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推动安徽经济金融互荣共进——访安徽省省长李斌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金融》2012年第14期 魏革军 参加讨论

记者:非常感谢李省长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2011年12月,您来安徽工作时,正是宏观调控深入推进时期。我们感到,您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推动安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请问新形势下安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李斌:很高兴有机会接受贵刊的采访,并通过你们向长期关注和支持安徽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小平同志1991年就金融与经济关系的论断,对于做好当前工作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20多年来,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迅猛,经济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经济与金融始终互荣共进、水涨船高。特别是在经济与金融深刻融合的今天,金融已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因其与经济社会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而成为事关全局的综合性工作;因其独特的服务属性,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资金特有的投入产出规律,对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切实抓好金融发展,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快安徽发展的现实要求。2011年年底以来,就如何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作用和加快金融业自身发展,我们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上专门作了部署,主要思路是紧紧围绕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三个强省”、走“六条新路”的发展蓝图,顺应金融业改革发展大势,着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开放,着力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提升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益,着力维护金融秩序和安全,加快构建业态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区域金融体系,显著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在工作原则上,我们强调把握好五个基本要点:
    一是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要求。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要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巩固发展经济金融鱼水关系,全面对接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扩大融资总量,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营造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良好格局。
    二是把做强地方金融作为主攻方向。把握当前民间资本充裕、国家政策利好的有利时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大力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地方金融体系,为金融服务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三是把服务薄弱环节作为着力重点。抓住国家实施差别化监管机遇,加强政策引导,更好满足“三农”、小微企业、县域发展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金融服务效能。
    四是把加强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完善地方金融体系需要,不断深化金融产品、服务、业态和组织创新,大力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强有效集聚、传输和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提高金融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五是把优化金融生态作为重要保障。从金融机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不断优化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其他配套环境,积极稳妥化解各种风险隐患,确保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您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首要和根本要求,这与中央精神高度一致,在具体工作上,您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李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工作的应有之义,同样也是加快金融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央提出,要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我们感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就是要抓好三个关键点:
    第一,全力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做好间接融资这篇文章。目前,安徽新增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超过60%,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信贷推动。因此,扩大有效信贷投入,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要着力实现六个“支持”: 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持续跟踪国家政策支持的重大基础设施、省“十二五”规划、“861”行动计划等项目的资金需求,摸清项目建设和资金需求情况,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支持重点区域平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皖北振兴等重点区域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支持薄弱环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继续加强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服务,千方百计确保县域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和占比高于上年,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市场化融资,引导风险类金融产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多元化金融资源及多层次金融产品进入现代服务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资金流入。五是支持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助学、创业等信贷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对城乡道路、管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体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使金融更好地惠及民生。六是支持安全运行。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测,确保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用活用好资本市场,做好直接融资这篇文章。我们要把直接融资作为经济建设资金的重要“补给线”,不失时机地加以把握。一是大力推进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加大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加强企业上市辅导,推动更多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境外上市。对已上市企业,深入挖掘企业再融资潜力,切实扩大再融资规模。二是抓住国家鼓励发展债券市场和推行各种债务融资工具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一批优质骨干企业利用债券市场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融资规模。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等。三是大力发展责任险、健康险、消费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拓展保险领域,深化与保险公司投资项目的合作,为保险资金投资创造条件。
    第三,注重打通资金供需环节,做好银企对接合作这篇文章。当前,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仍存在信息交流有待改善的问题。我们感到,这方面,政府应有所作为,通过推动银企对接、银企合作等方式,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了解、相互选择、合作共赢的平台,积极探索银企合作的结合点,务实解决银企合作的各个难题。通过打造政银企长效合作平台,促进政银企间信息对称、渠道畅通,确保信贷有效投放。
    记者:刚才您特别提到了银企对接对于缓解融资困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知道,安徽刚刚举办了一场“投贷结合、助力中小、合作共赢”的银企对接会,反响十分热烈。请您介绍一下这场银企对接会的情况,和以往的银企对接会相比较,这次有什么特点和突破。
    
