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人口老龄化削弱了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吗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经济学文摘》 佚名 参加讨论

    目前,中国正处于以人口老龄化为主的结构转变时期,这种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会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从而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造成严重危害,这可能是中国制造业乃至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挑战之一。基于此,文章联系全球经济形势和其他经济条件,讨论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强及其所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对以低成本优势为主、出口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发展造成何种冲击?进一步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会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何种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部门低成本优势综合影响的分析
    
对于一国而言,“人口红利”只能是一种暂时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人口老龄化将会迫使中国劳动力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对中国制造业部门的低成本优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人口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全社会有效劳动力供给数量规模的绝对下降,进而从供求关系上弱化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低成本优势。其次,人口老龄化会从总体上会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进而从质量上弱化中国制造业部门的低成本优势。此外,在市场和政策双重力量的驱动下,中国的劳动力工资必将进入逐步加速上升的通道。
    所以,长期来看,必将导致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制造业全球分布格局发生大规模调整,特别是会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地位产生强烈冲击。如果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最终导致中国在劳动力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乃至丧失,那么,国际社会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将会转移至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这将会导致中国制造业部门的产能过剩以及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增长乏力,从而对依赖出口导向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相当程度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压力。
    但是,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不仅仅来源于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也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独一无二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完整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中国劳动者吃苦耐劳的民族特性以及生产率的提升等因素,此外,无论从劳动力后续供给能力、中国制造业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还是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和制造业部门的国际转移与对外投资的情况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低成本生产空间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所以,一定时期内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负面效应可能有限,不要高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持久比较优势的负面效应,应注重内、外需市场的平衡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
    二、促进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效应
    
理性看待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中国经济以及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不仅要重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更要以积极应对的战略思想,来重视和挖掘其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
    尽管劳动力成本上涨会带来原有制造业优势的逐渐丧失,但也应该看到,劳动力成本上涨会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一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可以促进企业增长模式转变。偏重劳动力使用和低端产品制造的传统模式在劳动力成本冲击下越发难以为继,这可以激励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增强品牌构建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来获取全面竞争力提高的新增长模式;其二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当前中国制造业部门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过大,且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劳动力成本上涨会改变中国制造业部门中的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淘汰具有生产劣势的企业,并倒逼具有生产优势的企业加大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资本、技术替代劳动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结构的优化将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其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可以直接刺激国内消费的增长。劳动力成本上涨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将直接增强中国的消费能力和内需提升。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制造业今后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倒逼中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升级。从国际竞争的格局来看,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将逐步加强,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的“再工业化”计划,其目的就在于加强对本土制造业的扶持和鼓励,从而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重振本国经济。虽然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但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必然会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中国不能真正建立起创新驱动型的发展体系,不能尽快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逐步丧失,将会导致中国陷入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双重流失的“中等收入陷阱”式的发展困境。需要警醒的是,这才是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将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加大制造业部门的创新研发投入和战略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加快实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以及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而全面推进和实现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根本性的改革战略任务。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人口老龄化将会对中国制造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形成一个强大的内生性的倒逼机制。而且,中国制造业部门的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也为其提供了新的重要增长点。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中国或许即将失去昔日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地位。但我们不必过度悲观,应当以积极的心态期待的是,如果能够通过采取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那么,中国制造业乃至经济发展将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中,实现重生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壮大。
    三、应对政策
    
当前,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的应对政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通过积极鼓励制造业的区域间转移,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效应
    目前,中国作为少数具有大国经济特征的国家之一,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仍然存在着相当突出的差异。其中,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由于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尚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因此,中西部地区具备产业梯队转移模式所要求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从而为中国制造业部门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维持,提供了战略空间。因此,通过积极消除户籍制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因素,进一步释放中国的中西部劳动力供给潜力,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区域间转移,对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发展空间和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潜力,这也将为缓解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提供非常有效的缓解空间和解决措施。只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获得来源于劳动力供给和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新内生动力。
    第二,全面鼓励人力资本的增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负面效应
    在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下,应当正视中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的本质变化以及第一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客观事实,主动根据中国劳动力年龄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来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进而依靠市场的调节力量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人力资本积累逐步提升,提高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积极鼓励各经济行为主体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必然成为保持中国制造业部门竞争力提升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三,通过清除企业新技术使用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各项制度性障碍,促进中国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
    政府在干预某项微观经济的活动中,应该做的是通过创造一种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规则的制定,利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力量,让无效率的企业退出经营,让有效率的企业得到发展和扩张的机会。同时消除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以及新技术引进采用的各种制度障碍,这才是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应有之义。因此,当前中国的体制改革应着眼于通过减少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要素市场的控制与干预,积极促进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格局的形成。同时,对具有行政垄断性质的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领域,重新进行界定,通过全面改变产业政策的实施办法来促进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此外,从现代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调整思路,已经没有必要仅仅局限于一国国内的范畴了,可以通过其他国家的人才和劳动力的引进来调节本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全球的劳动力人口转移,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利影响的长期的调节器和缓解器。
    作者单位:张杰,何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摘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3
    原文约15300字

Tags:人口老龄化削弱了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