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国网江苏电科院的油务工朱洪斌凭借其开发的“变压器潜伏性缺陷的油中气体检测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一线工人走上了国家科技的最高领奖台,你或许以为是件“新鲜事”,但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经全国总工会推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线技术工人创新成果共有13项。不过,与总共2000多个的获奖项目相比,一线工人只是占到了0.5%,实属凤毛麟角。这也与制造大国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蓝领、一线工人能够脱颖而出,扛起创业创新的大旗,担负历史的重任,成为大国工匠,登上最高荣誉殿堂。
要让一线工人走上国家科技的最高领奖台,先要为他们搭建好施展才华的舞台。尽管我们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汇集了全球的科技精英,但一线工人却是一个无法替代的群体,他们摸爬滚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望在生产的第一线,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也时时刻刻都在扮演着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
在2016年12月23日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上,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提质增效、追求卓越,努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装备,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有力支撑。”毫无疑问,在“中国制造”的国家战略中,代表着一线工人的大国工匠将成为摧城拔寨的先锋军,工匠精神将锻造的是新时期的民族意志。政府和企业都应该为他们搭建好舞台,服好务,让他们尽情地挥洒、展示,实现自身的价值。
要让一线工人成为舞台的主角,先要营造适合的土壤。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引入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利用师徒传帮带,为大国工匠设立工作室等途径使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中国制造需要更多的产业工人,他们将接受系统的学习,进行长期的实践,在工匠精神的感召下勤勉工作,并用自己的才华钻研技术的革新,在创业创新中挥洒汗水,走向舞台的中央,走向国家科技的最高领奖台。而且,不再是一花独放,而是万紫千红,那才是更加令人振奋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