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数据网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数据网 >> 报告、规划 >> 正文

海上丝路主要交易了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8/3/6 南方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陆上丝绸之路,因其贸易货物“丝绸”而得名;而海上丝绸之路之名,又缘于陆上丝绸之路。
    然而当千年后的我们站在饶平柘林港口,远眺烟波浩渺的入海口,遐想当年千帆竞逐的盛况时,船上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所幸还有一批批珍贵的文物流传下来,让我们在努力还原“海上丝绸之路”的踪迹时,惊喜地发现,其实它更多地应该被称为“海上茶叶之路”、“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
    编纂于2000多年前的《汉书·地理志》,如实记下了这一光辉历程的起点:“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南方日报海丝采访组/本版主笔 吴哲
    古沉船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
    一条船代表一个时代
    “南海一号”古沉船被安置在“水晶宫”的钢制沉箱中,周围被海水浸泡。考古专业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对古船上表层的淤泥进行清理,一些探方内露出了大块凝结物,上面附着或完整或破损的碟、罐、瓶等文物,有些探方内还可清晰地看到船舷
    十里银滩,背山面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就坐落在美丽的阳江市海陵岛上。2007年12月,“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并移入“水晶宫”,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室内进行的古沉船发掘项目。
    记者走进“南海一号”的发掘现场,看到这艘美丽的古沉船正安静地躺在“水晶宫”之中。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介绍,保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今年5月底已将沉船的上表层淤泥基本清理完毕,古沉船的上方轮廓线初步呈现。这标志着沉船船体发掘的第一阶段已告一段落。下一阶段的发掘工作将留待今年10月继续,整个“南海I号”的发掘工作预计将在3年内完成。
    此前陆续出水的货物,部分已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展厅展出。其中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还包括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这些高质量的古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时期造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当中很多的瓷器前所未见,也没见任何史料记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黄铁坚说。
    在孙键看来,“南海一号”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条满载货物出航的沉船(此前的沉船大都是返航的空船),从而提供了一个800年前南宋时期中国货船的完美样本。“船,是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就像航天飞机可以代表我们这个时代一样。从船身的构造、技术能够读出时代的数据,而船本身载有船员、客商,几十上百人在船上生活,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生存方式的样本。”
    而最关键的船货,则代表了其时中国输出的手工业制品的巅峰。每一件文物,都代表着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可能,为许多待破解谜团提供更多线索。
    在粤东,另外一艘沉船的考古同样引人注目。“南澳一号”于2007年5月25日被发现,船上所装载的文物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生活用具,横跨宋、元、明三个年代,据初步判定沉船年代为明万历年间。
    辛国安是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一名已退休的老科长,发现沉船时曾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我们知道明初和中后期曾经实行海禁,并且明代朝廷是坚决禁止铜材出口的,但‘南澳一号’出水的文物里却有铜材。所以这条船是什么性质?民间的还是官办?是不是走私船?台风击沉的还是海盗打的?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
    现如今,“南海一号”和“南澳一号”的代表性文物,静静地躺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展示大厅,等待着人们去发掘它们的故事。
    海洋带来了什么变化?
