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高端视点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高端视点 >> 管理聚焦 >> 管理答疑 >> 正文

管理答疑:集成管理与企业级信息系统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财富 佚名 参加讨论

    编者按:针对读者提出的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本刊编辑部邀请专家予以解答。读者也可以在本刊的网站(www.fortunechina.com)上获取本栏目的内容。如有建议或有意参与,请通过 liquanwei@cci.com.hk 与本栏目编辑联系。本期回答问题的专家,是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公用事业部总经理、负责中国电力行业咨询业务的丁民丞。他的业务专长为企业战略、运营、公司治理、业务优化和绩效管理等方面。

    问: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辅助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必备武器。公共事业企业由于其资产密集的性质,更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受益最大的几类企业之一。我们是一家公共事业企业,已经成功运行了 50 多种相互独立的支持工作管理能力的应用软件,但由于这些应用多是面向部门职能,且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中,无法满足企业进一步高效发展的要求,请问如何进行整合和优化,从而在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

    答:这也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型公共事业企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日趋复杂的环境,给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部门内部管理精细化的同时,部门间管理的协作变得更加重要,为了满足经营需要并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建立整个企业一体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信息系统是为了管理的需要而存在的,企业管理层面上的这种变化趋势必然会反映到系统上来。由从前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中面向职能的系统,转化到今天整个企业范围内面向流程的企业级信息系统,从而有效支持管理层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领先地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缺一不可: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构建一体化、流程化企业级信息系统,用以整合现有的分散系统;配套的组织机构配置、流程优化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更新。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建设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支持企业管理。能否将信息系统的功能落实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上,是检验信息系统是否成功的核心标准。有些企业错把建设信息系统当成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则是走入了信息化建设的误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信息系统的同时,应该时刻将目光放在更高的层次上,即关注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是按职能展开的,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是纵向分层次、横向分部门。在强调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应具有较高柔性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很僵化。市场变化呼唤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到来。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先决条件是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层对这一点往往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导致相当多的信息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半途而废。

    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和信息系统要求,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亟待变革。由于有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支撑,实现现代化“集成管理”已经成为可能。它的基本特征是:

    ●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

    ● 企业组织应以作业过程而非职能部门为中心;

    ● 所需信息完整地一次性获取,企业管理建立在集约信息系统之上;

    ● 企业各部门活动并行化,而非顺序式运作;

    ● 扩大与供应商和顾客的接触,以顾客的需求来引导企业的经营方向;

    ● 使用团队方式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追求企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提高,缩短生产前置时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柔性,减少库存。为了实现现代化集成管理和成功运行信息系统,必须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重新调整。

    构建一体化、流程化企业级信息系统 在企业对管理模式变革的根本性需求下,通过建设一体化、流程化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对现有分散系统的逐步有效的整合。

    所谓企业级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企业级信息系统侧重于管理理念的建立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而非简单的信息系统建设。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优化并固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即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通过系统加以固化,并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要求和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因此,企业级信息系统是实现管理模式变革最有效的支撑手段。

    要建设企业级信息系统,决非简单的系统工程。在建设方法上,要注意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并重。在管理层面上,要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再造。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要实现由面向部门职能到面向业务流程的转变,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在技术层面上,则需要建设能够胜任将分散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技术平台。这一技术平台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一体化的思想,在技术上实现各个分散系统间高效、紧密的耦合,从而为管理层面上的流程化提供有力保障。这一过程也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高层领导的全程参与和支持;

    ● 业务部门的投入与协作,用户的全职参与;

    ● 业务驱动、业务流程梳理与企业级信息系统的结合;

    ● 有效的项目管理,规避常见问题,保证实施进度、质量和成果的可实施性;

    ● 注重变革管理,做到充分的理念与技能培训;

    ● 重视上线后的管理;

    ● 资深专家团队和专职的咨询服务顾问,创造“双赢”的合作模式;

    ● 逐步替代现有分散系统,将风险与影响降到最小。

    成功的企业级信息系统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企业整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开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管理上而非技术上。

    其他配套措施 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使得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实施更加高效顺畅。这些配套措施包括企业组织机构配置、流程以及规章制度的整合与优化。

    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中,需要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并赋予其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相应责、权、利。这种设置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在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便于协调和决策。但也要注意,由于该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脱离,容易造成信息系统脱离业务部门管理或服务较差的现象。如何避免这种现象,是信息中心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考虑过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再造,但系统实施时不可避免的变化以及具体环境的多样性,仍会给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配合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实施过程中流程的重新整合同样十分必要。

    规章制度相当于企业管理的游戏规则。在使用信息系统的同时,应对以往的规章制度做合理的调整和修改,使之能够对信息系统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另外,在信息系统实行的某些特定阶段,使用人员会暂时无法感觉到系统带来的效益,此时规章制度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问: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格局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走出国门而跻身国际市场。作为中国的公用事业企业中的电力企业,我们是否需要“走出去”并如何考虑“走出去”呢?

    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必将伴随国际产业链各环节区域分布的动态调整,凡是能够融入全球化网络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大有作为。因此,企业只有积极应对,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才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中国企业而言,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全球化生产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紧迫。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选择。

    对于欧美企业来说,全球化是一种十分现实的战略选择。1990 年以后,发达国家电力企业在全球布局,进行大量海外收购和兼并。美、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大电力企业纷纷制定海外投资战略,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机构。与欧美电力企业以及中国某些行业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别的是,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是中国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关键部门的公用事业企业,电力企业在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尽一切可能,向国内提供动力,提供充足、优质、安全、低价格的电能,以满足各方所需。

    埃森哲认为,面对全球化,中国的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技术和人员方面的优势和长处,采用“专注”的“走出去”策略,其中主要是技术输出和人才输入;要避免盲目的海外资本扩张,如果国际化投资的摊子铺得太大,可能顾此失彼。

    作为技术密集型的电力行业,中国的电力企业已拥有前沿、尖端的研发,在国际上已居领先地位,输送电技术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标志之一是中国正在上马特高压示范工程。人员方面,中国拥有众多的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的中国电力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从工程承包到规划设计,它们已经走出了全球化战略稳健的第一步。

    展望未来,中国电力企业可考虑的“走出去”战略─参股跨国公司,应对全球化挑战。随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正式实施,未来五年中国在诸多行业的大额订单,在全球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发电设备和电网改造方面,从“走出去”战略的视野来看,电网改造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涉及到的巨额订单,都是中国企业撬动世界行业巨头的重要杠杆。可以以市场换股权,通过产业下游订单配置来影响上游企业座次。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以相对较小的代价赢得跨国巨头的部分股权,既可以对冲进口设备的高额成本,分享跨国巨头的增长收益,又可以避免直接境外收购的法律风险。

    参股国际巨头,与“豪门联姻”,也许可以成为中国电力企业未来进入全球主流市场的切入点。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