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包月阳:中国经济:木桶加深了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包月阳 参加讨论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这个高增幅引发了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新一轮争论。有趣的是,认为经济已经过热的专家除了能举出投资增长速度过高、货币信贷总量偏大两个指标外,似乎没有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而认为经济运行正常甚至“十分乐观”的专家倒是有不少论据:没有通胀、没有过剩、没有瓶颈制约,何来过热之说?
    我们知道,200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局部过热,伴随着局部过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瓶颈制约——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同时,物价也较快上升,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这成为人们判断经济出现局部过热的主要指标。往前追溯1993年和1988年出现的两次经济过热,当时的瓶颈制约和物价上涨问题更为突出。
    今年上半年10.9%的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比2004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11.3%的增长速度基本达到了近年季度最高点。但奇怪的是,今年上半年却没有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很少看到拉闸限电的报道,历来最容易被缺电困扰的浙江省,缺电情况也由全局变为局部,程度明显减轻。运输的压力减轻也能从电煤供应相对宽松判断出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涨幅比2004年低5.3个百分点,也为瓶颈制约并不突出提供了佐证。消费物价方面,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虽然近几个月的涨幅有略微加大的趋势(6月份上涨1.5%),但还是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充其量算是温和上涨。
    根据近10年来的经验,10%的经济增长率应该引起突出的瓶颈制约,今年上半年没有出现瓶颈制约,只能理解为,中国的瓶颈拓宽了。
    为什么短短一年半之后瓶颈制约就能拓宽?我首先想到的是,近十年尤其是“十五”期间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发挥了作用。据统计,“十五”时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按累计法计算),比“九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高9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5万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5.6万亿元,超过了1981年至2000年2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十五”期间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76亿千瓦;新增11万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40666万千伏安;新建铁路投产里程7063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3556公里;新建公路3511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964公里;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45232万吨。
    从这个角度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央采取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到2005年总共增发长期建设国债9900亿元,弥补了此前多年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缺口,由此形成的巨大供给能力,对本轮经济上升周期功不可没。
    一位同行提醒我,瓶颈的拓宽之所以这么快,大概和目前国内超强的投资能力也有关。这几年的情况是,只要哪里出现缺口,投资就会蜂拥而入,缺口很快会被填平。的确如此,在“十五”期间新增的1.76亿千瓦发电机组容量中,仅2004和2005两年就占1.13亿千瓦。仅2005年,全国就新增11万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15306万千伏安,新建铁路1203公里、公路129748公里、高速公路6457公里,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8989万吨。
    关于物价为何没有出现明显上涨,在学者那里有激烈的争论,持异议的一方主要观点是现行的居民消费物价(CPI)统计方法有问题,其编制过程与程序、样本的取得、不同消费品的权数等与居民消费的现实相差甚远。这种说法有道理,但我想强调的是,2004年统计局采取的是同样一套统计指标和方法,当时的CPI和现在的CPI增幅应该是可比的。而且,与消费关系密切的价格项目,除房价、成品油外,其他物品和服务涨价幅度大都很低,在此情况下说物价总水平上涨较快,恐怕说不过去。
    从上述两方面判断,目前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供求关系相对稳定,因此,没有出现明显的瓶颈制约,物价涨也不到哪里去。
    然而,10.9%带来的两个问号是否能这么解释﹖我手头的资料有限,不敢妄下结论。上周末,一位老领导、宏观经济权威专家给我打电话,消解了我的疑惑。他的判断是:中国经济的供给能力增强了,结构改善了,体制活力增强了,因此,经济增长的潜力增大了。只要沉着应对,谨慎操作,中国经济维持8-10%的增长不成问题。
    按我的理解,也就是说,应该重估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力和增长潜力。几年前有学者估计,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8-10%。自1998、1999年左右我国经济从1993年过热中实现软着陆之后,2000-2002年的年度增长率在10%以下,2003-2004年达到10%和10.1%根据普查修订后数据?,出现了局部过热。给人的感觉是,一,经济增长很难达到潜在增长率;二,10%是个上限,一接近就容易出现过热苗头。现在看来,一,潜在增长率可能已经不止原先估计的高限10%,更不是低限8%,而可能是10%以上,譬如11%左右;二,增长潜力的增大是由于供给能力增大、结构改善、体制活力增强的共同作用,借用“木桶原理”的说法,既有木桶总体加高的因素,又有短板加长的因素。总之,中国经济的木桶加深了。
    回顾一下近十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说中国经济供给能力增加、结构改善、体制活力增强,应该是站得住的。从“九五”计划开始的“两个根本转变”,虽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十年累积下来,还是有不少收获:我们毕竟基本实现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也有明显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实质性的成效。以目前仍然很受关注的产能过剩来说,既有落后产能淘汰较慢的因素,也有先进产能增长较快的因素。再以体制问题来说,既有政府管得仍然过多过细、行政性垄断仍未打破的情况,也有市场化程度总体提高、企业自主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能力增强的良性变化。
    当然,即便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增长能力提高的判断成立,我们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推进越来越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减小趋势;新型工业化道路走起来并不平易,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相对于我们所处的供给环境仍然过高,如不能切实淘汰落后产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正如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温总理所言:形势稍好,尤需兢慎。

Tags:包月阳,中国经济,木桶加深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