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双循环是改革开放的升级版
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格局和新阶段、新理念是一致的。它不是封闭保守的纯粹国内循环,而是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其意义在于:纵向上是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的升级;横向上是对内外联系及其主次地位的强调。双循环就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改革和开放。
改革开放在阶梯式攀升
建国初的改革开放形势十分严峻。建国初的形势决定了那时的改革就是革命,那时的开放就是冲破外部封锁,争取与世界更多的联系。要革除旧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及其相应的文化,就要建立人民民主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当我们现在纪念一些国家与我国早年建立起的较长岁月的双边友谊时,倍感来之不易,每个双边关系都值得十分珍视。
40年前的改革开放备受关注。那时的中国虽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与世界多数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寻找新的发展动能。我国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引进资金、技术和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方法。当时西方发达国家也想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那是个真诚合作和互利互惠的过程。
新时代改革开放正在纵深推进。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实现了从经济弱国向经济大国的转变,从传统管理向公共服务和治理转变,从乡村为主的社会向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我们靠着低廉劳动力、粗放资源、广阔市场和奋斗精神蓬勃发展,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随即也出现了诸多破坏我国发展及国际关系的行为,面对复杂的环境,我国促进化解分歧,努力扩大合作,并在原来改革开放政策基础上提出双循环,既坚持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又赋予改革开放以新的内涵。内循环是把对内搞活作为基础,强调内部的发展质量和国内发展的灵活机制,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在夯实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的同时,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和质量,以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并注重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强调内外联系及主次地位
强调内循环为主反映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外因是重要条件。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外部关系,在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社会的联系中,首先要办好我国自己的事情。建国初面对外部封锁,我国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建设方针,把重心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特别在我们这样的大国,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事业。
在当今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双循环就要以内循环为主,调整战略策略并动员力量自主研发发达国家限制出口的技术和产品,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我国在双循环中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同时加强外循环,促进内外循环的联结,在全球市场规律和各国共同利益的客观作用下,将会打破霸权主义主导的束缚。
加强内外循环的联系,就要抛开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建国初,我国一方面把重点放在大力发展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上面;另一方面,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前提下,采取果断而灵活的政策,只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主权,都积极争取与他们发展经贸关系,逐渐打破西方的封锁。
习近平主席说,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我们都应尊重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应当坚持国际法则、厉行国际法治,维护国际社会公认的规则与共识。世界不能在无序和争斗中如此下去,正道必克霸道,唯有真诚合作和竞争才是国际发展之路。
全球化数字化推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联结”有利于内外双循环。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世界,提升了各种资源的流动性和可用性,使得发展要素和资源更易于被获取,联结门槛降低,产业组织和社会分工持续深化,多元主体参与的更大范围的开放式合作正在蓬勃发展。各国的命运和利益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趋势,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全球化和数字化带来的联系是一种发展大势,谁也无法阻挡。面对繁杂的国际格局,我们积极畅通国内循环,就会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进而形成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
(作者邵春堡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载《中国改革报》2021年6月7日
Tags:邵春堡,双循环是改革开放的升级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