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刘涛: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当进行国际战略布局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刘涛 参加讨论

    中美经济共生体的现象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独特的动力,通过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性进程,中国经济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历史阶段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飞速增长。在国际资本进行世界范围内扩张利润的结构性调整中,中国以13亿人口的市场加入了世界经济,并且成为接受跨国资本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I “避实就虚”与“避虚就实”
    截至到2007年为止,中国总计吸纳外国投资达8000亿美元,而1990年代以来亚洲投资中70 %的国际资本流入了中国;而中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得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外向型驱动力,在中美经济紧密结合的模式中,中国对美贸易处于巨额顺差的局面,相较于1980年代中国国内一度只有1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尴尬局面,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完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完全改变了其国际收支状况。
    随着带有“中国制造”字样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美国,中国的外汇储备积累也在节节升高,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8536亿美元,第一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而仅在两年后的200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已经接近两万亿美元。相比较而言,许多弱小的发展中经济体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一些国家只能靠出口宝贵的能源产品和原材料到西方以换取一点可怜的美元外汇储备,从而能够非常有限地购买一些外国产品和技术设备,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平等的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中,处于严重的负债状态,因此要平衡国际收支是非常困难的。
    外汇储备奇缺或是国家处于负债状况是非常被动的局面,而家底异常殷实的中国也面临着不同层面的困境,首先是国内网络上充斥着“中国的美元储备是一堆废纸”以及“中国对美贸易是用中国的资源换取美国的废纸”这样的极端观点,这样的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往往希望取得某些特定的煽情效果或是意识形态宣传的效果。事实上,中美贸易体和中美利益结合体的模式是中美实现两国国家根本利益的一种根本性制度安排,美国通过与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国家进行贸易以及东亚国家净储蓄投入美国资本市场得以稳固了美元的“世界货币政体地位”,而中国正是通过阶段性的中美利益捆绑实现了中国现代化的起飞,最大程度实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中国是以13亿人口进入了世界大市场,进入了全球化的重要历史进程。在全球化的这班快车上,谁要是晚了点,或是没有赶上这班快车,谁就会被历史淘汰。而中国正是通过改善中美关系,进入了美元国际贸易圈,赶上了全球化这班快车,中国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因该说某种程度上中国是在借助美国的力量,借助美元圈的力量实现了外向驱动型经济拉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美国正是借助了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国家的力量维护了“美元世界货币政体”的地位,同时来应付美元面临欧元带来的货币挑战。说美元是一堆废纸是非常极端片面的说法。事实上,美元既不是废纸,也不是黄金,美元就是美元,代表着美国的国家信用,是世界第一硬通货,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66 %是美元,其它才是欧元、英镑和日元等货币,而国际大宗商品和期货、能源等产品都以美元标价。不错,美国利用“美元世界货币政体”的地位无限榨取了世界巨大的利益,说美元体系是吸血鬼也不无道理,但是不要忘记了,在美国军事、科技和生产力占有巨大优势的国际现实前,美元的地位虽然会不断下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元的世界第一硬通货地位是很难被撼动的。中国的确应具有改造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大国雄心,但同时必须顺势而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阶段的历史性任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国借助美国的“势”来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国家利益并不是什么道德上尴尬的事情,而是一种高瞻远瞩,是一种境界深远,是一种越王勾践式的“卧薪尝胆”,因为只有先自己取得力量,才能谈得上按照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来改造世界。实力决定理想,力量决定方向,今天的隐忍不发正是期待着未来的振聋发聩,今天的沉默不鸣则是期待着明日的一鸣惊人。
