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手机定位员工莫逾越法律边界

http://www.newdu.com 2018/4/11 燕赵晚报 符向军 参加讨论

  “好像随时随地都有一双眼睛盯着你,太不自在了。”4月2日,沈阳市铁西区一家外贸公司销售经理蒋桐带着手机出去办业务,中午休息时间,移动考勤APP上通过手机定位得知她曾出现在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4月8日,她被公司通报批评并罚款200元。蒋桐愤愤不平地认为,不能要求员工时时都在工作地点,更直言手机定位考勤等于给员工套上了一道“紧箍咒”。(4月10日《工人日报》)

  一些企业使用手机定位考勤的管理方式,是想针对“偷懒、不好好干的员工”,试图借此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避免工作时间外出干私事,并认为此举可让奖惩有据可循,让管理更公正。

  企业加强管理无可厚非,但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企业的规章制度、考勤办法必须合法,不能逾越法律的边界。

  企业与员工,虽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但在法律上双方主要是劳动合同、雇佣劳务等用工合同关系,属于平等民事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劳动法也规定了每日不超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44小时的工时制度,严禁随意加班加点。企业要依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要尊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向心力,乃至主人翁意识,如此才是发挥企业管理功效、激发用工效率的正确之道。

  企业为强化监管,避免员工“偷懒”和“干私活”,使用手机APP全程定位“追踪”,无论上下班时间还是中午休息时间或者出差途中,都让员工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犹如给员工套上了一道“紧箍咒”,浑身不自在。且不论企业是否有权对“越位”“干私活”的员工罚款,如此密不透风的“监视”,无疑涉嫌违法、干涉员工人身自由和侵犯员工个人隐私,会让员工感到不被尊重、不受信任,并由此带来反感、抵触和痛苦、压抑的负面情绪,怎么会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进而激发工作效率呢?这只能起到反作用,让管理者的“小九九”落空。即便员工在手机定位下“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但出工不出力,人在心不在,这样的定位也是形同虚设,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强调以人为本、打造企业文化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下,不但要依法经营,也要注重人文关怀,讲究人情味,让企业管理有“温度”有情怀。使用手机APP全程定位“追踪”,把自家员工当贼一样监视,员工像被一张无边无际的“天网”罩住,毫无人身自由和权利可言,也是高科技的悲哀。须知,依法订立的劳动或劳务用工合同,绝非旧时的“卖身契”,员工绝非旧时的“包身工”,企业管理者也绝非旧时的“周扒皮”。

Tags:手机定位员工莫逾越法律边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