。不管是基准利率、或是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都处在全球主要国家货币之最尖端,但人民币三率(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与人民币外汇兑换率)都依然会无法遏制的上行,与全球主要国家货币相矛盾。目前(到4月21日此次调整利率实施时),全球总量有近1/3人口使用的三大主要货币基准利率是:美元为0.25%,欧元为1.25%,人民币6.25%。这三种货币利率差,最小6倍,最大25倍,说明这三种货币所实施的策略难以同步、甚至进一步的矛盾加大……
    Ⅰ)、
    货币本就是为市场而设立的。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5日表示,就在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场合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已表示,目前中国消费物价指数(CPI)总体上偏高,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克服,消除通胀走高的货币因素。他认为,适当收紧货币政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周小川还说,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但靠货币来调节市场、经济又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今次再调存款准备金率,既证实了周小川的话,也证实了中国政府对居民消费指数上扬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担心、无奈和信心百倍的雄心万丈!此外,由于原材料价格飙升以及放款过多而导致通胀加剧,中国政府各级层层加码、以行政取代市场,致中国市场环境发生根本病变,也使近期中国经济受到更远的影响。中国政府除了采取措施控制原材料价格外,还加大了打击房地产投机的力度。4月7日,中国发改委宣布燃油全国性涨价,而所有生产企业却不得涨价;4月17日,全球媒体都在关注中国调息的举措,这次再调存准率显示中国央行继续采取收紧货币政策。
    最近一周以来,影响中国内地金融宏观调控的信息不绝于耳:3月份的数据显示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到5.4%,而首季度数据传达的“经济热度”多数强于预期。虽然去年10月以来,中国几乎每月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这类措施对市场心理的冲击似乎越来越小。金融分析家们指出,中国仍面临全球之最、极大的通胀压力,如果未来压力继续不减,包括加息等价格型工具再次出台亦在预期之中。
    Ⅱ)、
    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5日表示,2011年前三个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9.7%,虽然这一数字比2010年第四季度9.8%的增幅略有下降,但是中国经济在2011年第一季度的增长依然继续强劲,也是全球主要大经济体中增速最大、最快的。
    在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强劲的同时,尽管政府努力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但是通货膨胀仍然提高。中国国家统计局说,受到食品价格11.7%的增幅带动,三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去年上涨了5.4%。虽然三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和二月份相比下降了0.2%,但是,考虑到二月份是中国的春节,春节过后的三月份,物价应该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的,但是三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只比二月份下降0.2%,所以有分析家们指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可以说在继续加大,中国政府要把全年通货膨胀限制在4%的目标实现着很艰难,中国政府担心高通胀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总理温家宝更是把通货膨胀比作老虎,说老虎放出来,是很难把它关进去的。因此,分析家们认为,今后几个月,中国当局还有可能再次采取紧缩货币的措施。虽然中国政府过去几个月多次加息,但是,一方面中国经济放缓的步伐还是太慢,另一方面物价仍然只升不降。加息的办法似乎并不太奏效,该怎么来遏制通货膨胀呢?路透社的中文网的一些读者就如何遏制通货膨胀发表了一些值得一读的意见,但中国在全球金融海啸后层层政府加压、行政加大出手,导致市场经济节节退守、使市场经济能力大大收缩。
    有认为,应该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拉动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来控制通胀,因为加息或者改变货币政策不解决根本问题,只是改变了有钱人的投资方式而已。直到如今,虽然中国政府多次表明要扩大内需,但因中国公民手中的钱太有限、加之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仍然是出口导向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长期两位数增长,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过于严重,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乃至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都已经不可避免。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来控制通胀,有人就建议现在是到了该大举进口国外商品的时候了。通过大量增加进口,不仅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国内的总供给,缓解目前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更为主要的是能够逐步扭转持续近20年的长期贸易顺差格局。
    还有分析指出,中国的通胀原因很复杂,有收入分配失衡,税率的相对不平等,高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对国内公司出口强行人民币结汇,央行绝顶空前的滥发钞票(2009、2010年度中国央行以超美国1.6倍发行货币,此数据见2010年12月5日《南方都市报》A14版“新华述评”),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这一涨一驰,显示出中国驾驭货币的紊乱,而调高银行利率这一工具,只有暂时的效果,如今只控制资本的流动性是不可能解决根源问题的。
    也有资深透视指出,人民币升值、加息、减税等等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真正能解决中国通胀问题的砝码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美元结算,采用更稳定的货币取代美元,但现在中国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现在印度,巴西,越南等等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发达国家,都在全力抗争着通胀这只老虎,而这只老虎恰恰是美国放出来的,要赶跑这只老虎,就只有首先赶跑美元!而中国绝顶的问题是:是以政府行政取代“市场经济”,还是与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通行?
