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有限的折衷主义——品读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著作简介:《经济学》,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01月出版。 该书对金融市场、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如国际化外包、股息税改革、品牌价值以及行为经济学等也给出了最新的介绍。
    萨缪尔森是世界经济史上最令人瞩目、也最有人气的经济学家之一。1915年,萨缪尔森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20岁在拥有雄厚的大学本科数学背景后,到哈佛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萨缪尔森成名很早,32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同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1947年出版的博士论文《经济分析基础》被认为是数理经济学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助其55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成就体现在其对微观经济形式主义的革命中,但为萨缪尔森带来广泛声誉,令其家喻户晓的并非其的数学天分或是数理经济学造诣,而是他在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从1948年首版面世到2009年萨缪尔森离世前出版的第十九版,《经济学》走过了60多个春秋,被译为40余种文字,销售量超过一千万册。作为经济学畅销书、大学本科教育的范本,《经济学》被尊为宗师级的教科书。
    《经济学》倍受国内读者喜爱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与惯常的经济学教科书不同,《经济学》语言表达生动,善于运用明喻、暗喻等修辞手法,规避了沉闷枯燥的逻辑推理,实现了思想传播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目的。其二,《经济学》集众家之长,且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萨缪尔森在建立了形式化的凯恩斯主义后,把凯恩斯的宏观分析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分析结合起来,构建并统一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理论结构,这一做法被称作“新古典综合”。为了增加《经济学》的解释力,萨缪尔森不断更新书稿,剔除陈旧的观念,综合新的思想。《经济学》在保证初学者能够快速概览西方主流经济学全貌的基础上,不断刷新财政学、金融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被西方誉为“流动的经济学百科全书”。
    作为20世纪中叶的产物,《经济学》映射出萨缪尔森时代的精神状态,也是他思考和研究西方经济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除了学者的身份,萨缪尔森在职业生涯中也做过政府的经济顾问。也许正是为政府服务的经历,影响了萨缪尔森的思想,形成了其独特的“折衷”气质。萨缪尔森的折衷,是在亲身体验中西方经济演进的过程中,以包容的心态吸纳更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更吻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在笔者看来,《经济学》中他的对政府和市场、经济科学的折衷值得细品。
    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萨缪尔森的“折衷”是对无管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过渡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的糅合。萨缪尔森指出:漫游了经济学领地后,我们的心得是,无论是无管制资本主义制度还是过渡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二者都不能有效地组织起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社会。这一点已经为经济史所证实。在他看来,“市场+政府”的现代混合经济是一种常态。“所有的社会都是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计划经济)成分的混合经济”。萨缪尔森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成立时,市场机制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存在三种可能的市场不灵——垄断及其他形式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外部性(如环境污染)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在每一种情况下,市场不灵都会导致生产或消费的低效率,而政府在医治这些疾病中往往能够扮演一个很有用的角色。”萨缪尔森倡导现代混合经济的价值,建议将严厉冷酷的市场运作规律与公共热心的政府监管机制巧妙地糅合成一体。从某个角度看,萨缪尔森的观点回应了国内支持自由放任经济的一小部分人。在现实中,市场经济必然会遭受制度不完善之苦,“还不曾有一种经济能够完全依照‘看不见的手’的原则顺利运行。”
    对经济科学的认识,萨缪尔森眼光独特。他认为,“经济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不是数字游戏,其意味着人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以使政府更多地开办学校,有更多的财力支持科研,确定适应本国气候和土壤的农业技术。追求市场效率固然是好,但“一个自由和有效的市场并不能必然地使收入分配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过分追求效率导致的巨大的分配差距,在政治上和道义上是无法接受的。社会必须致力于兼顾无情的“市场规则”与慷慨的“国家福利”。经济科学要在充满热情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为一个富有效率、繁荣和公正的社会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除了以上两点,《经济学》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全书(第十九版)包括七篇三十一章,从微观经济学、要素市场、宏观经济学、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事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等角度,对经济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整本书的结构安排、内容衔接和逻辑自洽也都刚刚好。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身处世界经济萧条的大背景,肩负着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中国经济何去何从的争论不绝于耳。1999年萨缪尔森在《致中国读者》的亲笔信函中写道: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在其迅速发展的今天,特别需要我们这本教科书来为您服务。”《经济学》或许正是我们探寻前路的一面镜子,把强有力的思想用于人类社会核心问题的分析,是萨缪尔森撰写《经济学》的初衷,也是我们眼下需要的。
    (节选自《有限的折衷主义——品读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原文载于《光明日报》,作者方茜)

Tags:有限的折衷主义,品读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