    对外贸易刻下海洋烙印
    李炳炎弯腰将碎瓷片一一拾起,逐个指着跟我们说,这个圈脚没釉、胎体洁白,应该是北宋的瓷片。那个是低足的,另一个是饼足的。“这些都是当时温度太高烧变形了的,所以我们现在能见到的都是当时的废弃物。”他略带遗憾地叹了口气,将瓷片仔细地收好
    辛国安告诉我们,“南澳一号”的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少量来自附近的潮州窑。
    潮州窑,正是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寻访点。
    古城潮州城东郊,有座笔架山,从南至北,因形似笔架而得名。据传在北宋窑火旺盛时期,这里有大小窑灶近百个,民间称为“百窑村”。每当瓷窑点火生产,呈现“百窑相连薪火旺,东岸窑火映天红”的壮观场面。1953年至1986年间,笔架山先后发掘了10条瓷窑,规模大小不一,其中1986年发掘的10号窑,是一座巨型瓷窑,残长就达79.5米,国内罕见。
    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李炳炎驱车带记者来到10号窑遗址。
    茂密的丛林中,长条形的古窑依山而筑,由下自上,如龙似蛇。
    1940年,一个名叫麦康的西方人,亲自到福建、广东做了考古学调查之后,在《亚细亚》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古代窑址》一文,专门介绍潮州笔架山考察的情况。他说,笔架山窑废弃的瓷片,分布在长1—1.5英里、宽0.25英里的地域之内,河边含有瓷片的积土层高达10-15英尺,这是他在中国所见过的最大的一处古代窑址。
    74年后的今天,记者俯下身,仍能在废墟上轻易找出几块碎瓷片。
    李炳炎说,广东省博物馆编写的《潮州笔架山宋窑发掘报告》对1号窑的产量做过估算,认为这座全长30米的中型窑每1次烧制的成品大约有中型碗5万件左右,由此推断,像10号窑这样的大型窑,年产量超过50万只,当年整个笔架山窑场的产量相当可观。
    当地学者、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教授黄挺认为,数量如此巨大的产品,不可能都在本地和邻近地区消费。笔架山窑址出土的西洋狗、欧式莲花炉一类器物,又明显是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因此宋代笔架山潮州窑产品外销的观点,已成学界共识。
    事实上,潮州自唐宋起便是对外贸易的交通点。《全唐文》记载,潮州在唐德宗时曾有“波斯、古逻本国二舶,顺风而至”,政府“任蕃商列肆而市”。
    海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潮汕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当潮汕地区特有的“红头船”载着瓷器、纺织品,漂洋过海,换回当地最需的粮食以及木材、象犀、珠宝、药材等物时,也造就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从商人员和航海人员,推动潮州商人成为明、清代海上贸易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与此同时,不少潮人在海外安家落户,成为当地的华人或华侨。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在潮汕文化中刻下了深深的海洋烙印。
    海上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
    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无论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还是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记者都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南海一号”所打捞起来的文物中,有着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类似的“大喇叭”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潮州北宋古窑遗址中,也发现了与伊斯兰教所用的油灯相近的器型
    专家认为,这些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的商品,显然都是专门为国外客户制作的。也就是说,早在千年之前,“来样加工”这一国际商业合作及贸易的形式,就在中国出现了。
    如果仔细梳理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会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商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对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秦汉时期,以丝绸、漆器、铁器为主。隋唐时期,陶瓷兴起,瓷器成为当时出口的新兴商品。明清时期,棉布也成为主要出口商品。而直到唐初,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东南海路对外贸易,制定税收征管等制度,中国外贸始纳入政府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与海外贸易相关的文化逐渐形成,潮汕地区的“侨批”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在当年侨胞集中的东南亚各国,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由“水客”和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这种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就称为侨批。
    在汕头侨批文物馆收集的侨批中,有父亲为刚出生却不曾谋面的孩子取名的;有儿子问候年迈双亲的;有父母鼓励儿子发愤读书的……一封封侨批,就是一个个说不完的亲情故事。
    而贸易改变的不仅仅是中国,还有世界。
    《广东华侨史》主编、暨南大学教授张应龙认为,到了近代,中西贸易是以茶叶为核心。在18、19世纪,欧洲国家只能用白银来购买中国商品。当时不管荷兰、丹麦还是瑞典的商船来中国都是买茶,但这些国家本身不喝茶,他们买了茶叶卖给英国。运货的时候,通常是陶瓷压舱底,上层放生丝,最宝贵的茶叶放中间。当年运载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飞剪船。飞剪船运茶,以快制胜。运茶的航程,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赌博,最先到达伦敦的飞剪船将获得超额的利润。
