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对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性的评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经济学动态》 佚名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201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纷纷对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后发现,比较各学者和机构对经济增长率预测存在一定差异,预测质量不断提高,准确率有所提升,其中80%的预测准确。通过已有对2012年经济实际增长率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落。
    关键词: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 预测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内外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纷纷对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观点不一。为了使已有研究成果对宏观调控切实起到指导作用,本文将探究以下几方面问题: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结果如何?已有预测的准确性如何?原因何在?各机构学者如何看待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态势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一、中国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预测评述
     (一)中国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预测的综述综览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①所有机构和学者都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0年,呈下降趋势,但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代表性学者和机构有:
     李慧勇(2010年11月)认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外需大幅回落,消费基本稳定,投资仍是推动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预计消
    、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分别为3.6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三者之间的比例更加协调。在转型性投资的推动下,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9.6%,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011年1月)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由于通胀压力,增速会比去年略有下调,降至8.7%。一方面,他认为这符合全球经济未来发展普遍趋势;另一方面,林毅夫还提醒中国也应注意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股市和债市国际资本净流量急剧的上升,特别是在货币突然升值或资产泡沫显现的情况下,防止威胁中期复苏。国家信息中心范剑平(2011年1月)认为,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的启动、居民消费的升级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未全面恢复,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计经济增长速度略低于2010年,为9.5%左右,在精心调控下可将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2011年宏观调控的难点不在总量矛盾,政策重心必须放在深化改革,力争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李稻葵(2011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的生产成本高企正在推高通货膨胀,降低生产成本对避免经济过热至关重要。不过,他预计,无论是在2011年或是2012年中国经济均不会“硬着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会急剧、快速下降,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9.5%,消费者价格指数将上升到3.8%~4%。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魏杰(2011年2月)认为,201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肯定不会高于2010年。他认为拉动经济增长三大力量,即出口、投资和消费在2011年都增长乏力,所以增长速度能保持在8%左右就很理想了。他还预言在2011年6月份以后,政府又会重提保增长的问题。张立群(2011年4月)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总体完成了由政府向市场的转变,但内、外需结构的调整尚未完成,内需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外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扎实。综合三大需求预测,从需求角度分析,2011年GDP增长率有低于8%的可能。若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基于我国强大的发展潜力,GDP增长率可能回升到9%左右。在需求平稳增长格局下,预计CPI涨幅不会高于4%。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祝宝良(2011年6月)表示,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结合应对金融危机周期性变化和采取的节能减排政策调整结构性问
    题等因素,预计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比2010年稍微慢一点,为9.3%。呈现环比前高后低,同比基本稳定态势,不会出现“硬着陆”的情况。
    表1 2011年经济增长率个人预测结果(%)②
     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11年1月)预测,2011年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投资增速较快;进出口增速较2010年低。预计全年经济发展较为平稳,经济增长率为9.8%,且各季度GDP增长率将出现前低后高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认为,鉴于对信贷增长更为严格的限制、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和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风险敞口等措施,以及中国政府计划在2011年实施退出策略,2011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增速为9.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1年7月)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认为,2011年中国GDP增长为9.63%、CPI将增长4.7%。我国宏观经济已由复苏期进入转型期,破解“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选择将成为短期和中长期宏观政策的着眼点。
