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再到有声阅读,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当下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读者的听书率为22.8%,较前一年的平均水平提高了5.8个百分点。喜马拉雅FM副总裁姜峰给出了一组数字:喜马拉雅FM共有激活用户4.5亿人,主播超过500万名,活跃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为128分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有声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中国的文字有形有音有义,无论是从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都是从形到义的阅读,都是用眼睛在阅读,因为中国不少文字仍然可以看出文字的起源,或象形,或形声,或会意,从字形就可以知道字的意义。这是阅读的常用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有些字是从声音而来,如一些叠音字或拟音字,这些字是由音而义的。而且,文字的最初流传也可能就是口耳相传,因为最初的文字并非人人都有资格学习,文字是部分人掌握的。再有,就是最初的诗歌经典就是以声音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不是我们想当然以为的纸质印刷,纸质印刷传承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后。
声音传承一直在继续,随着文字的普及,普通劳动人民也掌握了文字,但是,由于地域或发展,声音传承却弱了下来。过去讲究格律的诗歌,现在似乎越来越不合辙押韵,有些诗歌已经读不出美感。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一部书不仅依靠纸质传播,也可以通过声音传播,用耳朵阅读比用眼睛阅读更方便,最重要的有声阅读更能传递声音美和韵律美。比如,有声阅读优美的散文,可以绘声绘色,可以抑扬顿挫,可以读出散文应有的意境美。特别是,在你干些注意力不需要那样集中的工作时,边工作边“听”书就是一种艺术享受。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往往没有这种艺术享受。朗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文化的艺术传播。
“听书”唤醒的是文字的声音美。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不少人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甚至出现会读不会写的现象。现在要拯救汉字,就必须提倡读写汉字,汉字毕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历史就存在汉字中。在笔者看来,“听书”不只是唤醒文字的声音美,也是在唤醒记忆中的汉字。现在电视上有关传统汉字传统诗歌传统书信的节目之所以很火,一是因为人们有新鲜感,二是因为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三就是因为传统汉字传统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根。阅读的意义之所以很大,就是因为没文化太可怕了。现在“听书”的崛起虽然是延续传统,但仍然丰富了阅读方式,是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有声阅读,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阅读就好,因为阅读就能提高自己,就能提高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