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湖南贫困县学生把营养餐牛奶倒水沟”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几个学生蹲在教室门口,把牛奶从盒子里挤出来,倒在教室门口的水沟里,随后将牛奶盒踩扁。12月18日,当事隆回县罗洪中心小学一名负责人表示,学生们倒掉的牛奶是已打开过包装,喝不完的剩余牛奶,校方出于对学生身体健康考虑,不建议把营养餐带回家中食用。
冬天太冷,打开包装的牛奶喝不完,为防止牛奶变质被误食,就让学生直接倒掉,因为饮食安全比牛奶浪费更重要。这样的逻辑看上去很有道理:学生饮食安全事关重大,一旦出现意外谁也承担不起责任。但关键问题是,在安全和浪费之间,只能选其一而不能兼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贫困县学生倒掉牛奶是一起好事没办好并造成普遍误读和负面影响的典型事件。既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又不浪费营养餐牛奶,并不是什么不可完成的任务。学校之所以在安全和浪费之间“二选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能力低下、担当意识匮乏,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导致营养餐工程“最后一公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一幕。
具体而言,如果学校提供牛奶加热服务,学生喝不完牛奶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如果喝不完的牛奶可以暂存学校,倒牛奶现象也将会大大减少。退一步讲,只要校方和家长沟通到位、尽到责任,即使让学生把牛奶带回家,也不会轻易出现安全问题。此外,如果牛奶不合当地学生的口味,学校也应考虑去协调更换。总之,学校不该被小小一盒牛奶难倒,坐视如此大规模的浪费。
虽然学校给出了“饮食安全比浪费重要”的解释,但也别低估了贫困县学生倒掉牛奶事件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且不说倒牛奶行为能造成多大的资金浪费,单就对孩子价值观的潜在影响来说,其危害也不容小觑。如果长期在“喝不完就倒掉”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们能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吗?此外,倒牛奶现象难免让人产生“免费营养餐不知珍惜”等诸多联想。
近年来,营养餐好事办不好的问题并非个例。有数据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营养餐浪费问题普遍存在,甚至浪费惊人。这一方面暴露出我国食育教育存在短板,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营养餐供应模式和管理环节存在弊端。当前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并不乐观,而营养餐工程又存在严重浪费现象,实在不应该。
如何将营养餐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尽可能避免浪费,依旧是摆在相关部门、学校、公益组织等各方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这个过程中,学校无疑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而“饮食安全比浪费重要”显然不是推卸自身责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