    表2 2011年经济增长率机构预测结果(%)
    注:此处所指机构包括各课题组,下文同。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本文将一些主要学者和机构的预测结果分类列示见表1和表2。
     (二)中国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预测的评述从表1和表2可知,各机构和学者对2011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存在一定差异。50个机构和学者对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区间为8%~10%,预测平均值为9.27%,低于2010年经济增长率10.3%,这说明所有机构和学者均预测2011年经济增长总体趋势将出现回落。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率为80%,标准差为0.38%,说明各机构、学者的预测差异较小。与2010年预测效果(准确率为46.5%,标准差为0.60%)相比,各专家学者和机构对2011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准确率大大上升,预测差异缩小。表3给出各预测结果的详细统计特征。
    表3 预测结果的统计特征
     表3说明,全部学者和机构均认为,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将在10.3%以下;即100%的机构和学者预测2011年将处于经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率低于2010年。大部分学者和机构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处于8.74%~9.66%区间内,占全部预测的80%,其中机构预测占比57.5%;认为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将处在9.66以上的机构和学者数占全部预测的12%;而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率低于8.74%的预测数比例最少,仅为8%,且大都为个人预测。在这50个预测中,究竟哪些预测较为准确,哪些预测与实际相差较远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公布的数据,我国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9.2%,这为评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虽然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9月将2010年经济增长率由10.3%修订为10.4%,但由于本文所有预测时点都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从而所列预测不受此修订影响。依据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规则,本文利用相对误差率来判断预测准确度。一般而言,经济增长率预测相对误差率绝对值小于5%,就可以认为预测准确,从而本文构造预测准确区间为[8.749.66]。在全部50项预测中,有40项预测是准确的,即预测结果位于[8.749.66]区间内,占总数的80%。他们分别是李慧勇(9.6%)、王黔(9%)、刘世锦(9%)、李稻葵(9.5%)、李迅雷(9.6%)、汪涛(9.6%)、范剑平(9.5%)、屈宏斌(8.9%)、汪涛(9.3%)、张立群(9%)、彭文生(9.2%)、程定华(9%)、余斌(9%)、马骏(9.1%)、祝宝良(9.3%)、陈东琪(9.5%)、韩伟森(9.1%)、国家发改委投资所(9%)、招商证券(9.5%)、美林证券(9.1%)、中金公司(9.3%)、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9.28%)、瑞银证券(9%)、标准普尔(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6%)、中国社会科学院(9.6%)、世界银行(9.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9%)、联合国(9.1%)、高盛(9.4%)、渣打银行(9.3%)、国家信息中心(9.3%)、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9.5%)、摩根士丹利(9%)、花旗银行(9.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9.63%)、亚洲开发银行(9.6%)、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9.5%)以及“宏观调控研究”联合课题组所作的区间预测(9.18%~9.46%)。其余6位学者和4家机构对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虽然未能落入准确区间,但对经济态势的判断基本是正确的。为了更充分说明这些机构和学者预测的准确程度,本文将其预测相对误差率分别列出,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彭文生(9.2%)和花旗银行(9.2%)的预测与实际经济增长率值相一致,其准确性可见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0项正确预测结果中有13项的相对误差率绝对值小于2%,这表明与以往预测相比,专家学者和机构对2011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质量在显著提高。
     表4 各预测的相对误差率计算值
     本文认为,学者与机构对2011年经济增长预测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预测者们能准确把握经济增长态势。各机构和学者对2011年经济增长态势的把握相当准确,其准确率达到了100%。经济增长态势反映了经济增长的位势和趋势,正确判断经济增长态势是准确预测经济增长率的前提。
     (2)预测水平、预测经验不断提高。一方面,各机构和学者逐渐摒弃了主观预测的方法,而大量采用复杂、精确的计量模型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另一方面,对于经济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部分机构和学者按照不同的情景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3)机构与学者预测者间存在差异。表3显示,总体而言,机构预测准确度相对较高,这与前几年状况相同,部分原因在于机构预测者能够集纳各成员的知识和视角于一体,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运行特点。相对而言,个人预测者在这方面的力量相对较弱。
     (4)预测时点是预测结果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上述10项不准确预测中的7项都是在2011年3月及以前进行的。也就是说,对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测随着时间临近,其准确率相对提高。鉴于此,本文只分析截止到2011年7月所进行的预测。
