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高端视点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高端视点 >> 科技 >> 正文

Web 2.0时代的顶尖科技类博客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财富 Josh Qui… 参加讨论

    作者:Josh Quittner

    每当 TechCrunch 网站的迈克尔•阿灵顿发表言论─长篇大论─整个硅谷都在倾听

    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告诉我他有一个愿望:他想写关于创业公司的文章。这令我十分惊讶,因为我─还有我认识的所有人─每天都在 TechCrunch 上拜读他的博客,而博客的主要内容就是新创企业。

    但他的想法与我们不同,他说:“我确实想开设一个完全是关于创业公司的博客,兼顾每家公司。不过,只有大概 5 万到 10 万人会对此感兴趣。”

    让我来分析一下这句颇具讽刺意味的话。阿灵顿这位律师兼连续创业家在 2005 年 6 月成立了 TechCrunch 网站,专事报道创业公司。凭借干劲及内幕信息,他迅速成为硅谷的沃尔特•温切尔(Walter Winchell)─既是八卦专栏作家,又给公司出谋划策,并对新近 Web 2.0 浪潮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加以神化。

    在 TechCrunch 上说一家公司的好话,虽然并不能保证其最终获得成功,但却一定会有所帮助。TechCrunch 如今在最具影响力─链接最多─的科技类博客排位中名列前茅,讨好阿灵顿,也已经成了起步阶段公司的必由之路。

    阿灵顿已经把手伸到了国外─TechCrunch 在两年前推出了法语和日语版─并在他的网络中增开了六个附属博客。不过,随每一次的业务扩张,他越来越偏离了他最爱做的事:报道创业公司。

    阿灵顿和他的团队在旧金山南郊的高档社区阿瑟顿(Atherton)一间颇为寒酸、貌似农场房屋的住地办公。他在这间租来的房子里生活并工作。这里不像一间办公室,倒像是单身公寓。跟他一起工作的基本都是男性职员,他们靠咖啡因提神,挤在卧室里的电脑前,有说有笑地工作。一条四肢瘦长的拉布拉多犬在他们身边漫步,关注周围的一切。那个没精打采、脸色苍白的大个子看起来睡眠不足,还带黑眼圈,他就是阿灵顿。他一般中午起床,然后像只熊猫似的在厨房里寻食物,而那里除了满是碳酸饮料之外,就没什么别的了。

    他们的第一项工作流程是整理在头天晚上收到的电子邮件,内容既有吹捧,也有建议。这是一位顶尖博客作家日常工作的主要资源,被一位 TechCrunch 的前职员形容为“思想流”。阿灵顿说,近来思想流非常活跃,但他毫不介意这种紧张的工作日程。他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工作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他说,“博客开始跟主流媒体随波逐流了。”

    哈!这可是死亡之吻。主流媒体,这个词对博客作家来说就意味乏味的大众化世界观。既然他提到了这一点,那么他说得没错。所有成功的博客都开始装点自己,而这些正是他们曾经蔑视的。那些起步时规模很小的网站─如 ReadWrite Web、Mashable、GigaOm 及 Silicon Alley Insider ─都扩充了人手,成长为小型公司。阿灵顿自己就雇用了 10 个人。

    个中原因在于,像任何一家公司一样,博客网站也得保持增长,以求发展。阿灵顿就有意发展壮大。2006 年,该网站的收入达到 80 万美元,2007 年为 300 万美元,目前增长势头不减。但这头野兽需要喂养,这意味公司得雇用更多的作家,以增加每日的产出。最初起步时仰赖的热情─在卧室里写有关创业公司报道的家伙加入了硅谷狂热的淘金潮─已经让位给了日常科技新闻的报道。

    我并不想把这个问题想得太严重。阿灵顿当然也不会,因为他非常职业。作为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受过教育的律师,创立 TechCrunch 之前,他曾在硅谷著名的科技律师事务所威尔逊•桑西尼•古奇•罗沙迪事务所(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工作过短暂的时间,随后在几家创业公司负责过业务发展。

    他创建的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挫折。一方面,由于为那些他私下拥有股份的公司撰写文章,他遭到过批评。这种做法在商业新闻中是被禁止的,但结果似乎反而提高了他在硅谷的知名度。在他博客的“揭密”一栏中,目前罗列了他有投资的六家公司,包括一个面向养狗爱好者的名为 Dogster 的社交网站。“不用去寻找`客观'这眼黄金之泉。”他曾写道。“它压根儿就不存在。”

    阿灵顿已开始提及从投资者那里获取资金,以便雇用更多人才。随公司的发展,TechCrunch 作为阿灵顿个人观点载体的功能将被弱化,而新闻品牌功能将被强化。这让它更容易招揽投资人─这是大多数硅谷企业家的最终出路,阿灵顿也不例外。“所有的东西,都待价而沽。”他说。也许这样才能让他有机会重操旧业,撰写关于创业公司的文章。

    译者:陈晔

Tags:创业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