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曾刚: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农村金融研究》2015年第1期 佚名 参加讨论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中国经济正式步入了“新常态”。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新常态”到底具有怎样的特征?实体经济、金融将因之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各方均有不同理解,探讨和争论颇多。2014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做出了较为明确和系统的阐释,相关轮廓开始变得逐渐清晰。而在此基础之上,银行业的转型方向也愈发明确。
    一、经济“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按字面理解,是指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机遇、新条件、新失衡等,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较长时期稳定存在的特征。总之,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将出现“新常态”。理解“新常态”,将有助于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形势,也有助于设计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2014年末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在中央层面系统性地阐述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新常态下发生的趋势性变化:
    一是消费需求方面,正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化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着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二是投资需求方面,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随着“一路一带”、京津冀一体化以及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开始大量涌现;为此,需要创新投融资方式提,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三是出口和国际收支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正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四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方面,传统产业供给过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凸显,产业组织呈现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
    五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农业富余劳动力持续减少,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
    六是市场竞争特点方面,正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七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模式。
    八是在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方面,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显性化,虽然风险仍总体可控,但高杠杆和泡沫化的风险化解仍将持续,需要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九是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面,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上述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进入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也开始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开始转向新的增长点。
    二、银行业的“新常态”
    实体经济步入“新常态”,给银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带来深刻的变化,意味着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将步入“新常态”阶段,必须要面对与过去十年完全不同的趋势与挑战。
    一是规模扩张的动力减弱。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的高速增长,GDP增速从2012年开始回落,经济增长潜力也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的制约。我国经济开始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会对银行信贷需求的总量、结构产生深远的变化,传统的规模扩张的空间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银行业的增速,也将从原来年均10%甚至20%以上的高速增长,逐步下降到10%以下甚至是5%以下的增长区间。
    二是信用风险上升。随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在明显上升。虽然整体风险依然可控,但部分地区企业破产、跑路的现象有所抬头。从数据上看,2011年9月末至2013年9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2个季度“双升”,不良贷款率从0.9%提高到了1.16%。不良贷款余额则从4078亿上升至目前的7669亿。从变化率来看,不良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在过去3年中基本都维持在15%以上,去年3季度以来则超过20%,且逐季加快,今年3季度的同比增速达到了36%。此外,不良贷款的环比增速从去年3季度以来也在迅速上升,从4%左右上升到了10%以上。如果考虑到今年以来,银行业普遍加大了坏账核销力度(根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16 家上市银行核销不良贷款约709.93亿元),如果将这部分坏账计入,经调整后的增速会更高。
    三是金融市场化改革加速,银行业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迅速推进,给银行盈利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速,2014年11月22日,人民银行在下调基准利率的同时,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到20%,将存款利率市场化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利率市场化在资产、负债端形成了对银行的“脱媒”压力,银行业整体的净息差有所收窄,但不同银行差异较大。相比而言,中型银行净利差下降比较明显,,国有大型银行则相对稳定。
    四是监管强化对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形成了进一步制约。一方面,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遏制可能的资产泡沫,政策部门在2009年之后,强化了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合意贷款规模以及贷存比等监管限制,都让银行的规模扩张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更为严格的《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提高了银行的资本监管标准。这意味着,规模扩张将消耗更多的资本。面对资本约束的日益强化,银行在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调整上的压力陡然上升,资本集约式的发展模式成为了银行转型的重点。

[1] [2] [3] 下一页

Tags:曾刚: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