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高端视点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高端视点 >> 管理聚焦 >> 管理答疑 >> 正文

“新一代”人力资源转型:从1%跃进到99%的价值创造

http://www.newdu.com 2010/3/16 财富 佚名 参加讨论

    问:如果说“人”的问题如此重要,企业是否都已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人力资源转型?具体情况如何?

    答:从宏观角度而言,自 90 年代中期开始,很多美资及欧洲的跨国企业都导入了 ERP 式变革,并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数据质量为大前提。可惜的是,人力资源在规划实施的优先次序中往往被放在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或生产管理之后,甚至未能纳入实施范围之内。而当 ERP 之风在中国国内兴起后,其实施观念及优先次序也是一样。截止目前,仍有很多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极原始的阶段,是基于手工配合报表的行政性操作,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处理员工数据、福利、假期、工资等繁琐而低增值的事务上。这也正是德勤过去与国内某些大型企业交流时的典型发现。当问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能时,“标准”的答案是:“我们集团下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门,分别对公司的 HR 政策做维护及调整,以满足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透过手工及报表方式记录员工的基本资料,计算福利,准时发放工资及审批员工假期。”可见,人力资源的角色仍停留在“事务型”阶段。

    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头十年中期,情况有了显着的改善。随以 ERP 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HRMS)的成熟,以及各种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如“e-learning,HR Portal”(电子学习,HR门户)等的发展,很多美资及欧洲的跨国企业(甚至国内领先的企业等)都纷纷把人力资源平台化,以电子化、无纸化及标准模板的工作方法,先开发对总部适用的人事政策、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编码系统(如全球员工编号)、人力资源监控模式等,然后分阶段对各个国家及地区进行标准化区域性一体化的实施,以改善 HR 的服务质量。

    德勤透过与亚太区(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众多的跨国企业、领先的公司的合作看到,这些合作者的人力资源团队已专注于为公司各单位、各部门提供专业 HR 服务。例如,一家全球的金融企业已把人力资源队伍从过去以职能为本(如:招聘小组、薪酬小组),重新配置及定位为 HR 客户服务团队(Account Servicing Team),为企业内各部门提供专业及贴身的端对端人力资源服务(端对端:指从招聘、入职、培养至离职的整个循环);另外,在加强企业的人才库方面,也开展特别的继任人项目及新一代领导人培养项目等,协助企业在总部、各区域发展方面解决“人”的问题。虽然透过 HR 活动统计分析(Activity analysis),HR 客户服务团队仍有 30% 至 40% 的时间需要放在事务性的协调及支援上,但无论如何,相对于“行政型”,这些企业很明显已经走出了一大步,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伙伴型”的转型,尝试对人力资源进行由内向外的重新定位,为业务部门提供合适而专业的服务。

    按德勤的全球研究,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在步向或处于以上的“第一代 ”人力资源转型,并已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当中的特征包括:

    ●简化行政事务:通过各类型的手段,如 HRMS、e-learning 、HR Portal、自助服务甚至局部外包等方式,把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分离出去,把人力资源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中释放出来。

    ●核心流程标准化:实现跨地区、跨公司、跨部门的 HR 业务流程标准化,并对应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

    ●扩展自助服务范围:使管理层、员工可以在线上自行更新个人资料,进行福利登记,查询发薪及假期情况等等,引进具有弹性和多选择的个性化服务。

    可是,除非是集团大力地从上而下推动,否则很多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等仍存在尚未统一的情况,各子公司存在不同的系统和非标准化的流程,与最优化模式依然有一段距离。总而言之,第一代人力资源转型专注于建立并开发人力资源的服务,主要依靠应用技术、流程设计和整体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从人力资源的基础建设(行政型)转化至发展人力资源能力(伙伴型)(参见图 2)。有关新一代人力资源转型,我们将在下一期讨论。

上一页  [1] [2]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