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只有拥有更多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为特征的中小企业,才能更好地增强经济韧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聚焦核心主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 “专精特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产业链中可能被“卡脖子”的某些关键产品、核心技术、重点环节,往往都是由“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的。约九成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独门绝技”。
“专精特新”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全球产业洗牌渐趋形成,大环境倒逼传统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通过走“专精特新”之路,将有限的资源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专精特新”是优化产业生态的必然要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难以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融通于产业的模式之一就是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产业合作联盟和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围绕大企业、大项目,采取专业分工、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有利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也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优化产业生态。
“专精特新”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强大保障。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走差异化成长道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其在经济体系的不可替代性,赢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对于增强经济韧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新发展阶段“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何持续发力 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既体现为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叠加效应,也体现为我国消费与投资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和居民消费升级为技术应用带来广阔发展空间,不断吸引国内外新的市场主体进入,激发着产业链各环节的活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注重国内大循环的健康发展,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捕捉新需求、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模式,以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要求。
持续聚焦“专精特新”。“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企业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企业家首先要摒弃规模崇拜,拒绝多元化诱惑,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家要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只有尊重规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价值的“专精特新”企业。
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具有显著的外溢性。数字技术能够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推动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消费方式、治理模式快速变革,从而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近两年,数字化能力强的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在危机处理响应能力与恢复速度上要远胜于处在数字化边缘的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先进企业的带动下,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大胆探索数字化的转型之路,显示出数字技术对生产效能的叠加倍增作用。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加快推进“互联网+”向“智能+”转型升级,实现数字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控制、销售客服等各个环节的融合,并根据自身业务创新数据资源应用范围和价值实现方式,促进数据流和产业链高效运行,在更高层面整合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等传统生产要素,通过精准匹配,在转型升级中寻找增量突破。
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国际化拓展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主动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积极争取成为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者,锻造出国际经济循环不可或缺或具有高度依赖性的长板,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