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证券 >> 要闻 >> 正文

“中植系”控股美尔雅:后续资产运作成焦点

http://www.newdu.com 2016/6/6 中国经营报 崔文官 参加讨论

  向来低调地潜伏在幕后的“中植系”,这一次开始转变策略走向台前。5月28日,“中植系”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控股的上市公司美尔雅(600107.SH)正式浮出水面。

  美尔雅5月28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美尔雅集团的实际产权所有者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将其持有的美尔雅集团79.94%的股权转让给中纺丝路(天津)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丝路”),中纺丝路由此控制上市公司20.39%的股权,而实际控制中纺丝路的自然人解直锟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资料显示,解直锟为中植企业集团的实际控制人,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曾任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中植系”这一动作也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此前“中植系”在资本市场主要是通过定增等方式进入近20多家上市公司十大股东榜,但是从未谋求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为何这次一反常态拿下美尔雅呢?有分析指出,此前“中植系”以产融结合的策略,积累了规模近上万亿的资产,唯一的短板就是没有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上市公司平台。未来,不排除“中植系”会借助于美尔雅逐步实现整体上市。

  高价拿下第一壳

  为拿下第一家上市公司平台,“中植系”付出了较高的代价,美尔雅集团79.94%的股权,占比为20.39%,这部分股权价格为5.65亿元。此外,根据相关协议,作为接盘方,“中植系”需代替美尔雅集团向湖北省黄石市政府及上市公司美尔雅共计支付3.91亿元的债务,也就是说,这笔交易完成时,“中植系”获得美尔雅控股权的成本将达到9.56亿元。

  此外由于美尔雅集团此前的企业性质是国企,被“中植系”控股之后将变为民企,按照协议,“中植系”尚需要支付美尔雅集团员工的安置费用。据悉,目前美尔雅集团的员工约6000人,因安置标准尚未明确,故安置成本也不明确。不过曾有业内人士预估,此笔费用不会低于2亿元。

  由此可以粗略得出,“中植系”控股美尔雅的成本可能会达到11.56亿元左右。“这么贵的壳,谢老板都要啊。”一位机构人士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如此评价道。

  另有一位私募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谈及资本市场收购壳资源时称,“国企不仅沟通成本高,而且容易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很多资本不愿意碰;目前美尔雅每年净利润仅几百万元,在盈亏临界点动荡,再加上如此高的现金支出,中植系若要借此获得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也较大。”

  单纯延展主业,依然无法覆盖“中植系”为获得美尔雅控股权的支出,美尔雅所处行业的为服装业,近些年服装行业在电商冲击和人工成本大幅攀升的背景下,行业长期低迷,美尔雅的业绩报表也并不好看。

  在这种压力下,“中植系”不可能止步于服装主业,很可能由服装业延展到其他更具成长性的行业。公开信息显示,此前“中植系”在服装领域的布局并不多。中纺丝路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为尽快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上市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上市公司长远、健康发展,中纺丝路不排除未来12个月对上市公司的业务和组织机构等进行调整的可能。”

  “美尔雅的服装主业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按照资本市场的惯常做法,‘中植系’可能会将这部分资产整体剥离,将其处理成一个干净的壳后,再通过定增的方式,注入新的优质资产。”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受限于当前股权收购的消息刚刚出炉及监管的要求,此时,‘中植系’不太可能透露太多后续动作的信息,后续的资产运作值得长期关注,不过目前‘中植系’20.39%的持股比例还不够安全,不排除进一步增持。”

  对于美尔雅的后续运作,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办,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后续情况公司会及时披露,请关注公司公告。”

  万亿资产运作引关注

  此前,“中植系”一直以较为低调的方式行走资本市场,其多作为财务投资者,或以其他PE+上市公司等手段实现资产增值。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中植系”通过定增方式“蛰伏”逾20家上市公司,不过今年以来,中植系开始改变以往单纯的财务投资战略,试水实业资产证券化运作。今年1月,宇顺电子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魏连速将其持有的约650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3.49%)转让给“中植系”旗下公司中植融云,且将剩余的约1957.9万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全权委托给中植融云行使。中植融云还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新增股份占比0.75%,对宇顺电子的持股比例仍然只有4.75%。也就是说,目前,“中植系”还不是宇顺电子的大股东,但是已经具有最大的表决权了,离控股差“一步之遥”。

  此外,今年开始“中植系”及其旗下公司还曾举牌过大名城、法尔胜、荃银高科等A股上市公司。业界分析认为,“中植系”风格转变或许为了自己具备足够话语权,以便亲自操刀来运筹公司其后的产业或资本运作。

  公开资料显示,中植集团实际控制人为解直锟,在金融领域从业19年以上,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2001年中植集团收购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信托”,前身为哈尔滨国际信托)后,主营业务从此前的木材、房地产等逐步切入金融领域,此后,公司围绕信托、资产管理、并购、基金等业务拓展,形成了一个过万亿元的资本帝国,在金融领域积淀了深厚的基础,但并未有一家资产证券化运作平台。

  其中中融信托是其核心资产之一,中融信托2015年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营收已达64.92亿元,净利润26.05亿元,公司总资产已达到188.52亿元。旗下的信托资产规模应已达数千亿元。中融信托的注册资本仅次于平安信托,在行业内排名第二,2015年,中融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6699.18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五。

  依托信托业务发展起来的第三方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中植系”旗下另一庞大的金融资产。目前,“中植系”旗下已囊括四大财富公司,即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4家。市场占有率很高,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至少6000亿元。

  但是近年来,国内信托业监管趋严,信托业开始去通道化管理,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加大,减少了市场对信托公司的传统融资类业务的需求。有分析指出,“中植系”考虑让这些资产证券化后,借助于资本的力量,继续提高这些核心资产的规模和业务竞争能力。

  此前,恒天财富董事长周斌也在公开场合透露,未来公司将谋求上市,希望可以在2016年完成这一规划。

  除了上述资产外,中植集团的实业资产也存在借助美尔雅上市的可能性。今年以来,“中植系”与上市公司赣锋锂业试水锂电池,还与上市公司康盛股份合作。今年3月,“中植系”对外宣布,将在成都建设投资规模达到15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此外,公司还在互联网、游戏等领域布局,这些业务大都是成长性极好的行业,且很大一部分产业已初具规模,仅在汽车领域,“中植系”已涉足9家汽车企业。

  “中植系”还成立了中植新能源汽车产业并购基金(珠海横琴)合伙企业,在行业内寻找合适的标的进行扩张。有分析指出,在培育实业资产的同时,其对资本的依赖性更强,需要有更好的融资渠道,这些资产正在寻求快速实现证券化的方式。

  美尔雅公告资料中透露,美尔雅集团股权被转让后,其控股股东为岩能资本董事长李轩,而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李轩还担任中植新能源汽车副董事长,这种“巧合”也给了市场对美尔雅未来方向的想象力。

  作为“中植系”旗下第一家也是唯一 一家能够真正实现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平台,“中植系”是否会将旗下资产整体通过美尔雅整体上市呢?记者致采访函中植官网公布的邮箱,但是截止到记者发稿尚未收到中植集团的回应。

  

Tags:“中植系”控股美尔雅:后续资产运作成焦点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