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信用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

http://www.newdu.com 2019/4/10 东方网 苑广阔 参加讨论

  “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信用将成问题。”近日,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的上述发言,引起了外界的广泛讨论。4月4日,南都NDX实验室发起热点站站队,截至4月6日14时,共有3017人参与投票,其中81%的网友表示反对。有反对者认为,恶意频繁跳槽行为本身,是否属于信用体系的衡量范畴,仍值得探讨。(4月7日《南方都市报》)

  企业招工难,好不容易招到的员工又频繁跳槽,流动性太强,这确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生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人社部门出台管理规定,把劳动者的跳槽和个人信用挂钩,以此来约束劳动者的跳槽行为,是否妥当呢?至少从媒体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网友对这种做法表示反对,只有2成左右的网友表示支持。

  反对者的意见很简单,那就是劳动者的跳槽行为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唯独和个人信用关系不大,如果硬性地把跳槽和信用挂钩,有滥用信用之嫌,也损害公平公正,会导致很多不良的社会后果。与此同时,频繁的跳槽不利于个人在职场和事业上的发展,对于这一点劳动者心知肚明,所以绝大多数跳槽者的跳槽行为,都是多方衡量、充分考虑的结果,有一种“不得不跳”的成分在里面,这显然和个人信用无关。

  而支持把职场跳槽和个人信用挂钩者的意见也比较集中,那就是企业招工和培养人才都需要投入成本,如果人员频繁离职,肯定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并且恶意跳槽行为确实存在,有人几天换一家企业,然后通过投诉来索要赔偿金,中小企业也是“职场碰瓷”的受害群体。这样的观点,一方面未免过于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忽视了劳动者的权益;另一方面,把极为个别的“职场碰瓷”现象扩大化了。

  通过把跳槽挂钩信用来约束“职场碰瓷”现象,似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之所以有“职场碰瓷”现象,恰恰说明很多企业存在不规范甚至是违法的用工行为,才给人“碰瓷者”以把柄。如果企业严格按照劳动法律法规来招人用人,让自己的用人制度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让劳动者挑不出毛病,即便真有职业碰瓷者,他也无瓷可碰。

  虽然在现实中劳动者在选择用人单位时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一些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多,但是和用人单位相比,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企业与其求助人社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约束劳动者的跳槽行为,不如好好反思自己的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为什么留不住人。

  而作为人社部门,也不要轻易把个人信用当成了一个筐,然后什么都想往里装。企业的招工、劳动者的就业,说不到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能不伸手的时候尽量不要伸手,即便要伸手,也要把重点放在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上,而不是直接干涉求职者的求职和跳槽。

Tags:信用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