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央行为何温和去杠杆?

http://www.newdu.com 2016/12/8 中国网 莫开伟 参加讨论

  最近,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短期逆回购释放资金逐渐减少,而长期逆回购释放资金逐渐增多。如央行12月2日在公开市场开展1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250亿元28天期逆回购。二是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局面持续延长,呈现“钱荒”迹象;关键资金成本中枢均较3个月前有明显幅度上升,如3个月Shibor已连涨31个交易日;10年期国债现券收益率已位于3%的关键心理关口之上。总之,此轮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缩短放长”的策略实现了变相“加息”,以达到温和去杠杆目的。尤其,未来货币政策将更为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那么,银行为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缩短放长”实现温和去杠杆、而不是通过直接提高存款准备金或加息方式实现去杠杆?央行这么做到底有何动机或深意?这些问题确实值得商业银行思考和研究。从当前金融经济运行现实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实现温和去杠杆目的,其实有其背后的情非得已和无奈。

  首先,今年3季度及10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数据指标好转,经济呈企稳回暖迹象,但大家注意到经济指标好转主要集中于国有大型企业,而大量中小微实体经济经营现状仍然不能乐观,经济向好基本面不稳;尤其目前市场仍有大量流动性,银行信贷资金也大量向住房按揭及房地产领域倾注,从7月份之后三分之二以上的信贷资金投放到了房地产领域;如果央行不通过温和方式而是通过强力提高存款准备金或加息货币政策手段,一方面可能会使已经取得的经济业绩很快因货币政策过分收紧而消耗殆尽,而且资金成本上升更有可能恶化中小微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使经济很快滑向萎缩状态,这样对明年经济工作都会带来严重“后遗症”,且好有违稳健货币政策初衷。另一方面,直接提高准备金或加息,使资金面很快收缩,其后果很有可能会导致房地产业资金断链,使房地产有“硬着陆”之危,这样会使房地产风险传染到银行系统,最终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目前中国经济再也无力承担这样的折腾了。

  其次,目前商业银行之所以在房地产及其他领域进行大手笔信贷投放,关键在于近两年来资金成本过低诱使其不顾后果、不顾风险地进行信贷资产及其他资产规模扩张。而商业银行扩张信贷的原因,主要是央行为稳定经济增长,持续拉低市场利率,而商业银行也吃定了利率必然长期下行,激进放杠杆,并有严重的期限错配风险,房地产公司的融资跌破3%,引发市场借钱简直就像“不要利息”的错觉, 并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进一步催生了房地产泡沫。而央行为了尽快、有效地约束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但又不宜通过容易引起“钱荒”震荡后果的强加息货币政策手段,以免引起金融市场恐慌,而是采取向市场继续注入流动性,但流动性期限延长、成本抬高,以“温柔”方式引导商业银行修正大量期限错配的杠杆融资:一方面,增强商业银行适应能力,使其收缩信贷资产有一个准备期和过渡期,增强其应对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不致使市场蔓延恐慌情绪,增强金融社会稳定性,也有利于压缩金融市场非法融资操作空间,净化金融市场环境。这种温和去杠杆货币政策手段,更显示了央行货币调控水平的提高和操作艺术的娴熟。

  再次,美联储加息喊了很久,但这柄悬在世界各国头顶的“经济利剑”尚未最后落下,什么落下都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震荡。据可靠资料,美联储主席耶伦透露,最近将于12月中旬召开的联执会议很有可能宣布加息,面对此央行不能不有所准备,防止到时措手不及而引发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因而,央行当前采取公开市场操作这种“关闸”与“开闸”、放水与关水的温和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使市场流动性不至因公开市场操作而过度收紧或过度放水,使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在中性、适度水平上;尤其,当美联储加息导致资金外流时,国内金融市场不会感到资金过度饥渴,使商业银行“口中有粮”更胸有成竹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

  为此,业界及全社会对央行温和去杠杆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尤其商业银行应及时领会央行此举的深刻用意,意识到不顾风险盲目加杠杆的危害性,尤其防止对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温和去杠杆行的动置若罔闻或仍然我行我素地加杠杆的行为。商业银行正确的做法应是根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要求,未雨绸缪,提前降低杠杆,放缓信用配置,确保经营安全无忧。

  (莫开伟,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Tags:央行为何温和去杠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