    国人不能忘记的是,一个13亿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13亿人口规模的现代化相当于在4个美国和3个欧盟的范围内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因此仅仅依靠中国的资源、能源和原材料是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国内需求的。离开了有效的、全球一致的国际硬通货和国际支付手段,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谈。因此用意识形态的思维来攻击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并且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观点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究其实质还是非常可笑的。在一个全球经济高度整合、世界市场趋于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中,主动与世界脱节并且要求闭关自守,那无异于自杀行为。仅仅从13亿人实现现代化所要消耗的能源和资源的角度来看,都是完全不可能的。中美经济共生体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中国通过其巨大的贸易盈余取得的巨额世界硬通货的储备来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收购中国现代化所需的能源、资源、原材料、科学技术和精密仪器设备。在人民币还没有成为世界范围内认可的世界硬通货之前,我们是无法离开美元体系的,一言蔽之,美元还不能倒,美元世界货币政体还不能倒,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性阶段,中美利益奇特地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性。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重重迷雾弥漫,明明是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却在欧洲引起比美国还要严重的后果,而美元在经济危机中居然实现了对欧元和英镑的升值,不断看升的欧元突然间“跌跌不休”,而美元似乎一夜间又加强了其世界第一硬通货币的地位。美国人非常精明,在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前,就通过立法法案禁止外国资本对美国实体经济进行收购。美国国会2007年度通过的《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就是在于加强行政部门对在美企业收购的监督和控制,扩张了政府审查力度和审查范围,外国公司对美国实体产业的收购难度大大增加。而今年4月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外国人兼并、收购的条例》,将更加严厉地加强对外资收购美国实体产业的限制,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格的限制外资的条例和法案。“抄底”美国的技术和工业实体看来非常困难。在历次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往往都是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在一国楼市、房室和股市大跌并影响到了实体经济以后进行“抄底”,也就是跨国资本集体潜入危机国而对该国经济产业实现低价收购,从而实现对别国经济命脉的控制。反而是在最倡导“自由竞争”的美国通过立法实现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从而防止资本剩余的国家实现对美国经济进行抄底。
    在美国虚拟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美国通过对本国实体产业的保护,并且在对华军工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出售方面实行严格控制,导致中国庞大的美元储备导向性投入到美国的国债市场,从而使得我国的美元储备过度停留在虚拟经济的领域里。中国通过美国国债利息的收益获得的还是未来的美元货币,而美元储备在中长期随着可能出现的不断贬值将导致中国的实际收益受到大幅度损失,因此美国的策略是引导其它国家净储蓄进入其资本市场而实现“避实就虚”的国家战略,也就是使得国外的净储蓄无法实现对美国实体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的收购,从而将其它国家的美元储备引向美国的国债市场,也就是进入虚拟经济的领域,实现货币的持续“虚拟化”。
    而中国为了广泛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面临着美元可能中长期不断发生贬值效应的可能,就应该实行“避虚就实”的战略,也就是在保留相当的美元储备作为国家经济的安全阀门的同时,尽可能地将中国的多余美元储备转变成为中国亟需的实物经济和资源。在美国收购比较困难,中国就可以在欧洲市场进行核心技术、核心工业和精密设备的收购。考虑到在金融危机日益扩展到实体经济危机的阶段,许多欧洲国家的重要企业都面临销售和融资的困境,这就提供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主权国家基金投资的重要战略机会。如果要是在平时,中国大规模收购西方国家的技术和设备的举动几乎毫无例外地会被描述成为威胁,反华的浪潮会掀得满天高。但是当今天这些国家的许多产业,包括一些核心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困境和融资危机的时候,中国的主动收购和投资行为就会面临小得多的阻力和反弹。中资企业应当利用良机实现对某些重点产业的收购或是股份持有,并实现对某些品牌和技术的占有,特别是在军工、航天、航空、精密仪器、机械设备、精密机床、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等领域,中国是大有可为的。
    除了欧洲一些大国如法国、英国和德国等诸多产业面临巨大的生产性危机以外,欧洲一些小国特别是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家,其技术相对来说非常先进,比如挪威的炼油设备世界领先,瑞典的机械加工和电子工业水平先进,而在这些国家,经济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相对来说比较弱,国际开放程度却非常高,因此当这些国家的一些产业发生危机的时候,中国资本的收购和投入往往成为他们的拯救者。通过在国际金融危机这样特定时期的战略收购,中国可以尽可能地化虚为实,化外储为实体设备,通过相关的战略举动特别是通过对一些中国尚不掌握的技术设备实行收购来缩短中国和西方技术水平的差距。
    “避虚就实”还包括中国应该尽可能地将外汇储备转化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亟需的资源型产品,特别是包括能源和原材料等产品,这样的产品对于实现中国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面临国际收支危机的同时,中国应该加强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进行战略援助,将这些国家与中国实现战略利益对接,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国国家利益,这正是以下章节将要论述的重点。
    II 金融危机中的国际战略布局
    在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中,金融风暴的效应逐渐开始扩展到了全球各国,世界上许多国家深受重创,产生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许多国家甚至面临国家破产的局面,整个国家金融、经济形势万分危急。比较严重的当属冰岛、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等国家,这些国家先后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
