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是启动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风向标”。而时值中国金融业正处于内外风险交织的转折期,2012年1月6日至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是被寄予厚望。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在本次会议鲜明提出的“五个坚持”原则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首要位置,而这一思路得到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可。
“当前国内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难,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流动性却十分充沛,金融和实体经济有脱节现象,为此必须加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
“这既是我们从西方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虑。”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更为迫切,这更需要金融业把握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
要做到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抓手在哪里?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工作时提出的八点意见中仔细分析,不难找出答案,那就是:金融行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央第一次在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到‘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而且温总理不仅提到了‘融资难’,还第一次提到了‘融资贵’,这就需要在一系列制度建设上有所突破,诸如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诸如民间资本的准入。”
“根据会议的描述,所谓虚拟经济,其典型表现是‘以钱炒钱’、‘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所以,股市和楼市是否属于‘虚拟经济’要视市场的具体状况而定:如果土地和楼市价格短期内暴涨,只需要捂地捂楼就可以快速增值,由此导致投机氛围笼罩,就是‘虚拟经济’;如果房地产是主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和工商业生产经济活动需要,那么,其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鲁政委预计,未来的政策导向将会是努力减弱股市和楼市的投机氛围。自然,如果衍生品有利于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也在支持范围内。
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
本次会议特别提出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等各项任务,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分析认为,前两年大规模的放贷等原因,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积累了一些风险,再加上欧洲、美国一些不确定性,特别是欧债危机的不确定性带来外部环境的冲击,使得我们今年控制风险的任务更加繁重,压力也更大一些。
“此次会议召开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极其复杂,对于我国而言,防范国际、国内的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赵庆明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警示,金融衍生品非常复杂,风险管理要非常审慎。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指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有了战略性的上升。但与此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是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必须长期把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未来经济工作的底线。
“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金融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是此次会议关注的一大重点。”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一方面,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门槛,包括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等;另一方面,要防止金融业“剑走偏锋”,脱离实体经济,自谈自唱,出现问题。郭田勇还指出,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需要强调宏观审慎监管原则,强化逆周期调控。同时,金融监管的协调和配合也非常重要,因为金融创新都是跨行业跨部门,一定要通过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即为金融创新预留出空间,同时又要防止出现监管的真空。此外,应及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等。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也认为,从中国金融业来看,金融效率提高非常重要,不但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规律,关键还要提高市场配置效率。首先要关注信贷市场,要克服信贷歧视,要打通实体经济到信贷通道,这需要多方面解决,包括学习政府担保系统支持、甚至是信贷保险的支持;其次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要打通资本市场政策,使资本市场微观化。
鲁政委还表示,每一轮宽松之后的信贷收缩过程中,银行的资产质量会出现一些不利变化。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持续警惕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而随着房地产调控的继续进行,对于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也需要持续关注。会议提出银行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实际上就是将巴塞尔协议Ⅱ、巴塞尔协议Ⅲ的精神本地化,同时进一步推行逆周期审慎监管政策。
稳步推进金融改革
如果说重实体、防风险等方针体现了“稳”的原则,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则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也是与前三次会议单方面强调风险管控或者推进改革不同之处,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将是风险管控与推进改革并重。
尤其是会议提出的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着力加强公司治理,推进股权多元化;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要求。业界专家认为,这些举措体现了中国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追求市场化进步的导向。
“会议提出要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等措施,这均是加强货币政策灵活性、针对性的体现。”郭田勇进一步说。第一创业证券副总裁苏彦祝也指出,加强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对应对当前复杂局面,确保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任务意义重大。
赵庆明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关于该制度的探讨已有多年,目前推出时机更为成熟,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更为强烈。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全部上市,法人治理结构更为完善,风险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备受关注的利率市场化等改革将有望在未来五年进一步推进。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之所以在历次金融危机中迎难而上,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能够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与多年来深化金融业改革,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坚持既定改革步伐有着直接关系。
但金融改革同样面临挑战,“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这是金融改革的首要原则、核心准则。”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指出。在他看来,当今全国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国金融市场已深度统一,市场上任何一项新的金融改革措施出台,往往会波及全国。要把握好金融改革开放中合理的节奏、次序和政策部署的衔接配合,以改革助推金融业的发展。
“而且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赵庆明说,主要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金融业融入全球市场的程度越来越深。在这种新形势下,对金融改革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不单是金融部门的事,还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同时还有国际协调、合作的问题,每往前迈一步都不容易,这就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尽管中国经济还面临着种种挑战,新的一年,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可能始终困扰着中国金融业。但本次会议强调最多的仍是信心,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