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观念推动的百年经济史
著作简介:《百年经济史笔记》,苏小和著,东方出版社,2016年06月出版。该书分为三卷,梳理和探讨的是中国步入近现代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嬗变。上卷《晚清启蒙课》介绍了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家的启蒙时代——晚清最后作八十年,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第一代具有自由竞争性质的企业的出现和作为,并由此揭示了变革的社会时期政治制度的瓦解,以及中国迈向现代化社会趋势的不可逆转;中卷《倒退的民国》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民国初期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深刻指出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从1927年到1937年政策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而这种经济管理政策全面向政府转移的做法,实际上是对黄金时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倒退,并进而指出这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倒退,是历史衰退的第一原因;下卷《第三次开放》将叙述视野重点投于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也就是对领袖经济的模式进行古典经济学范式的深刻反思。本部分历史跨度中对经济影响政治的社会主义公私合营制度,是作者探讨的重中之重,也是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核心内容的入口。
我一直在关注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发展,也专门研究过这方面的文献,感觉这方面的研究著作非常少。正在此时,读到苏小和的《百年经济史笔记》,简直是惊喜的。
书名里的“笔记”两字是有道理的,它意味着作者可以放开手脚来写,自由运用他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由此,这样一套由观念、思想和理论工具组合而成的三卷本经济史笔记,也就成为了一个当下难得一见的差别化产品。此外,为写作此书,作者还专门去海外搜集资料,这让读者在阅读时有可能在文献来源上获得新视野和新观念。
观念的力量自始至终存在于这部经济史中。它由两个角度出发的脉络交互行进着:一是百年经济史中那些人物的观念变化;二是作者自己的观念体系的不断调整。正如作者反复强调的,必须先有一个观念体系,然后才是对史料的辨析,最后是观念体系的升华。他的这种尝试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这是典型意义上的开放性试错。
由于是开放性试错,因而阅读此书能最大程度地激活读者的思维,让读者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每一个阅读者,在某种意义上,也和作者一样,是一个在场者、写作者,而不像通常很多作者做的那样,僵硬地、单向地向读者灌输观念与知识。
百年的经济史实,也证明了观念的力量。我最近在为一本书写序,书中讲到产业革命,讲到英美的现代化,讲到这些经济增长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辩论、言词、修辞,以及观念的改变。人的言词和观念的改变,造就了现代世界的繁荣,这是书作者的核心观点。
我同意这个观点。美国著名学者和政论家诺姆?乔姆斯基在其著作《失败的国家》中写道,为什么国家会失败?因为制度可以造成现代世界的繁荣,也可以造成现代世界的失败,而制度的变化是由观念的变化造成的。
托克维尔在分析美国的民主制度时,同样说到了影响美国民主的三个方面:第一是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第二是美国的法律制度,第三便是美国的民情。民情中的很大一块内容就是观念。
中国百年经济史的发展、变化也是这样的。中国以前倚重农耕经济,农耕经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农耕文化,但当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时,商业的萌芽就出现了。这个观念是如何改变的,这套书里写道,主要是以通商口岸的形式被迫开放的――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撬开清廷的口岸,客观上推动了清末商业文化的形成。
实际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最初社会对商业都是鄙视的,最初的经济发展都不靠商业,而靠大家一起捡植物果实、一起打猎,然后分着吃。但当食物和用品出现剩余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交换,慢慢就发展出了货币。
在交换过程中,自然就会有部分人想从中赚取利润。包括中国社会、及西方基督教教义在内,原来都是鄙视利润的,但随着人们观念的一步步改变,现代社会普遍的观点是,企业创造的利润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这套书就详细地讲了这一百年里中国社会对商业的观念是如何转变的,历史事件是如何引发观念的转变,而观念的转变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历史的走向。
我从这套书里学到很多,除了被迫开始的市场转型,还有货币的非国家化。哈耶克在1976年提出了货币的非国家化,但他的著作中并没有涉及中国的例子。而本书作者则在第一卷里专门列出一个章节,详细描述从1820年到1840年间货币非国家化的一些苗头,其实就是民间票号的发展。
可惜的是,作者在这方面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我们希望还能看到更多。比如当时发货币有没有准备,是100%的准备,还是局部的准备?比如怎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秩序?再比如使用什么样的信任机制,是诚信,还是存在着第三方制裁机制……这些都是读者感兴趣的。我相信,如果作者继续研究、继续写下去的话,还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史料辨析与观念。
(节选自《新民?书评|被观念推动的百年经济史》,原文载于新民说iHuman,作者冯兴元)
Tags:被观念推动的百年经济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