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费的时代,也是一个陷阱密布的时代。其中针对年轻人的一些陷阱、骗局更是层出不穷,让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难以识别、深受其害。
大学生群体,由于刚从中学教育的严格管理、高压学习状态转变过来,进入到一个相对宽松、自我消费开始慢慢膨胀的全新环境,从以前的很少单独花钱到逐步大手大脚消费,追求名牌,攀比高档,从众心理,缺乏自律,让他们过度消费成瘾。但是,持续的“透支”,又让大学生普遍感到恐慌。
而一些互联网信贷公司,逐渐开始盯上了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应运而生了所谓的“校园贷”,低门槛、手续简、提现快等诱人的宣传和营销模式,让一些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这一新鲜事物。殊不知,早些年在缺乏严格规范监管的背景下,“校园贷”的具有利滚利性质的高额利息,让一些学生大呼上当,但又因为深陷其中而单靠个人显得无能为力,个别学生大学几年便欠下了几十万的贷款,一部苹果手机的借款,几年下来滚到了40万,让学生自己都难以置信。还有一些学生明知道上当了,但缺乏鉴别力以及受从众心理驱使,让他们欲罢不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悬崖勒马,还是可以避免一些悲剧发生的。但是,部分学生由于不太好意思经常向父母要钱,便相信了“校园贷”这样一些极具欺骗性、充满诱惑力的网贷平台,今天从一个平台借两千,到明天无法偿还高额本息,又不得不从另一个平台再借,就这样一个平台拆借到另一个平台,利滚利导致“窟窿”越来越大,加之一些网贷公司雇佣的“讨债”公司的各种威逼恐吓,甚至上门逼债,让一些年轻人无法承受巨大压力,采用了轻生自杀等不得已的极端手段来逃避,还有一些稍微理性一点的不得不向父母坦白,但偿还的“债务”,让父母也始料未及、触目惊心。
“校园贷”,看似满足了学生急需用钱的需求,但是很多平台月息高达10%,年息达到120%甚至更多的叠加累积方式让大学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催生了畸形的消费观念,甚至摧毁了年轻的生命。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一批具有欺诈行为的小网贷、伪网贷、烂网贷公司陆续浮出水面,其中也关停了大量“校园贷”平台,但是一些学生虽然不能再借了,而原先借下的非正常贷款还得还掉,否则利息依然在滚,“余毒”依然存在,更有一些“校园贷”等网贷公司天天逼债,让学生无法安心学习,也让一些家庭不堪重负。为了保护大学生不再陷入“校园贷”的深渊,各级金融监管部门需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净化市场秩序,真正还社会以公平正义,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