    我们知道,IMF,也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组织,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代言人。在历史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与的贷款往往是与最苛刻的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弱小发展中经济体和缺乏外汇储备的国家从IMF取得贷款的条件就是按照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进行国内改革,包括削减公共支出、削减工资、降低社会福利、完全开放市场、完全实现自由货币兑换等,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由于被迫完全按照IMF的模式进行改革,结果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崩溃和国内核心产业完全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低价收购,这些国家被IMF控制的悲惨境遇,令人深思。而在历次金融危机中,IMF就是担当的所谓危机最后防火墙的角色,当某国经济面临完全崩溃的局面时,就不得不向IMF求救,企图获得紧急贷款来缓解国家面临的千钧一发的危局,但是同时必须接受IMF出奇的苛刻条件,等于同时接受了一个经济不平等条约,将国家利益以及其廉价的方式销售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许多亚洲国家都接受了IMF的国际贷款,同时接受了不平等条约,从而遗患无穷。只有韩国在面临IMF苛刻条件的时候,坚定地说不,国内也掀起了爱国热潮,许多公民向国家捐献和出售黄金,帮助国家渡过危局,从而顺利渡过了国际收支危机。
    而今天我们的友好邻邦向IMF发出紧急求救的信号,这个信号应该被我们充分把握和感知,因为它表明巴基斯坦面临极为严峻的国际收支形势,国家经济处于危局。同时接受IMF的援助很可能意味着接受不平等要求和协定,从而使得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失,而且将使得巴基斯坦被迫向美国靠拢,从而使得美国势力长驱直入该国。巴基斯坦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来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兄弟之邦,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之一;二是巴基斯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南亚次大陆的支柱国家,同时该国紧临世界地缘的枢纽和世界石油大国“伊朗”,并且与局势动荡的阿富汗接界,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三是从海权的角度来看,巴基斯坦深入印度洋中,通过巴基斯坦,我国的远洋军事力量可以直接输送到印度洋,这对于捍卫中国的海洋权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考虑到中国还没有航空母舰以及远洋输送能力相对薄弱的条件下,中国通过巴基斯坦在印度洋实现军事存在意义重大。如果巴基斯坦成为IMF和美国实施控制的范围,对于中国的地缘、海权和能源运输和反恐等将造成多重损失。
    由巴基斯坦我们可以延伸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援助的整体战略问题,
    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除了应该“避虚就实”以外,还应该对部分面临危机的国家实行援助。我们应当对面临危机的国家实行分类,一是对中国具有核心枢纽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家比如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伊朗等;二是具有重要能源价值和资源价值的国家比如海湾的阿联酋和部分面临国际收支困难的资源类型的非洲国家等;三是发达和重要的西方经济体;四是对中国相对来说不具重要战略价值的国家比如冰岛和波罗的海等国。对于第一类国家我国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战略援助,援助它们的同时也是在实现我们的国家利益,特别是巴基斯坦的安危事关中国国家根本的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考虑到中巴友谊的历史传统和两国关系特殊的重要性,中国尽可能地帮助巴基斯坦摆脱经济崩溃几乎是中国刻不容缓的国际义务,我们切不可让巴基斯坦接受IMF的不平等条约从而走向沉沦。对于第二类国家中国应该选择性地进行投资和合作,特别是与重要的产油国和重要的资源大国进行合作并积极在这些国家进行战略性投资。而第三、第四类国家本身就是属于发达经济体,或是欧盟内部成员,中国当然没有任何国际义务和国际责任进行输血式的援助,除了中美关系由于超级特殊性应该根据国家宏观战略利益实行特殊的政策以外,对于欧盟体系内的任何成员国和其它发达经济体,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除了实行对其实体经济的投资和实体经济的收购以外,显然没有任何可能性对其实行资本输出。总而言之,凡是在地缘、海权和能源石油等领域对中国国家利益具有重要关联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缅甸、尼日尼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都应该是我们进行重点援助的国家,而某些国家如阿根廷等完全在美国的“后院”,而且由于该国幅员较大、人口较多,中国进行大规模援助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
    总之,经济危机既会对中国经济本身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危机,在危机中又同时蕴藏着我们平时难以想象的巨大机会。现在就判断谁是危机中的赢家和输家还为时过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次世界经济空前的大海啸中,一些国家会面对挑战和危机迎难而上,化危机为转机,从而得到提升,而另外一批国家则会在危机中沉沦和下降,甚至某些国家还会被边缘化,成为彻底的失败者。因此未雨绸缪,早作国家战略规划,时时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核心,因势利导,顺势而上,勇于迎接挑战,当是我们重要的抉择。
    在全球百年难遇的重大危机前,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正在全球这张大棋盘上积极布上战略要子,一盘全新的棋局正在展开,作为二十一世纪具有远大雄心壮志的中国和中国新一代,我们准备好了吗?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本盘棋局会持续很久,现在只是布局的初级阶段,但是棋局结束的时候我们必将看到全新的世界——一个用我们今天的眼光难以想象的新世界。
    作者刘涛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博士研究生

Tags:刘涛,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当进行国际战略布局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