    现如今,飞剪船已难寻踪迹。但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对世界的改变,却如茶香一般香醇,悠远。
    物证
    潮州唐宋窑址分布图
    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古陶瓷专家李炳炎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潮州唐宋窑址分布图。李炳炎介绍,宋朝是我国瓷器生产发展的繁荣时期,名窑层出不穷,花色品种繁多。据考古学家发现,全广东省有宋窑80多处,估计年产瓷器1.3亿件,为唐代的22倍之多。
    铜鎏金龙纹开口环
    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黄铁坚向记者展示了铜鎏金龙纹开口环,这是“南海一号”上出水的著名藏品之一。手镯直径约10厘米,长约30厘米。造型为两个龙头交汇于一点,在周身卷曲、呈C形的龙身上,镌刻着精美的几何纹和花纹,圆润流利,极具动感。
    访古思今
    广东成为外经贸
    第一大省绝非偶然
    在会展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在羊城举办的广交会,仍是一张最能吸引世界各地客商眼球的中国“名片”。创办以来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广交会是我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至今仍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可以说,世界通过这里发掘商机,中国通过这里走向世界。
    同样地,观察广东开放海外贸易的历史,从汉代延续至今天,上下2000年持续发展,历久不衰。因此,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之所以落户广州并不断发展壮大,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和全国第一外经贸大省,绝非偶然,而是广东开放海外贸易两千多年的历史必然。
    如今,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广东跨境电子商务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估算2013年广东完成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交易总额约20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约七成。
    口述
    让更多人知晓宋朝古窑的宝贵历史
    “潮州有个宋朝古窑,非常珍贵,你们一定要去看看。”出发前,主攻历史学的金博士说。
    “不用看了,那里就是个遗址,没什么可看的,真的。”在潮州,一名当地工作人员跟我们说。
    在我们的坚持下,记者一行来到潮州古城区的韩江东岸。当看到山坡上斜卧似龙近百米的龙窑时,不禁发出一声赞叹。
    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打开门锁,推门入内,但见斜坡式的窑床蜿蜒而上,虽然窑头火膛已被毁,但窑床上的火烧土仍依稀可见。“你们走路要小心,千万别踩到窑底!”李炳炎一再叮嘱。
    李炳炎现在的身份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副研究馆员、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而在几年前,他的身份还是潮州市东大电器有限公司经理。
    在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李炳炎向记者展示了他所收藏的陶瓷藏品——自商、周至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历代潮州陶瓷器皿,馆藏近3000件。
    李炳炎从祖父一代就开始经营瓷器买卖,家传不少藏品。博物馆的藏品大部分是历次发掘所得,其余采集自民间。近年来他已捐了200多件藏品给各级国有博物馆。
    事实上,当年西方人麦康的文章发表后,国内甚少人读过,笔架山窑也仍未引起人们注意。而真正让学术界关注起宋代笔架山潮州窑的,是著名潮籍学者饶宗颐。1955年,饶先生所著《潮瓷说略》,发表在日本陶瓷协会出版的《陶说》上;1982年,饶先生又作《潮州宋瓷小记》一文,讨论宋代笔架山潮州窑。
    这些史料,都被李炳炎仔细地在博物馆中妥善收藏着。他甚至专门出版过一本《宋代笔架山潮州窑》的书籍。作为潮州市政协常委,他多次上交提案建议加强对潮州北宋古窑的保护,正是在他的积极呼吁下,原先紧挨着古窑遗址并造成影响的粉丝厂被拆除,古迹得以保存。
    李炳炎认为,以笔架山窑场为代表烧造的青白釉瓷、青釉瓷、酱褐釉瓷器是潮州瓷业生产的兴盛期。从北宋初期至政和年间长达1个半世纪的旺盛窑火,奠定了笔架山窑于北宋时期在南方窑场中的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潮州仍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瓷都”,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浴陶瓷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2001年6月,历经千年沧桑而幸存的笔架山窑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李炳炎,早已将生意交给家人打理,潜心研究潮州古窑及古陶瓷,专心守护着古窑遗址。他的心愿是将古窑址加以修缮之后建设成重点旅游景点,让更多世人知晓这段宝贵的历史。
    总指挥:莫高义 张东明 王更辉
    总策划:王垂林
    总统筹:郭亦乐 郎国华
    陈 志 张翼飞
    执 行:谢思佳 卢 轶
    金 强 罗彦军
    口述人:
    李炳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

Tags:海上丝路主要交易了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数据列表
没有相关数据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数据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数据
经济数据网栏目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