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欧盟经济政策目标的历史性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欧洲研究》(京)2012年4期第1~14页 王鹤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欧洲联盟条约》规定经济政策同时追求稳定、增长和凝聚这三个目标,由此构成了欧盟经济模式的定义基石,确定了以稳定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组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在凝聚目标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保证了欧洲经济的稳定目标;而增长目标的实现则乏善可陈。里斯本战略的本质就是实施经济结构改革以使得欧盟在稳定的宏观经济结构和社会凝聚的环境中享有高水平的可持续增长。虽然由于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成员国更为关注通过经济增长走出困境,但是欧盟“三合一”的经济政策目标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关键词:欧盟 三重政策目标 稳定导向 可持续增长 社会凝聚
    作者简介:王鹤,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一、欧洲经济模式的三重政策目标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国内生产总值10年平均增长率持续下降,几乎是每10年下降0.5个百分点:1971-1980年为3.0%,1981-1990年为2.4%,1991-2000年为2.1%。而美国自1970年代以来增长率基本上一直保持在3.2%,从而使得欧美的增长率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①
    欧盟和美国经济增长状况的明显反差引发了国际学术界对于欧美不同发展模式的讨论,舆论界的一般观点认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不佳表现主要是由于战后福利体制的过度发展制约了经济活动的效率,而以新自由主义为特征的美国模式则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优势。一些研究者指出,欧洲经济增长的低迷与作为欧洲经济模式特征的稳定的货币政策、严格的财政纪律、高额的福利成本等紧密相关。②为了探讨欧洲经济增长的根源问题,有必要对欧洲经济模式中关于经济政策的理念加以研究。
    在战后50多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洲联盟逐渐形成了以社会市场经济为基本特征的欧洲经济社会模式。③社会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相结合,可以说,这已经成为当今欧盟内部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理念。欧盟所追求的经济政策目标最为明确地反映了这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共体南扩(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增加)和《完成欧洲内部市场白皮书》(通过四大自由流通形成统一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欧共体委员会委托一组专家为欧共体如何以一种均衡的方式发展提供研究报告,其结果是于1987年发表了著名的巴多亚·斯基奥巴报告:《效率、稳定和公平:欧共体经济制度的发展战略》④,这是欧共体官方文件中最早明确提出经济发展的三个政策目标,为欧共体多层治理的经济制度提供综合发展模式。报告提出:“需要对公共政策的三种功能确立协调战略:配置功能(深化市场一体化),稳定功能(欧洲货币体系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分配功能(结构基金、共同体财政)”,⑤即通过深化市场一体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增长,通过货币一体化和经济政策协调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低通货膨胀率),通过共同体财政政策调节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应该说正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欧洲经济模式开始呈现出与美国明显不同的特征,而其中欧洲共同体关于经济增长的理念更是形成了欧洲经济模式的核心特征。斯基奥巴报告中提及的三个政策目标形成了欧共体以稳定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而追求稳定增长正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核心特征,也是与美国以增长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截然不同的特征。
    专家报告所代表的欧共体主流经济理念在随后的一体化进程中逐渐转化为法律的认定。在1992年签订的《欧洲联盟条约》中,欧洲共同体条约第2款被修订为:“共同体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以及通过实施第3条和第3A条所提及的共同政策或活动,促进整个共同体内经济活动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尊重环境的可持续和非通货膨胀性的增长,高程度的经济成效趋同,高水平的就业和社会保护,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成员国之间经济社会的凝聚和团结”。⑥这一条款表明欧洲共同体的经济政策目标是:稳定(经济活动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增长(可持续和非通货膨胀性的增长)和凝聚(经济社会的凝聚和团结),这三个目标事实上构成了欧盟经济社会模式的定义基石。该条款同时也给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对应措施,即建立共同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实施共同政策或活动。也就是说,欧盟在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单独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始终与稳定(主要是指低通货膨胀率)和凝聚(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趋同)相结合,即同时追求这三个目标。因此,就经济政策目标而言,根据这一条款可以将欧洲经济模式概述为“三合一”的“增长—稳定—凝聚模式”⑦。
