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客人浴巾当抹布,擦了马桶擦杯子!收费高达数千元一晚的五星级酒店,竟连最基本的卫生底线都难以保障。近日传出的十余家五星级酒店服务员用客人浴巾擦拭杯具、马桶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在视频中,喜来登、华尔道夫、王府半岛、宝格丽、文华东方、颐和安缦等顶级品牌酒店全部存在违规操作现象,涉及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南昌等多座城市。这些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引发了消费者对酒店业住宿服务质量的集体不信任。目前,已有数家酒店做出回应,声称将加强内部管理检查措施。也有酒店表示,视频内容无法代表酒店日常的营运和服务标准。
酒店卫生乱象频生,症结何在?
近年来,酒店卫生情况频频爆出问题。去年9月,就有第三方评测机构曾曝光北京5家五星级酒店存在不换床单、不洗马桶等问题。五星级酒店通常被当作行业标杆,连他们的卫生状况都出现问题,那些小酒店的情况又如何呢?卫生情况必须是酒店管理的底线,连干净整洁都保证不了的酒店,服务再好也没有任何诚意。为何酒店卫生乱象会一再出现?从酒店管理层面来看,说到底还是为了压缩成本,要求保洁员在尽量短时间内打扫更多的房间,以腾出更多客房保证较高的入住率。这种只求快的做法势必会造成忽视清洁标准。【详细】
违规操作的直接原因是服务员做保洁时图省事,但这种违规操作能够长期存在,甚至司空见惯,则与酒店有规定无落实,只讲效益却忽视卫生有关。有的酒店把操作规范挂在墙上,只在员工入职培训时讲讲,平时疏于检查,甚至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酒店只盯效益,凡事只求多快好省,对保洁服务求速度不求质量,致使违规操作蔓延。而有关部门对此检查处罚力度不足更是助长了这种潜规陋习。【详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不论哪个行业,只要监管虚置,经营者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进而就可能进入互害模式——地沟油、毒豆芽、三鹿奶粉……卖什么的不用什么。因此,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关心哪家酒店认错道歉,而是反思监管为何失效,旅游、卫生部门平日究竟有没有抽查过,又或者从来都是靠商家自律?至于为酒店评级的专业机构,出了这样大的事,难道不该做点什么?重评比、轻监管,一直是很多服务行业之所以沦陷的主因,与其责怪商家丧尽天良,不如反思是不是土壤出了问题。【详细】
酒店行业千万别丢了底线
职业素养缺失的背后,是酒店培训、管理、监督环节的诸多漏洞。改善卫生状况,显然不能只寄望于服务员个人自律。对于酒店自身,治标与治本之策必须同步推进。“行业通病”绝不能成为对顾客不负责任的“挡箭牌”,涉事酒店必须负起监督责任,倒查相关问题及责任人,并从严查处、从重处理;酒店行业也应举一反三,完善相关监管要求,更多以制度管人,以更有力的约束措施守护好“卫生底线”。【详细】
能放心住,是消费者对酒店的首要需求。涉事酒店当务之急是要在向消费者诚恳道歉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认真补上各种漏洞。一方面通过配备视频记录仪来监督清洁工作;一方面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导,把违规操作消灭在第一线。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把酒店当自家,把客人当亲人,如此才能在安全、服务方面不断改进,防患于未然。【详细】
服务业和一、二产业不同,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不是物质性的产品,而是服务本身,其中包含了复杂、敏感的人际关系。所以,优质服务不由酒店的豪华程度和每平方米的造价决定,“服务者”才是根本。事实上,那些世界著名的酒店,过人之处往往来自服务质量和服务细节。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业者的素质是核心,而如何让劳动者在收入之外有更多获得感,积极主动地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人生价值,也是此次酒店卫生乱象事件背后值得思考的问题。【详细】
不能只是“罚酒三杯”了之
酒店行业的卫生问题多年来难有改观,由此也说明单纯指望酒店自查自纠并不现实,我们的管理部门不能再失语了,不能再象征性监督了。如果一有媒体曝光便例行性表表态,对涉事酒店是形成不了震慑的;如果只靠媒体监督而不承担应有的责任,是辜负民众期待,也是涉嫌失职渎职的。对酒店卫生问题,不妨出重拳,来点狠招。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详细】
相关部门只有强化日常监管,并对问题酒店严厉处罚,才有望达到明显的治理效果。从日常监管角度说,旅游主管部门可以一方面有奖鼓励旅客和业内人士举报酒店卫生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酒店卫生状况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包括明查和暗访。对于确实存在卫生问题的酒店,不仅要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从严从重处罚,还应该建立酒店业卫生“黑名单”。【详细】
事后监管方面,相关部门的处理不能只是“罚酒三杯”,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等处罚方式,不能停留在文件之中,必要时也应降星或者摘星以示惩戒。让妄为者不敢肆意而为,让被罚者更有“痛感”,需要多出实招和重拳。这考验着酒店行业的诚意与决心,也考验着相关部门的行动力与管理能力。【详细】
微言大义:
@游侠岛:酒店外包保洁业务,一线服务员工资低微,能有好的优质服务?
@青花布衣:五星级酒店都这样了,你还敢用酒店的东西?
@江南烟雨_830615:酒店的东西最好不要用,特别是入口的。
@蓬莱仙岛2012:靠大家曝光,那还要监管部门干嘛?
@张飞白ZAC:约谈什么的,都没用的。抓到一次罚几十万就乖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虚心接受,屡教不改”。长期以来酒店行业卫生乱象频生,即使一次又一次的舆论曝光也无济于事,而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互相提醒少用“酒店的东西”,这不禁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行业底线失守,根源还在于监管失位。资本为逐利而生,我们不能单纯寄希望于企业自律。那么,要想真正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推动酒店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监管就不能再继续形同虚设,处罚也不能再继续隔靴搔痒。这次,酒店卫生乱象又曝光了,情况会和以前有所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