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宏观审慎政策——一个组织框架(九)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03月14日 国际货币… 参加讨论
 

95. 使用各种各样的指标和定量模型/工具来识别、监测和评估系统性风险。这些指标覆盖了金融体系的国内和国际方面,并包括宏观、微观以及从银行资本和绩效到市场流动性和家庭负债等截面变量。定量模型和工具的使用非常广泛。

l 资产质量和流动性指标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指标,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以及流动资产对短期负债的比率是引用最多的两个指标。

l 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在意货币风险和资本流入,并经常使用如未平仓外汇合约净额/资本(net open position in foreign exchange to capital)以及私人资本净流入占GDP的比例(net private capital inflows as a percentage of GDP)等指标。

l 对领先指标的看法存在分歧,几乎没有一个指标被确定为领先指标,并在操作中将领先指标视为宏观审慎政策决策的基础。最常被提及的前瞻性指标是信贷增长或信贷/GDP比率。

l 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是单一机构风险模型,与此同时压力测试也非常流行。

l 定量模型和工具虽然有用,但有局限性,数据的可得性被认为是限制模型有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缺乏建模能力同样是一个制约因素。

96. 受访者认为宏观审慎政策有许多工具可用。工具包中既包括最显著的宏观审慎工具,也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竞争政策工具。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认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工具组合以实现宏观审慎目标,持有这种观点的国家和地区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比例大于发达国家。很多政策工具都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然而评估具体工具的有效性依然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任务。

l 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是贷款成数限制、净货币头寸敞口和债务收入比上限。这些工具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使用的频率高于发达经济体。

l 少数新兴市场经济体使用目标为非居民的工具,包括非居民无息强制准备金要求(unremunerated reserve requirements for non-residents)、资本流动税( taxation of capital flows)和资本流动的最低持有期(minimum holding periods for capital inflows)。

l 虽然很多工具并不是最近才使用,但是它们在金融危机之后经过了更频繁的调整,这表明这些工具在变迁中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l 多数国家和地区努力选择简单、有效并易于实施且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成本较小和引发最小的市场扭曲的工具。

l 反周期资本缓冲被认为最易受到监管套利的影响,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认为由发达国家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所引起的大规模资本流入是一项挑战。

l 监管套利,无论是跨国监管套利还是在金融体系内跨部门监管套利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附录II. 寻找宏观审慎政策的模式

97. 什么是宏观审慎政策?回答这个问题绝非易事。在各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问卷的反馈中,目前这些术语的使用含混不清,这表明在实践中差异很大,因为各国的决策者使用“宏观审慎”这一术语来表达各种目标和工具。把宏观审慎政策从其他政策领域中区分出来同样也是一项挑战,因为宏观审慎政策与其它政策通过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工具和共同的风险来源而紧密相关。结果政策间的界限在很多时候都是模糊的并难以识别——无论是“截面界限(cross-sectional boundaries)”(如政策需要解决的风险的范围和工具的范围)还是“时间界限(time boundaries)”(危机防范还是危机管理)都是如此。

98. 宏观审慎政策旨在限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上,非系统性风险不应该由公共政策来监测并解决,然而,这一目标是由宏观审慎政策本身来完成(通过运用大量工具来解决所有系统性风险来源),还是需要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使用有限工具)?经济学文献和目前的政策实践都没有提供这方面的指南。一种观点认为,宏观审慎政策作为以往的公共政策缺失的方面,其定义十分狭窄。另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竞争政策的许多工具和汇率政策都被决策者认为具有宏观审慎的性质。这些政策工具被贴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标签,虽然这些工具被用于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但在一些情况下也用来实现其他政策目标(如货币政策目标)。

99. 宏观审慎政策应该解决金融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来源。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工具。把工具包仅仅限制在宏观审慎工具范围内可能会带来挑战。例如,分拆金融机构以应对风险集中的权力是一种宏观审慎工具,还是一种用来实现宏观审慎目标的竞争政策工具?相似地,认为“扩大监管范围”将圆满解决受监管的金融部门之外的系统性风险的积累是否是明智的(如果不能,那么还有哪些工具可供使用)?