    《欧洲联盟条约》中关于欧洲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的条款以及对成员国财政政策的纪律约束形成了以稳定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关于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欧洲联盟条约中有两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3a条款第2段声明:“单—货币和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以及在不损害维持价格稳定的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由竞争的开放性市场经济原则,支持在共同体内实行一般经济政策”;第3段规定:“成员国和共同体的这些活动必须遵循下述指导原则:稳定的价格、健全的公共财政和货币状况、持续的收支平衡”。在关于货币政策的第105条款第1段中,指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在不影响稳定价格目标的前提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应该支持在共同体内实行一般经济政策,以便为实现第2条所确定的共同体的目标作出贡献。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应该根据第3a条所确定的原则,并在遵守自由竞争的开放性市场经济原则和有助于资源有效分配的前提下采取行动”。⑧以上条款中可以看出,维持价格稳定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只有在与此目标不相抵触的情况下,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才能考虑对其他经济政策(如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提供支持。欧盟之所以强调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因为“这一目标是基于一种被目前几乎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一种观念,即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稳定和可以预测的低通货膨胀率的货币环境来最佳地支持经济增长”。⑨而强调保持价格稳定作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正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核心所在,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突出强调价格稳定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通货膨胀首先使那些必须依靠微薄和固定收入生活的人受到冲击,他们没有可能摆脱通货膨胀的影响。在此,货币贬值就好似一种冷酷的财产掠夺,因此,物价稳定政策就成为构建富有成效的社会福利政策的第一步;第二,通货膨胀会误导投资方向,因为市场的调控信号也已失真。因此,物价稳定是机制健全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⑩也就是说,稳定不仅是增长的基本条件,更是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凝聚)的前提,稳定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有利,因为贫穷人口在高通货膨胀下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稳定是为了促进增长;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稳定是为了促进凝聚。因此,稳定自然而然地成为三重经济政策目标的核心。
    正是出于维护货币政策的稳定目标,《欧洲联盟条约》第104条款规定了对公共财政的限制:“禁止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中央银行向共同体的机构或组织、或向各成员国的中央政府、地区或地方政府、其他公共机关以及其他公共组织或企业提供透支或者类似透支的贷款;禁止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中央银行直接向上述机构购买债券”。(11)104a条禁止共同体机构和成员国政府享有进入财政机构的特权;104b条禁止共同体机构和其他成员国为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债务承担责任。由于这些规定,这一条款通常被称作“不救助条款”(no bail-out clause),意味着在任何机构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无论是共同体还是其他国家都不负责偿还该机构的债务,从而限制某一成员国的债务过度累积对于整个经济货币联盟和其他成员国的不利的溢出效应。这一条款的确立充分表达了欧盟国家决心不使分权的财政政策影响经货联盟内部的宏观经济稳定的坚定态度。《欧洲联盟条约》中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条款表明,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之中,货币政策起着主导作用,制约着财政政策,以便保证价格稳定目标的信誉和可持续性。从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而言,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是导向稳定的货币政策和强健的财政政策。
    对以上《欧洲联盟条约》法律条款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欧盟三重经济政策目标中,稳定是居于核心地位。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欧盟的经济政策组合是以稳定为导向的,尤其是相对美国的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组合而言。就经济政策目标而言,增长是欧洲经济社会模式的基本要素,但肯定不是唯一的要素。进一步而言,增长在欧盟体系内部既是目标、更是维持宏伟和昂贵的欧洲社会模式(以福利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工具。因此,欧盟并不信奉那种以达到最高可能的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而不考虑其对分配和环境影响的经济发展模式,欧盟所追求的是一种持续和均衡的增长,而不是单纯的增长。如果用美国来做参照,欧洲和美国的经济政策目标虽然都强调增长,但与欧洲相比,美国从来也没有赋予稳定和收入分配同等的重要性。社会凝聚作为欧洲经济社会模式独有的目标,在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美国就很少被明确纳入经济政策的议程。(12)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展,欧盟经济模式不仅确立了增长、稳定、凝聚的“三合一”的政策目标,而且为实现三重目标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工具。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关税同盟、统一市场、财政结构、经济货币联盟、“里斯本议程”(形成相关联的经济政策结构)的一体化措施,欧盟形成了统一经济体,在其中使得增长、稳定和凝聚可以同时推进,并且相互加强。
    欧洲经济共同体时期建立的关税同盟和统一市场通过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碍以促进竞争和提高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因为高竞争和高生产率有利于资源重新配置,进而导致高增长。目前统一市场仍然在完善之中,通过在欧盟层面强化反垄断和反政府补贴政策,竞争政策在完善统一市场运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欧共体财政结构的确立使共同体财政从年度和特定政策措施(如共同农业政策)转化为一套多年度的综合项目以促进欧盟内的凝聚和增长。共同体财政主要是作为“联邦”财政工具帮助成员国在统一市场建设中采纳各种相关措施,其结果是欧盟财政开始直接追求以上提及的两个目标:凝聚(通过结构政策进行跨地区和跨国家的凝聚)和增长(通过资助研究和教育项目)。当时的德洛尔委员会强调财政结构是统一市场的平衡物,因为统一市场在开始时主要是对富国有利,而财政结构通过结构项目支持贫穷地区而对穷国有利,从而矫正这种失衡。其目标是促进最贫穷国家的收入向欧盟其他国家趋同,最终从统一市场获利。
    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经济货币联盟,其目的在于促进增长和稳定。一方面,创建了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并赋予保持价格稳定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稳定与增长公约》确立了长期财政目标,成员国必须采纳马约的趋同标准等一系列规则以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