    有历史分析近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践认为:中国人绝对有能力来控制通货膨胀。就象中国政府自1998开始调控房地产一样,2004年以来开始土地公开出让;2005年首发“国八条”;2006年再发“国十五条”;2007年国务院24号文件首次强调“保障房建设”;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中国出台房地产救市政策,降低首付门栏,推出优惠利率;1010年出笼“国十条”,二套房首付比率上调到五成;2011年又出笼“新国八条”,二套房首付比率上调到六成,大中城市全面限购多套房。但中国房地产价格(从房屋价格、到土地价格)却一个、又一个的跨越了世纪巅峰,中国以行政命令行市场之行为还一直是“信心满满”,一浪高过一浪,漫过了中国公民的一致呼声!更为麻烦的是,中国整体的所谓“市场经济”已经与全球主要国家的“市场经济”大相径庭,中国市场将长期与国际市场相阻抗衡,你争我往,将无穷无尽…… 但本届中央政府的市场“行政围墙”已经空前高高筑起,即便是中国房地产整体市场能调控象征性下行5%已属空前不宜,若不着手拆除由政府行政“建筑”的高墙、疏通市场,那么下届政府将继续中国市场通胀、高价的无奈,且与周边国家、全球主要国家(95%以上)长期悖论、冲突矛盾叠起。目前,中国高通胀、高利率,其根源就是市场“经济不畅、行政作梗”的本质无奈,否则中国将长期无奈的通胀难治、房价高企本源存在。
    Ⅲ)、
    与中国整体市场相似,中国货币、金融也当然与绝大数国家公然悖论。中国人民银行4月17日宣布,将从本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2011年到4月以来的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月一次的上调频率,已经是全球各国绝对珍稀、绝无仅有,这说明中国货币利率依然有其难以把握、根源无奈、与市场经济阻抗的要害。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4月16日亚洲博鳌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上限”。中国金融、货币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国家(95%以上)货币之间依然有无法调和、根深蒂固的源头冲突和悖论。
    中国这轮通胀,是一个大环境所致:2009-2010年中国市场经济大举收缩,行政主导阻隔了市场经济的有效调节,致2011年第二季度CPI达到5.4%,三季度CPI将创出6%左右,然后三季度开始有所回落,四季度再次反弹,来年一、二季度再次高峰……如果不疏通全球金融海啸之后的中国靠政府主导市场的管理方法,中国通胀只能恶性循环的延续下去……直到下届政府、新政来重建与全球主要国家开始疏远的市场经济运行方式。
    也许,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举世彰显,更是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等与全球主要国家接轨、兼容、融合,需要深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出32个月来新高,凸显了当前中国通胀压力仍在不断凝聚,也同时凸现了中国国内市场与“市场经济”的重大差异与巨大隔阂。如此下去,中国市场将长期与国际、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冲突将加剧,那么中国的通胀将长期难以消解,中国房地产之高价也难以正常的回落。正是如此,中国央行还将继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等的重要原因。2011年以来,中国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繁调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货币节奏,实属历史罕见、国内外都绝无仅有。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与国际金融、货币融合,融入“市场经济地位”这都是大忌、也是无奈之举。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Tags:巩胜利,中国通胀是一场“持久战”……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