李斌: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将银企对接作为扩大信贷投放的有效途径和银企加深合作的重要平台。从2009年至2011年,共计对接18042个项目,对接总金额8715.8亿元,其中实际到位贷款6090.8亿元,为全省的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本次银企对接活动应运而生。我们把主题定义为“投贷结合、助力中小、合作共赢,”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多种手段,引入各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深化银企合作,深入推进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切实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和以往比较,本次银企对接会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是对接力度大。本次银企对接会是安徽历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银企对接活动。不仅省内16个市、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类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等悉数参会,而且科技部、招商银行(微博)(10.11,-0.06,-0.59%)总行、中国城建总公司、海通证券(9.99,0.16,1.63%)公司和94家国内最具实力的基金公司也应邀与安徽近千家企业进行对接。此次会上,安徽省政府与招商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将围绕安徽“十二五”规划实施,在通过加强平台建设,创新融资模式,积极促进科技金融的融合,重点支持安徽中小创新型成长企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项目、科技创业投资等领域的发展,这对推动安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融资方式新。本次对接会上最大的亮点就是融资方式的创新。除了传统的银行和企业对接以外,我们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专门引入了综合性、“一揽子”的对接服务,主要是把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和商业银行联动在一起,把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联动在一起,集体与中小企业“联姻”。这种“3+1”的融资方式或者叫做“股权+债权”的投贷结合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挥金融机构和基金公司各自优势,降低寻找投资客户、项目的交易成本,而且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给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从而建立起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得银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三是活动内容多。为了确保银企双方能更加充分地交流沟通,更为准确地把握政策导向、产业特色、市场信息和融资需求,切实增强对接的效果,我们在金融机构和企业集中签约仪式以外,还专门开设金融超市,发动各金融机构广泛参与,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来推介自身的发展特色和经营理念,吸引有需求的企业开展无缝对接,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热烈响应。据统计,活动当天各金融机构展位共接待咨询3万多人次,对接项目512个,初步达成投资意向224亿元。
    记者:从您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这次银企对接会的理念非常新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您觉得,此次银企对接会带来的现实成效是什么?长远成效是什么?
    
李斌:在各方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这次银企对接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参与对接的企业和项目达3950个,融资需求4508.9亿元,达成对接金额3228.9亿元,其中,意向金额2516.7亿元,承诺金额421.9亿元,合同金额290.3亿元,共有191个项目进行了现场集中签约。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参加此次对接的中小企业达827家,涵盖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信息家电、材料及新材料、高档纺织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领域。这些企业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其中部分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已经得到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支持,还有部分企业正在抓紧推进上市融资的前期工作。除此以外,有近千个涉及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及“861”行动计划的项目亮相。这些中小企业、重大项目、主导产业和民生社会事业是构成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安徽今后金融服务的主要用力方向。
    除了沉甸甸的“硬成果”以外,本次对接会最大的收获在于,通过运用综合性金融工具和手段,为银企双方架设了新的桥梁、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纸协议和一笔资金,而是发展理念和服务方式上的创新,对于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放大效应”与“辐射效应”。就长远成效而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上,要善于利用多种金融资源;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上,要善于发挥各类金融要素作用;在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上,要注意强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在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上,要始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记者:我们关注到,您在对安徽金融发展路径的规划中,把做强地方金融作为主攻方向,那么安徽目前在地方金融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斌:我先列举一组数字。截至今年5月末,安徽地方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徽商银行和村镇银行等)新增贷款达370.3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34.91%,新增贷款中超过50%投向了中小微企业,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窥一斑而知全貌”,地方金融是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所以,安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地方金融的发展,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又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壮大地方金融产业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组合拳”。
    第一,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近年来,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关心支持下,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取得了迅猛发展,全省农信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在全国均已跨入前十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具体到个体来看,全省现有的83家行社水平参差不齐,现行的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才能加快推进其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今年我们把深化农信社改革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启动实施全省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并拿出了33条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总的思路是,坚持“分类指导、重心下移”,保持县域法人地位的长期总体稳定,加快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把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深入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风险防控、优化发展环境等作为要点,着力构建产权联接、规制约束、平等独立、功能互补的省联社与基层法人行社关系,增强合作金融机构为农服务的能力。对于已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自我管理能力强的要放开,支持其做大做强;对于正在向农商行改制的,研究扶持措施,加快改制进程;对于高风险农信社,通过“一社一策”的办法,推动改制。总的考虑是,到2015年,全省农信社系统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真正培养出一批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金融“小老虎”,使全省合作金融机构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第二,加快完善地方金融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通过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上市融资、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壮大资本规模和实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金融皖军品牌。二是大力发展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金融业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力争地方新型金融业态和中介服务取得新发展。三是优化金融机构布局。针对省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和差异化需求,引导金融机构网点科学合理布局,特别是向皖北和大别山区设立分支机构、延伸营业网点,实现均衡发展。四是注重发挥地方金融合力支持作用。地方金融机构有根植地方的优势,但是也有规模小而分散的先天不足。我们引导地方金融机构不仅要在同类机构之间积极开展业务合作,也要广泛开展与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满足金融综合服务的需求。