100. 宏观审慎政策是否应该解决金融体系之外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就不那么明确了。这种风险应该由公共政策来解决,但这些风险是广义上的宏观审慎政策来解决,还是由狭义的宏观审慎政策同其他政策共同解决,这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101. 宏观审慎政策有三种潜在模式。(表2)宏观审慎政策的模式根据所要解决的风险来源范围的不同,宏观审慎部门直接支配的工具的不同,以及同其他政策合作以实现宏观审慎政策目标的相关需要的不同而不同。每种模式都扩展了宏观审慎决策者关注的焦点和可使用工具的范围。

 

表2. 宏观审慎政策的模式

名称

“审慎模式”

“折衷模式”

“全局性政策模式”

宏观审慎机构使用的工具

审慎工具

审慎工具和具体指定的其他特定政策工具1/

没有直接工具,所有工具都是间接的,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

主要工作重点

受监管的金融部门

整个金融体系(受监管的部门和未受监管的部门)以及金融体系以外的潜在行业,取决于指定的工具

整个经济(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

宏观审慎政策的性质

审慎政策缺失的一个方面

“系统性”政策(一种新的宏观政策)

一种纯粹的政策协调框架,这些政策各自政策目标之外,还共同分担宏观审慎政策目标

主要问题

审慎监管的边界应该在哪里?

哪些非审慎工具应该被指定给宏观审慎政策使用?

鉴于其他政策的现有政策目标存在的情况下,怎样保证宏观审慎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1/ “具体指定的工具(Specific designated tools)”指之前被其他政策使用,但现在被重新指定给宏观审慎部门使用的工具。例如货币政策中的信贷限额;财政政策中的一些税收工具;竞争政策中的分拆金融机构的权力以及汇率政策中的资本管制等。

102.“最优”的政策模式应该在抑制系统性风险方面最有效。此外,最优政策模式不应该损害其他公共政策目标。评估最优模式时可以使用以下五个方面的标准:

l 公共政策框架有效解决各种系统性风险来源的能力

l 抑制系统性风险的明晰责任和行动的激励机制

l 产生系统性风险的事件不能被有效解决(如落入不同政策间的空白区域)的可能性

l 其他政策在嵌入宏观审慎政策目标时其工具和操作框架需要变动的程度(在实现其他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次优结果)

l 政策领域之间“工具竞争(tools competition)”的空间(例如哪种模式带来的同其他政策之间的冲突的概率最小)

利用以上标准对三种政策模式进行评估的结果在表3中列出。

 

表3. 对模式的评估

标准/模式

“审慎模式”

“折衷模式”

“全局性政策模式”

解决受监管金融体系内的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解决未受监管的金融体系内的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无——根据定义,审慎政策仅与金融体系中受监管部分有关

在宏观经济和国际环境中解决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无——根据定义,审慎政策仅与受监管的金融体系有关

有/无——根据指定给MaPP的非审慎工具而定

明晰的责任和行动的激励机制

有/无

有——如果风险出现在受监管的金融体系内

无——如果风险来源在金融体系受监管部门之外

有/无

有——有一名决策者负责解决所有系统性风险来源(取决于指定的非审慎工具的范围)

无——如果实现MaPP的目标与损害其他政策目标相关,那么协调机构的存在并不能确保在工具使用方面达成一致

避免系统性问题落入政策之间的空白地带

可以——有一个指挥中心以及界定的工具组合

可以——一个指挥中心,仅使用其他政策的部分指定工具应该不会引发政策冲突

不可以——共同承担责任,缺少强制执行政策行动的措施,其他政策目标,协调过程可能会失败

其他政策目标是否需要变动

是——如果所有政策都应该对抑制系统性风险负责,那么这些政策目标都应该被重新定义

其他政策的操作框架是否需要改变

是——MiPP需要同MaPP一致,并把一些工具让给MaPP

是——MiPP和其他特定的非审慎政策工具应该同MaPP紧密配合或转移给MaPP

是——共同承担抑制系统性风险的责任需要改变其他政策框架

工具“竞争”

无/有

无——理论上,工具是对MiPP工具的辅助和补充

有——实践中,MaPP和MiPP使用同样的工具可能产生冲突,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

有/无

有——见对“审慎模型”的评论

无——仅使用其他政策的部分指定工具应该不会引发政策冲突

有——使用其他政策工具来实现MaPP目标

MaPP:宏观审慎政策;MiPP:微观审慎政策

103.总之,上述每种模式都有相对的优势和缺点。如果不对每个具体标准赋予主观权重就不可能在这些模式中做出选择。在明确界定了宏观审慎部门的情境中,责任的明晰度较高,而在现存机构间纯粹是一种协调机制的情境中,责任的明晰度较低。一旦涉及宏观审慎部门使用的工具时,审慎模型主要局限于受监管的金融体系。如果把工具的范围扩大到审慎工具以外,正如折衷模式中的有选择性的案例那样,就可能把系统性风险的解决范围扩展到受监管的金融体系之外,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需要更大程度的改变其他政策领域的操作框架。

104.为了建立发挥优势、限制缺点的政策框架,需要把三种模式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成果——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审慎政策模式及其关键概念——已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列出。

(完)

英文链接:/uploads/collect/201803/05/03141131.pdf

 

 

Tag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宏观审慎政策——一个组织框架(九)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