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胜利:“货币互换”干什么用?——方略中元国际化所迈出第一步与歧路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倾巢之覆,
若把鸡蛋放在100个篮子里,那就淹没了鸡蛋,
把中国财富放在G20国的篮子里,也未必能见到什么……
“货币互换”,是中国中元走向世界、跨国际的绝对独一无二的特色。
自全球金融海啸发生以来,中国加速了中元的国际化之路,已与周边韩国、印度、印尼等国家建立总计5800亿元的三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但这种安排只能是历史过度的权益之计,没有任何战略实践的可能。道理非常简单:倘若中国与全球主要100多个国家都去搞这种“货币互换”,那么将中国“外汇储备”将被分散的耗尽,拥有超量的非国际货币;即不是100个国家都“互换货币”(而今联合国成员国是197个),是G20国来互换,中国的“外汇储备”也被“化正为零”、各个击破。更重要的是,中国货币国际化、“外汇储备”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倾巢之覆”;把鸡蛋放在100个篮子里,就没有了鸡蛋,除非你足以以一国抵100国更大的实力;即便是把中国的财富鸡蛋放在G20国的篮子里,也未必能见到中国巨大、2万亿外储的财富……中国中元国际化之路——“货币互换”,可能是个“误招”,是中元国际化永远也走不通的歧路。货币互换,最大的不足就是一如“外汇储备”,化整为零、淹没在诸多国家的货币海洋中,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拳头来驰骋国际大市场。
一方面,中国对其外汇储备的担忧也是美国及全球各国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如果中国对美国国债失去兴趣,那么,美国的借贷成本将会上升,这将会令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变得更加昂贵而功亏一篑。另一方面,未来中国是每一年有3000—7000亿外汇储备增加的第一个超级外汇大国(因美国没有外汇储备制度),外汇不去美国,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又能投向哪里呢?
A、
什么是货币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干什么用?
中国“货币互换”干什么用?是用于“外汇储备”或是用于现金流通?用货币去参与国家商品流通?若按“外汇储备”平均每一个国家500亿(中元)来基算,这100国家则至少需要50000亿,且是莫大100种外汇货币,压在国家的国库里,就能成为中元走向国际化?若是“现金流通”,互换货币,都能持中元来中国买卖商品物资吗?这首先要中元能“自由化”,否则就是非法持有中元。从国家货币的战略战术上来讲,不管是看长远点,还是只看眼前,货币互换,都没有中国的利益可享,更重要的是中元也根本没有走向国际市场。若更直接的目标是美元、欧元与中元“互换”,那么对中元来说可能更机械、更被动、更糟糕,“自由货币”与“管制货币”,那一种更得利、更流通、更前景美妙?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当前,中国与韩国、印尼等等签署货币互换谅解协议,但中国还是否要与全球主要100多个、主要国家都去签订所谓的“货币互换”协议吗?国与国之间“货币互换”只是个缓兵之策,长远的来讲“货币互换”不能生成一个国家“货币”成长的国际环境,相反却分散了一个强大国家强大的国力;更有甚者,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会遭遇危险之灭顶、有倾巢倾国的灭顶之灾,而把鸡蛋放在100个国家的篮子里,那就更是一盘散沙、无能为国力;即便是把鸡蛋放在较小范围内、G20国的篮子里,中国的财富也没有了踪影。那么,把全球的鸡蛋都放在超国家、独立、“超主权货币”——“世界币”的篮子里,不失为“市场经济”精髓——公平、公正、公开的根蒂,也是未来世界金融法制的一个开天辟地、伟大的开端。但现在还没有这个“篮子”。
B、
自2008年9月15日国际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中国央行先后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体货币当局签订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签署了1800亿元框架协议,与中国香港特区金管局签署了2000亿元正式协议,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了800亿元正式协议,与白俄罗斯央行签署了200亿元正式协议,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1000亿元正式协议。3月2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框架协议。
“货币互换”是中国的创造。是中元走向周边国家的一种官方试探行安排,也是非同其它所有货币国际化的一种破例赏试,但中元国际化绝非官方所能包揽,且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从货币史本身角度看,只有少数国家货币有可能成为国际通行的货币,如美元和欧元(英镑,自20世纪已经开始退去)一体化进程中的欧元。货币国际化具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件:(一)、是有较高的对外贸易交易量,有国与国之间贸易、资本交流;(二)、是庞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进出口;(三)、此国之货币,对世界经济、贸易、投资产生巨大影响,不得不与他国流通、拥有、更广泛的换手。
C、
一如美元国际货币,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如果美国继续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国际中心货币必将面临币值下降、不稳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那些具备了上述三个必要条件的货币,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成为世界货币的流动浪潮。中元,在地区层面可接受性相应对美元在其传统领地——东亚地区构成了挑战,货币互换应运而生。但中国的贸易、货币市场却最大在欧、美,货币互换只起到小范围作用。关键是欧、美市场,中元要去与美元、欧元有更大的对等交换、持有、储备,那么中国的国际化就可能水到渠成。
没错,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危机处理中履行大国义务的直接体现。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表示,在大力支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危机的应对合作,首先就是通过开展双边本币互换为周边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通过货币互换支持有需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于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也有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振信心,共同应对危机。但“货币互换”无法聚起一个大国的整体实力!反而分散了国力。
D、
如果放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来看,中元国际化会显得更加迫切。中国是目前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于美元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目前来看,美国货币当局所奉行的是弱美元政策,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导致未来美元汇率的贬值,中国外汇资产如何避免因此受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提升中元的国际地位是可供选择的方案。即便不是弱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3万亿、5万亿、8万亿美元……那样增长下去,全球哪个国家不害怕?
也有国际观察家表示,“货币互换”使中元国际化这一难题有了名正言顺的突破口,但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并不能因此对其前景过于战略乐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都是周边经济体,协议的签署更多是基于非常紧密的贸易往来和维护地区货币环境的稳定,如果仅仅因为货币互换的频繁签署就断定中元国际化将突飞猛进,则未免过于乐观。“货币互换”,不过是金融海啸中的一个缓兵之策,是对美元独大的一种分解之策,无助于一个强大国家长期战略的国力提升。
2008年8月8日奥林匹克为历史、分水岭的见证,中元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所选择的路径已经引起全球的注目。而现在是,中国主要是加强其贸易结算职能,也就是中国签署多个“货币互换”协议,这是在中国强攻美元、欧元不下所选择的短期权宜策略考虑之一。不过,一种货币要想成为真实的国际货币,除了结算职能跨国界之外,至少还需具备财富储藏职能和投资工具职能,前者要求中元汇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在国际范围内被充分认可使用,后者要求中元具备完善的国际通道、广泛的交易中心——“自由流通”全球的功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中元要想实现上述两种全球性功能,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真要100(注:联合国到目前是197个成员国)多个国家一个一个的去攻下“货币互换”?然后再把中元堆在那些国家的国库里,这就是中元国际化之路?中元国际化的首先之路,是中元象美元、欧元那样完全自由化,否则即便是走向全球各国也是零!
注:①、本文中所称“中元”,乃人民币,是与美元、欧元、日元等等所有国家货币等同的一种货币区域性货币。
Tags:巩胜利,“货币互换”干什幺用?——方略中元国际化所迈出第一步与歧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