    第三,深入推进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这方面,安徽有三大独特优势。一是合肥距离上海500公里、距离北京1000公里,这是金融机构总部与后台之间的最合理的金融地理区位优势;二是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国家“211”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三是拥有装备制造业发达、产业基础雄厚、二产三产良性互动发展的产业优势,可以广泛吸引各类金融服务、人才、技术、信息在安徽集聚。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浦发银行(微博)(7.67,-0.02,-0.26%)、邮储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人保财险(微博)等12家总部级后台服务中心已先后入驻合肥滨湖国际金融后台基地,还有中国人寿(18.94,0.04,0.21%)、安邦保险(微博)、华安保险等正在洽谈中,区域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初具规模,金融集聚和辐射效应初步显现。下一步,我们将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成功做法,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把合肥滨湖金融城和国际金融综合服务基地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完善整体规划,加强配套建设,加快建设进度,大力引进培育区域性金融管理中心,建设若干运行服务平台,打造连接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区域性金融综合服务中心。
    第四,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健康发展。自国家决定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以来,安徽摒弃了走“先发展后规范”的老路子,对民间金融把规范放在首位,坚持在规范中发展,民间金融的补充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在抓规范方面,建立了多部门联合的审批监管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办法、构建了监管信息平台、统一了“两类机构”标识、加强了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措施。在发展方面,着力引导“两类机构”发挥及时、便捷的特点,做好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服务。到2012年4月末,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各项贷款余额278.8亿元,增长76%,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57.9个百分点,投向“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贷款已占全部贷款的87.4%。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余额969亿元,同比增长47%,在保户数超过2.8万家,为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担保金额占全省在保余额的96%,充分发挥了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及时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监管,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合理布局,防范风险”的要求,做好监管制度的顶层设计,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不断提高监管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记者: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共赢,需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前提。请您介绍一下安徽在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李斌:众所周知,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洼地效应,哪里的金融发展环境好,金融资源就往哪里聚集。各地实践证明,越是发展快的地方,越重视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越是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也就越快。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安徽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改善金融组织环境、政策环境和信用环境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一是加强组织环境建设。在省级层面建立健全了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及时落实推进关于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决策重大事项,有效保障金融规划实施。注重把中央垂直管理与地方协调服务结合起来,建立了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环境建设。近年来,安徽围绕金融生态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2011年,省政府着眼“十二五”金融发展全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力推进“信用安徽”建设,把安徽打造成为全国金融发展环境最好的省区之一。根据这一目标,又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安徽省金融生态县建设实施意见》,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正在加紧推进实施。
    三是加强法制环境建设。通过加强风险排查、加大宣传力度、协助信访接访、强化协调督办等方式,妥善处置了有关金融违规、违法案件。积极做好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加大打击非法证券交易、保险欺诈等金融违法犯罪力度,认真开展反洗钱、反假币活动,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严肃惩戒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各类失信行为,通过建立诚实守信的正向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有效保护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合法利益。
    四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注重加强各类金融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和运用,建立全面、完整的金融信息共享体系。在银行信贷信用体系方面,建立了“红黑名单”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在非银行金融方面,目前,正在准备将全省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全部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实现小额贷款公司与人民银行征信数据的信息共享,通过进一步改善信用环境,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五是加强社会环境建设。注重加强金融部门与主流新闻媒体的全面合作,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金融创新宣传月”“全省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征信宣传月”“‘诚信保险’宣传周”等主题活动。构建了党政部门支持、金融管理部门统筹、金融机构配合、社会公众参与的公众金融教育体系,深入开展了一系列金融知识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等教育服务活动,通过各种场合和媒介,宣传金融法规、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民的金融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金融、支持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
    今年将是我国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将牢固树立金融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加强金融运行情况的监测,强化监管信息沟通和风险预警,对非法金融活动尤其是非法集资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开展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设计好风险防范和处置的预案,全力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着力改善有利于金融发展的法制、信用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金融发展的舆论环境,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全国金融发展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Tags:推动安徽经济金融互荣共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