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交易理论与中国煤电的纵向交易效率
产业组织理论和反垄断执法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纵向关系。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横向问题比较容易说明,但“纵向规模”该怎样理解?纵向关系在经济性、市场界定、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对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诸多难题。煤炭企业与电厂之间属于一种典型的产业链纵向关系问题。表面上的“煤电冲突”表现在电煤价格上的讨价还价、电煤合同的履约率波动争议等,但深层问题在于煤电交易制度安排、煤电纵向市场势力、煤电产品价格规制方式等方面,因此,本质上是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形式的选择和政府规制方式的改革。本文试图对纵向一体化经济与纵向专业化经济理论进行整合,重新构建纵向交易理论分析框架,并从均衡选择角度探讨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形式选择及纵向交易效率问题。
一、煤电纵向交易关系的分类
我们认为,威廉姆森采用分立结构分析方法,把企业和市场两个极端的组织方式中间统一归为混合制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这种分类方法既未进一步细分具体的混合制组织形式,又假定组织谱系是间断的、非连续的。而实际上,混合制组织又可以分成许多种具体形式,如与纵向整合相近的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纵向协调等,与纵向分解相近的纵向分离(分立、拆分)、外包等,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独家交易、限定转售价格、纵向圈定、特许权经营(OEM—商标、授权—技术)、强制销售、数量折扣、捆绑销售(搭售)等。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重点探讨煤电纵向交易形式选择问题,我们用“纵向整合”替代威廉姆森分析框架中的企业组织形式,用“纵向分解”替代威廉姆森分析框架中的市场组织形式。
二、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形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
1.斯密的分工理论思路:纵向专业化经济的来源与解释。纵向专业化经济是经济学家长期专注和研究的经济现象,相近的名词还有“价值链切片”、“外包化生产”、“生产的非一体化”等。煤、电关系就是典型的产业链纵向交易关系,纵向专业化和纵向一体化是两种典型的纵向交易关系形式。纵向专业化经济的理论基础始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分工起源于人们的才能差异,由分工导致的纵向专业化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劳动分工主要包括个体的纵向专业化水平或劳动熟练程度、工艺多样化程度以及生产迂回程度。工艺多样化程度与产业链中同一层次专业部门间的横向分工有关,但这种工艺细分严格地说也属于纵向分工,而生产迂回程度则与产业链中上、下游专业部门间的纵向分工有关(杨小凯,黄有光,1999)。实际上甚至可以提出这样的命题,本质上所有的分工都属于纵向分工,或者说专业化经济本身就是纵向专业化经济。
就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而言,使用纵向专业化设备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产生明显的纵向专业化经济。另一方面,纵向专业化有利于提高煤炭和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在较为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各自从事具有明显优势的生产活动,纵向专业化经济应该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
2.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思路:纵向一体化经济的来源与解释。就经济活动组织形式的后果而言,纵向专业化经济是一极,纵向一体化经济是另一极。科斯通过论证企业的性质,从而解释了一体化经济存在的原因。他的分析思路是,在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纵向专业化的同时必然产生一定的交易活动,而交易更多地是借助于“价格机制”或“市场”实现。但利用“价格机制”也是有代价的,如发现有关价格的成本、缔约成本和执行成本等,统称为“交易成本”。通过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可以节约利用“价格机制”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说,由于纵向专业化在产生纵向专业化经济的同时,有可能产生相应的交易成本。如果交易技术落后、制度安排不合理,导致交易成本过高,那么纵向一体化经济就有了存在空间,从而纵向一体化便会成为企业更多选择的配置资源主要方式。从中国现实情况看,近年来由于煤电关系的不协调,交易成本过高,电力企业多有向上游扩展,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试图掌握更大的电煤控制权,从而实现后向纵向一体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一些大的煤炭企业不愿过多地陷入交易谈判之烦,往往有意通过建立坑口电站或其他方式,向前向纵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在煤电关系正常、市场交易较为顺畅的条件下,煤电双方自动选择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同时也是纵向专业化程度)应该是较优或可取的。但是,如果我们承认现实煤电关系并不正常,而且交易成本实属偏高的话,那么自然而然符合逻辑的结论就是,中国现实经济中煤电纵向一体化趋势在较大程度上是应该避免的,它是以损失纵向专业化经济为代价的。
3.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形式选择的基本理论模型。表面上看,纵向一体化经济与纵向专业化经济似乎是矛盾的,不可兼得。其实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煤电双方企业在具体选择纵向专业化还是纵向一体化时,是个渐近的过程。企业以现实所处情况为起点,如果选择纵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就要采取纵向分解的策略;如果选择纵向一体化方向,便要选择纵向整合的策略。根据煤电产业链中交易主体的关系紧密程度,假定可以细化成连续不断的纵向交易关系形式,纵向一体化和纵向专业化经济分列两个极端,则纵向交易关系形式与企业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之间的关系,形成煤电纵向交易关系形式选择的分析模型。二者之间可有多种多样的中间状态。“边际成本”曲线的基本涵义是,在煤或电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不变的假定条件下,企业寻求纵向分解或纵向整合策略所引起的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此升彼降”关系。可以证明,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与边际组织成本的交点是总成本最低点,相当于纵向交易关系形式选择的均衡点。如果选择点偏离均衡点,则造成净成本损失,这种损失相当于社会福利净损失。
三、中国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的效率分析
根据以上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模型,本文对中国现实经济中煤炭企业和电厂之间的纵向交易关系进行推论及效率分析。
结论1:如果在技术上煤炭企业和电厂都存在明显的纵向专业化经济,但双方效率实际上并无明显改善,那就说明交易成本过高的因素在从中作梗。美国和其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都是纵向专业化经济特别明显的行业。
结论2:如果交易规则复杂多变,交易主体就会出现行为短期化。现实经济中,煤炭企业与电厂之间的交易规则不确定性过高,煤、电企业市场合作意识淡化,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成为各自诉求,双方不信任程度不断加深,经常处于相持状态。
结论3:市场化程度不足的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甚至出现不怕亏损的“逆向选择”。例如,一是煤炭购销舍简就繁,从中间商购煤,增加中间环节;二是煤炭采购价格上舍低求高;三是煤炭交易舍近求远,甚至进口。市场化不高的电力企业,由于电价受国家控制,存在与国家讨价还价的余地,再加上大型电力企业多是国有企业,历史形成与政府的特殊“附属关系”,因此,电力企业降低成本的动力不足,甚至存在利用“政策性亏损”,“绑架政府”的倾向。
结论4:如果上下游交易成本过高,就会出现过于纵向一体化或偏于纵向整合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过高的交易成本使得本应合作共赢的纵向专业化经济无法顺利实施,导致过度纵向一体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进一步限制纵向专业化经济效率的发挥。
结论5:无论是具有较高市场支配地位的一方还是谈判能力较弱的一方,都有动力去“俘虏”规制者,威逼劝诱政府机构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效率提高上。
作者:于立(天津财经大学);刘冰 马宇(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摘自《经济管理》(京),2010.3
原文约12000字
Tags:纵向交易理论与中国煤电的纵向交易效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