     (5)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提高。现阶段,在美国经济复苏滞缓、欧债危机形势尚不明朗和国内防通胀等问题较突出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采取的是“精确”式宏观调控,其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较强,且宏观调控方向、节奏和力度的把握比较准确,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的协调使用有效地降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
     二、中国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的评述各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设定的基准是潜在增长率,因而,衡量潜在产出水平是经济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视角(Samul-son,1992)。从短期看,潜在产出有利于分析经济供求平衡,评价通胀压力。从中期而言,可以借助潜在产出指标衡量经济总供给能力,进而分析产出和就业的非通胀增长路径。为此,本部分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进行评述。
     (一)中国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综述各学者和机构对中国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
    的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
     马骏(2010年6月)表示,由于出口减速、房地产需求减速、城镇化速度放缓、劳动力增速下降、生产率增速下降和资金成本上升等六个宏观和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中国GDP的年均增长潜力很可能从过去十年的10%左右下降到今后十年的7%左右。
    表5 中国201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计结果
     祝宝良(2010年12月)表示,中国劳动力转移趋势在减缓,令劳动力的增长贡献率下降,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方面的增长动力也在下降,加上很多产业产能过剩,而绝大部分产能由于全球经济变冷,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消化,也不适应国内需求,最终导致这部分产能变成沉没资本而无法发挥增长能力,综合作用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面临较大障碍,中国GDP的潜在增长能力将由现在的10%下降至7%~9%,且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持续下降。巴克莱资本(2011年2月)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将“十二五”经济成长目标定为7%,反映在此期间潜在增速将放缓至8%~9%,政府将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及可持续发展。
     方正证券(2011年9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实际GDP平均增速为11.7%,他们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实际GDP潜在年平均增速应该在10.5%左右。目前来看,我国GDP增速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应该逐渐向中值(潜在GDP增速)回归,他们仍看好中国未来10~20年之内的经济发展。
     (二)2011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评述
     众所周知,准确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是非常困难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不仅仅是一个测算问题,也含有经验把握因素。从以上潜在经济增长率估计结果中可看出:(1)各学者和机构对中国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看法存在差异,17个机构和学者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计分布在7%~10.5%范围内,马骏给出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区间的下限为7%,而吴敬琏、樊纲、张立群、汪同三、方正证券等则认为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10%。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区间比实际经济增长率预测区间(8%~10%)大,说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的困难;(2)与以往相比,各机构和学者对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区间幅度与2010年基本持平,没有出现大跨度区间,这提高了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结果的参考价值。
     衡量经济运行正常与否的标准之一是经济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的对比关系。如果现实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过多,则各种资源供给的瓶颈制约会非常严重,经济运行会绷得很紧,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经济快速增长难以为继;反之,若现实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过多,则失业问题不易解决,有可能带来通货紧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可在适当幅度内围绕潜在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则既不引起资源利用过度,也不引起资源严重闲置,物价总水平保持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以上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解读是正确的,则可以将以上各学者和机构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结果解释为对宏观经济态势的判断如下:
     17个机构和学者中,预测的潜在经济增长区间包含或略低于9.2%的机构和学者有:吴敬琏(9%~10%)、林毅夫(8.56%)、许召元(8.8%)、樊纲(9%~10%)、汪同三(8%~10%)、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9%)、范剑平(9%)、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7%~9%)、张曙光(8%~9%)、李迅雷(9%)和巴克莱资本(8%~9%),按照该预测结果以及上述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解读可知,2011年中国经济处于平稳运行阶段,经济处于健康增长路径。这与目前存在的大多数观点大致相同。
     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远低于9.2%的机构和学者有:李善同(7.3%)、马骏(7%)、中国农业银行(8%),根据其预测结果以及上述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解读可知,我国2011年经济增长过热迹象明显,这显然与国内主流观点相悖。
