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薛兆丰:宏观调控忽视微观基础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薛兆丰 参加讨论

    两周前到沈阳参加校友活动,为了确保不耽误周六晚上的授课,我坚持要在周五晚返京。预留大约24小时的缓冲时间,算是体现了我对授课的重视。不幸而猜中,沈阳在周五中午飘起了今年第一场雪,到晚上大部分航班取消,而我只得改乘火车,比预期晚了大约三小时到家,算是一场行程的意外。
    穿州过省,几个小时误差,值得现代人大惊小怪、抱怨一番了;但回想古人,这么远的距离走十天半月恐怕是常事;而如果是从边陲出发上京考试,那恐怕得预留一年半载,为沿途发生各种“聊斋志异”式插曲预留时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古时人们预留的“时间库存量”极多,而今人极少,这是古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较大、今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较小的缘故。
    这是经济规律:不确定性越大,人们就需要越大的库存量或缓冲区来应付。计划经济年代,供应匮乏而多变,有条件的家庭都会尽量囤积食品和货物,以备长期消耗之需;而工厂为了确保生产能持续不停,有时得保留整整一年所需的原料。到市场经济时代,物流稳定后,人们就不再需要存储那么多物品,而人们因此赢得的,是省却的库存成本和灵活的应变机会。
    楼道里的消防设备,也是因为不确定性而存放的。要是肯定不会发生火灾,那么这些消防设备就是浪费;然而,只要存在火灾的可能,那么闲置的消防设备就不是浪费。商人投放广告,只有少部分是收效显著的,但恰恰由于不知道哪部分收效显著,所以整套推广计划就未必是浪费。
    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市场上或许有相当比例的住房处于空置状态,但是由于房价的走势并不确定,更确切地说,由于房价上涨的速度并不确定,所以人们选择让自有物业空置,而不是急于出租或转售,就是理智的选择。不难想见,业主们一旦确信房价即将持续下行,他们就会迅速出租或转售房产,从而推低整个市场的住房空置率。
    再转到劳动力资源上去:由于资源稀缺是人类面临的普遍约束,所以世界上总是有大量的、充分的工作可做,然而其中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是人们认为其回报足够大而值得去做的。人们必须花时间去寻找这样的工作,而不是一见到工作就做。由于不能一眼判断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做,所以人们花时间在就业市场上寻寻觅觅,就可能不是浪费。
    这是说,为了应付不确定性,人们必须付出代价,包括库存、闲置、等待和寻觅。然而,当代价超出物有所值的限度,供应者就必须改变生产和投资的计划,以应付逐渐被确定为长久地改变了的新需求。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往往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理解的规律,深刻地主导着人们的应变措施的规模。这个规律有时称为“投资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原理是指,当需求量保持逐年稳定而投资规模已经与这一稳定的需求量相匹配时,新增的投资量就很低,它只要足以补充每年损耗的设备即可。然而,一旦需求量出现加速增长,那么人们就不仅要补充耗损的设备,而且要提高设备投资来满足需求的增量。用简单的数学可以推断,这两类设备的增量相加后,投资增幅将变得十分显著。换句话说,需求的增量加速,会导致投资大幅增加;而需求的增量减速,则会导致投资大幅减少。
    这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景:人们并不喜欢仓促行事,而是宁愿付出库存、闲置、等待和寻觅等诸多代价,来应付暂时的、未经确认为永久变化的需求波动;而与此同时,需求波动一旦被确认为永久的改变,为了满足需求量的小幅度变化,人们就不得不对生产投资作出大幅度的调整。在这过程中,人们要是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生产投资也就不得不再次作出大幅度的调整。这些“微观因素”交替发生,就会形成繁荣与衰退的“宏观效果”,反复造就所谓的“经济周期”。
    必须指出的是,是“微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宏观效果”;是活生生的个别现象,构成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水平;是每一组具体的约束条件下的调整,改变了经济全局的走向。然而,形形色色的宏观调控,要么冠以“货币政策”之名,要么冠以“财政政策”之名,往往都忽视了上述因果关系,都试图以掩盖事实真相、歪曲价格信号机制、拖延结构调整步伐等方式,来用未来更大的损失,换取眼前的短暂收益。
    比如,一些经济学者认为,通过制造通货膨胀,可以降低失业率。他们把这种办法称为“货币政策”。实际上,这是在用超发的货币来误导那些正在与不确定性作斗争、正在寻觅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人们。结果必然是,大量失业者暂时找到了工作,失业率暂时下降;然而,当通货膨胀难以为继时,失业率将再度攀升,而在此期间资源错配的损失则由全社会来承担。
    又比如,一些经济学者认为,通过政府增加开支,可以扩大需求,从而挽救步入衰退的经济。他们把这种办法称为“财政政策”。实际上,这是用政府大手大脚的开支,排挤和代替私人精打细算的开支。结果必然是,短暂的繁华带来大量味如嚼蜡的政绩工程和大笔政府债务;而这些债务要么由国民及其后代通过纳税偿还,要么由政府通过制造通货膨胀、从而掠夺国民手中的货币购买力来偿还。
    过去大半个世纪,经济学家发明了许多曲线和方程,论证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暂时改善“就业率”、“经济增长”和“贸易平衡”等宏观指标的能力。然而,宏观调控往往缺乏微观基础。它们忽视了人们分辨形势、权衡得失、寻找对策所必需的时间和成本,从长远来看只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问题是,它们为什么还大行其道?因为它们可能暂时有效。

Tags:薛兆丰,宏观调控忽视微观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