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环法采购”不过是自欺欺人
中新社报道,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俗称“采购团”)2月25日与德国企业签订了一批采购合同或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了100亿美金。2月26日,中国贸易和投资促进团结束访问德国,开进瑞士进行访问,并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中瑞经贸合作发展论坛,中瑞商务领导人共同见证了随后举行的经贸项目签约仪式。当天下午,中西企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办经贸项目签约仪式,完成了对西班牙的访问。 2月27日,“采购团”在商务部长陈铭德的带领下马不停蹄、越洋过海地赶赴英国,在伦敦开展一系列贸易投资研讨、洽谈和采购活动。“采购团”的行动被媒体、网民戏称为“环法采购”----对法国周边的国家进行一系列的商贸活动,唯独落下了法国。
“采购团”的行踪曝光之后,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网民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哈哈,法国傻眼了哦!;“环法采购团,偏偏没有你法国,扔钱都不扔给你!真是解气啊!”;“对,除了法国每个西方国家都扔给他们100亿美元,馋死他法国。”也有网友更为直白的说,这是在惩罚法国。与网民的坦率不同的是,有些媒体倒是很含蓄的表达出他们的“解气”或“报一箭之仇”之快感:“几家欢喜一家愁----中国几百亿钞票环法大采购”。
媒体的情感控制,让他们在这股扭曲的爱国主义浪潮中保存着些许“理智”,但这种“理智”的表达有一个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白痴。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买卖都是以双赢为结果的,不存在着你欢喜我愁的情感。买卖是契约,以公平自愿为核心,既然你会不高兴或忧愁,那就不要做这项买卖,没有人可以去强迫你。全球金融危机下,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眼盯着中国的钱袋,都希望与中国人做成买卖。按照某媒体的说法,就是做成了买卖的欢喜,没做成买卖就要愁了。买卖自由、公平也一直是西方经济学里坚持的一个原则。另外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那现在欧洲有些国家做成了中国的买卖就非常高兴,没做成中国人的买卖就忧愁,这内在的问题是什么?暂时就不深究这里面高深的经济学原理,就在常识的基础上考虑这些问题----那中国采购团是真去欧洲派钱了,而不是做真正的生意。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几个国家因为做成了所谓的生意就欢喜了,没做成的就忧愁了。有些人说这是施舍,这种说法也就只能满足一下国人向来卑微的心态和脆弱的虚荣心。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此次是环法大采购,去的地方都是在欧盟的范畴内。现在的欧盟更像一个独立的“大国家”,欧盟的成员国就是这个“国家”内的“省市”。2004年6月,欧盟的首部宪法《欧盟宪法条约》在布鲁塞尔一致通过。2007年10月欧盟通过了新条约《里斯本条约》,结束了欧盟长达6年的制宪过程。在真正的宪法章程指引下,欧盟人才自由流动,欧盟里打破了国籍的限制,更不消说本国内的户籍制度;欧盟统一的货币流通----欧元,基本实现了欧盟范围内货币的自由流通;欧盟有专门的议会组织,对欧盟的大事进行磋商;欧盟内几乎无国界的限制。这些等等制度均显示出欧盟是一体化的国家联合,是一个独立于世界的“大国家”。现在中国采购团进行环法大采购,置法国渴望的眼神不顾,表面上好像真的是冷落了法国,其实质上不过是中国人在自欺欺人。欧盟人才流通,法国的工人一样可以去德国、英国、瑞士、西班牙等国工作,享受欧洲国家各种高福利,只要德国的企业被中国人“救活”。欧盟的成员国本是同一个家庭的人,中国采购团给其中一个人扔了大蛋糕过去,自以为只会让其中一个人好好生活,殊不知等同于给这个家庭的每个人一块蛋糕,只是中国人自以为不存在着分蛋糕的过程。
最后的一个问题往往更显露出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短视。中国采购团环法进行大采购,这些被采购的企业都是该国的一流企业,也是世界的一流企业,大部分更是跨国上市企业。这些跨国上市公司,在更多场合被认为是公众公司。即使是非上市公司,都有可能是公众公司。对于这些公众公司,企业的所有人更不可能被局限于一国范围内,也不可能被局限于欧盟范围内。德国的某公众公司的所有者之一----股东有可能是邻国法国人,也有可能阿拉伯国家的某个人、某个集团。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瑞士、西班牙、德国的一些公众公司的股东名单既有可能有本•拉登的名字,或者之前还有萨达姆的名字,只要他们买了该公司的股票,或间接控制了该公司的股票。现在中国人自以为可以丢下法国企业不理,去给他的邻国的企业好处,殊不知,这种做法真是贻笑大方,简直就是如同儿戏的行径。要是真的想饿死法国,那就不要派钱给法国人所有的公司、有法国股东的公司、会购买法国货的人等等。
中国人何时才能摆脱如此弱视的行径?何时才能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行为?何时才能尽快适应世界的游戏规则?何时才会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审视一切?
Tags:信力建,“环法采购”不过是自欺欺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