     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高于9.2%的机构和学者有:张连成(9.5%)、张立群(>10%)、方正证券(10.5%),根据其预测结果以及上述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解读可知,我国2011年经济出现偏冷现象,通缩压力较大。
     三、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出现“硬着陆”的观点综述
    目前,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风险的争论较多。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主要包括: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大。李迅雷(2011年8月)认为,中国GDP潜在增速已经下移。前10年是10%,现在估计是9%左右。一旦低于潜在增速,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加上中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都是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旦发生变化,可能对中国经济冲击会比较大。只要中国GDP增速低于8%,CPI同比增长在3%左右,中国经济就会“硬着陆”,发生时间应该在2012年或者2013年。巴曙松(2011年8月)表示,如果内外冲击叠加,中国经济重演2008年第四季度“硬着陆”的可能性会进一步扩大。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小。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2011年8月)认为,不管在未来一两年,还是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出现“硬着陆”的几率非常小,几乎不存在。郭树清(2011年8月)表示,从中长期的大背景来看,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并没有改变;从短期来看,虽然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刺激措施减弱,但是贷款增长仍然较多,直接融资增速更快。中国经济中资金的充裕程度是国外的市场环境不能相比的。因此,考虑这些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滞涨甚至出现“硬着陆”是不太可能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樊纲(2011年8月)认为,若一年之前谈中国经济“硬着陆”是非常好的警告,但去年下半年到年底,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实施,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大泡沫、大危机,使经济更加平稳。GDP增速已从10.7%降到9.5%,工业生产和投资都逐步放缓,中国经济已经在“软着陆”的过程中了。瑞银(2011年9月)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为9%,2013年为8.3%,不排除某一季度出现8%以下增长的可能性。尽管中国经济存在增长放缓趋势,但今明两年仍将是“软着陆”。黄海洲(2011年8月)表示,未来一年内,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小于5%,如果GDP增速低于6%,CPI同比增长高于8%,“硬着陆”就会发生。但如果GDP增速大于等于8%,CPI在5%~7%之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的概率将大于95%。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2011年12月)表示,从主要指标变动来看,尽管增长速度有小幅的回落,但是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经济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的态势非常明显。他认为,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四、我国2012年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综述
     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年,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发达国家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将持续存在,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我国的出口也将受影响。因此,对2012年经济形势进行准确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表6给出各机构和学者对2012经济增长率预测情况。
    表6 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结果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牛犁(2011年9月)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呈现平稳减速态势。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减速等因素增加了中国经济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同时,中国央行高频操作,经济放缓会逐步显现,市场对经济可能减速担忧加大。
    预计2012年GDP同比增速放缓至8.7%。夏斌(2011年11月)表示,考虑到2012年美国
    和欧洲经济对中国外需造成的影响,不排除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他指出,为保持经济稳健增长,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同时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有望维持8%~9%的增速。此外,因流动性过剩,欲将通胀控制在2%~3%的正常水准仍存在压力。李稻葵(2011年11月)表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地下滑,宏观政策态势应基本稳定,而不是大规模调整,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监测美国等国家变化,宏观调整经过两三年的调整逐步到位。他预计,随着明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明年中国通胀率将回落至2.8%,经济增速可能将进一步放缓至8.5%。
     摩根士丹利(2011年11月)认为考虑到中国外部环境恶化、国内房地产市场疲弱以及放松货币政策面临更多限制等因素影响,2012年中国GDP增长将降至8.4%。同时,主要受金融环境趋紧而经济活动放缓影响,中国CPI增速或逐渐放缓,到2012年降至3.4%,2013年为3.6%。中国社科院(2011年12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计,2012年中国CPI涨幅为4.6%,GDP增速回落至8.9%。宏观调控应在以稳为主的基础上保持政策搭配的审慎灵活,货币政策应向中性靠拢,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优化。
