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破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规定 形成公平竞争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提法,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小组成员、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专门为本报撰文,就市场决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系统阐述。
■解决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多问题
■解决市场体系不健全、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问题
■解决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些歧视性规定,包括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设置等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五位一体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同时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新提法、新论断,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为进一步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而提出的新指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是二十多年来沿用的基础性作用提法的继承和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那以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各个领域蓬勃开展。到上个世纪末,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起飞和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2012年提高到11.5%,2012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5680美元,进入中上国家行列。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加上进入新世纪后改革步伐有所放慢,因而存在不少体制性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存在多种形式的行政垄断,一些部门在非自然垄断环节限制竞争,从而妨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和完善;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还不完善,对市场的监管不到位,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也远未到位等等。这说明,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存在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市场机制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为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代替过去沿用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新的提法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作用表达得更加明确,更加鲜明。本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一般情况下,由市场配置资源比由计划配置资源可以带来更高效率。我们要从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遵循这条规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够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并且不会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都要交给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不要干预。各个市场主体在遵从市场规则范围内,根据市场价格信号,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来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像一条无情的鞭子,督促着每一个市场主体努力再努力,前进再前进,永不停滞、永不懈怠,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呈现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局面,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价值规律的革命作用的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有很好的条件使价值规律的革命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非意味着不重视政府的作用,而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是要搞好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防止大起大落;二是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政府主要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即使对国有企业也要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三是要做好公共服务,这方面现在做得很不到位,需要加快补上去;四是加强社会管理,搞好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可见,政府职能转换到位,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三个指向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既是我们党对市场化改革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针对我国经济改革实践的发展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深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认为,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指向有三点。
第一,解决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多问题。目前中国经济体制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一些地方政府公司化倾向严重,追求本地区短期GDP增速最快化,为此不惜拼资源、拼环境,债台高筑,对民生问题不够重视。一些中央部门则热衷于维持审批体制,追求部门利益,有些官员甚至搞权钱交易,违法牟取私利。与此同时,政府在向老百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做得不到位。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此次三中全会的精神,今后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同时,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以便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认为,政府改革、政府职能转换是目前深化经济改革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也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
第二,解决市场体系不健全、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问题。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有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这同政府不当干预过多有关,也同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成熟有关。同时,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也不健全。有的地方搞市场封锁,对外地产品和流向外地原材料搞价格歧视;为鼓励本地区高耗能产品生产的发展,不顾国家禁令实行优惠电价,以及放纵排污等;假冒伪劣产品也时有出现,冲击市场,坑害消费者。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其中,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各个市场竞争主体,在公平的舞台上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效率。
第三,解决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些歧视性规定,包括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设置等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经济界,总有人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估计不足,不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三中全会第一次作出了明确的肯定回答,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三中全会的一个亮点。
前一段时间,由于认识的不足,有些地方也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导致在政策和行动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些歧视性规定。如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玻璃门”、“弹簧门”,限制竞争;在贷款方面的不合理规定,致使许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很高。党和政府一直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三中全会明确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造、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包括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切实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而不只限于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公司制度。
实际上,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在总的有利政策环境下,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迅速发展。1995年,个体经济2529万户,从业人员4614万人,而到2012年底,个体工商户已达4059万户,从业人员约8000万人;1995年,私营企业65.5万户,从业人员956万人,注册资金2621亿元,而到2012年底,私营企业已达1086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2亿人,注册资金超过31万亿元。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比例已达73.1%,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已达61.3%。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一半,占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且已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可以预期,在三中全会的指引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有更好更快地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
Tags:张卓元,破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规定,形成公平竞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