     中金公司(2011年9月)发布报告称,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2011年紧缩政策效应的滞后体现,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显著回落,进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大幅下降,经济增长较2011年进一步放缓,通胀也将进一步回落,因此下调2012年GDP增速预期由此前的8.7%至8.4%,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同样自3.8%下调至3.6%。
     从表6可以看出,各机构和学者对于2012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存在一定差异。在40项预测中,最谨慎的预测结果为7.9%,最乐观的预测是9.2%。而且,35项点预测结果的均值为8.55%,标准差则达到了0.34%。平均而言,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比2011年低约0.65个百分点。在40项预测中,预测GDP增速在8%~9%之间的有39项(包括区间预测),占全部预测的97.5%;所有的机构和学者均预测2012年的GDP增速不超过2011年,这表明,绝大多数预测者(97.5%)认为2012年我国经济将在平稳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回落,仅有2.5%的预测者认为2012年我国经济将会大幅回落。
     五、关于我国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观点综述
    面对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微调中。其中,关于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判断基本一致,不过货币政策的取向稍有差别。
     1.财政政策取向方面的判断较为一致。学者们普遍认为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例如,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2011年11月)表示,对明年美国和欧洲经济展望保守,中国外需表现料将不佳,不排除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他指出,为保持经济稳健增长,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在国内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看起来合宜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一定要有充分措施预防外部不确定性。高培勇(2012年1月)认为,如果欧债危机一旦扩大化,其冲击力非常巨大,考虑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2012年仍应保持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可以保持1万亿的规模。刘尚希(2012年1月)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此时我国宏观政策仍需保
    持稳定,财政政策更是要延续已有的“积极”基调,这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刘元春(2012年1月)表示,宏观经济增长对于减税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通过出台减税方面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在调结构和稳增长之间找到契合点。
     2.货币政策取向方面的判断差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摩根士丹利(2011年11月)认为中国的政策可能“去紧缩化”,重点或放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廉租房及战略新兴产业上。不排除中国2012年放松货币政策,以防止金融环境过于紧缩的可能。野村经济学家张志伟(2011年11月)表示中国2012年的货币政策将放松,但放松的速度将是渐进温和的。他还预计,中国2012年新放贷目标为8万亿人民币;明年通胀率将在上半年降低,下半年回升,全年平均通胀率料在4%。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2011年12月)表示,内地通胀压力和增长动能均明显放缓,预计2012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全面放松,预期明年上半年准备金率还有150个基点的下调空间。与此同时,明年的货币供应量政策目标也可能为16%,显著高于目前约13%的实际增速。公开市场操作方面的宽松更是灵活工具。利率水平则可能到明年下半年消费物价指数下降到3%以下才会下调。第二种观点认为应采取中性货币政策。中国社科院(2011年12月)发表《经济蓝皮书》指出,当前宏观调控的方向不应由紧转松促增长、防止二次探底和经济硬着陆,而应是使经济增长速度在适度回落中逐步趋稳,最好能保持在8%~9%之间,为治理通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货币政策方面向中性靠拢,在执行过程中要慎重,既不要继续出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也不要轻易出台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处理好控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系。左晓蕾(2012年1月)认为,作为宏观调控工具,货币政策是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逆周期调整的。若经济过热会导致通胀,那样货币政策就会收紧,若经济大幅下滑,货币政策就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创造就业。但是如果经济增长平稳,并未过热,也没有衰退,货币政策就不该去过多干预经济活动。她认为现在通胀呈现了平稳的态势,货币政策应该回归中性,而不是由调控通胀的紧缩状态立即变成调控衰退的宽松状态。总体看来大部分学者认为2012年的宏观调控
    政策仍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保增长,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二是控物价,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三是转方式、调结构,加大解决深层矛盾的力度。
     六、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发现,各机构和学者近年来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预测结果比以前更加趋于一致,这是可喜的。通过对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预测的分析可知,仍有20%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预测方法、预测所用数据和预测者能力差异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本文认为各机构和学者应继续从以前预测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身预测能力,提升预测准确度,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廖信林、王立勇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稿件来源:《经济学动态》2012年2月刊
    (本文有删节,数据及参考文献请参见原文)

Tags:对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性的评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