    2000年出台的“里斯本议程”确立了此后10年的欧盟经济发展目标,针对20世纪90年代的低增长以及推动欧洲经济社会模式现代化,确定了改善现存经济体系运行效率的战略。改革的战略内容包括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税收、对知识和教育的投资等。
    通过里斯本战略进行协调、改革的欧盟统一经济体,其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的对应关系可以简述如下:保持稳定的对应工具是经济货币联盟(货币政策)、促进凝聚的对应工具是欧盟财政(财政结构)、推动增长的对应工具是统一市场(四大自由、竞争政策、结构政策)。
    二、关于三重经济政策目标的概念分析
    2004年的《萨皮尔报告》(13)对欧盟的三重经济政策目标作出了系统的经济学分析。该报告是以比利时经济学家安德尔·萨皮尔为首的专家小组应欧盟委员会的委托对欧盟国家执行里斯本战略最初三年的进展进行评估,其总体结构就是根据三重经济政策目标的要求来评价欧盟经济在相应三个方面执行政策措施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即统一市场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增长的措施)、货币联盟内部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的措施)和欧盟财政(凝聚的措施),同时为即将扩大的欧盟内部实现稳定和凝聚下的快速增长提出建议蓝图。下面根据该报告中的有关论述对三重经济政策目标的基本概念作一简要介绍。
    该报告指出,欧盟之所以形成同时追求三重经济政策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因为欧洲大陆在上个世纪经历了战争、革命、恶性通货膨胀和过度动荡等严重的历史事件,导致频繁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所以国家和超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必须不仅关注经济增长,更要关注凝聚(因为有分歧的经济环境会加剧社会冲突)和稳定(避免经济、货币和财政环境的过度波动而引发政治危机)。在欧洲经济政策的历史和现实中,经济一体化和其他经济制度发展的效率含义(即增长)始终与凝聚和稳定目标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因此,萨皮尔报告通篇所关注的欧盟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和凝聚的基础上达到高收入和高增长。
    在欧盟的经济增长理念中,增长必须是可持续的。应该指出的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将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欧洲模式的特点一直是拒绝将增长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过程中,主流观念始终认为唯一追求高经济增长率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不考虑其分配公平和对环境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为了达到可持续增长,必须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简言之就是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和经济收益在所有公民中公平的分配。而持续的经济增长对于欧洲经济社会模式的存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欧洲模式正在受到来自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挤压,这些都增加了对于维持稳定和社会福利保障的需求。因此,持续的经济增长与保持稳定和凝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欧洲模式中,从经济政策的角度讲,稳定包括两个内容:稳定的货币政策(低通货膨胀率、价格较少波动)和强健的财政政策(低财政赤字、可持续的政府债务);从经济增长状况的角度讲,稳定是指较小的经济周期波动,这是对增长的质的界定,增长率不是大起大落,也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为追求快速的增长而不顾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马约规定,入盟成员国必须在赤字、公债、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等方面遵守量化的趋同标准,从而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确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导向。宏观经济稳定已经成为欧盟的一套旨在保证货币稳定和财政纪律的行为规则,马约将稳定植根于独立的中央银行的统一货币政策以及财政赤字和债务标准。稳定被认为有助于实现更高的福利和增长,同时也是确保产出稳定(平稳的经济周期)的前提条件。
    凝聚是指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水平,包括国家间和国家内的不平等,通俗而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加以考察)。从增长的角度而言,凝聚是对增长收益的社会公平分配的诉求。在欧盟国家中,凝聚被明确宣布为经济政策目标,这在世界其他国家中是比较少见的;从多年的发展结果来看,可以确认欧盟就是一个凝聚社会,国家内和国家间的不平等程度在全世界都是最低的,而且仍然在继续降低。欧盟层面的凝聚政策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趋同政策(结构基金和凝聚基金等),通过向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分配发展基金而促进地区趋同;第二类是社会政策,目标在于改善个人就业状况(主要涉及非歧视和健康)和发展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第三类是农业政策,从最初对农业部门的支持逐渐演化为再分配的工具。也就是说,欧盟财政的大部分资金是为凝聚作贡献的。
    从一般的逻辑来讲,在经济资源(或者说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全力追求增长的经济政策所导致的增长率肯定高于同时寻求三重目标的增长率,因为在追求三重目标的情况下,必然有相当一部分经济资源被用于维持稳定和凝聚。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欧洲中央银行首要关注的是稳定,欧盟财政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凝聚,这必然影响对增长的政策关注和资金分配。虽然在有利的经济环境中通过一套适宜的政策可以同时达到三个目标,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增长、稳定和凝聚之间就有可能产生替代。例如,稳定可以通过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增长,因为其有利于长期投资和创新决策;但如果是特定的政策措施,如限制政府财政赤字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确实是在某种程度上以牺牲增长来促进稳定。同样,增长和凝聚在原则上可以同时达到,但在实际中却可能相互冲突。
    原则上讲,三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交替或者互补,即促进增长、稳定和凝聚的政策可能相互支持,也可能相互损害。例如,关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关系,在货币联盟之前成员国努力将通货膨胀和公共赤字加以控制,这在短期内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为中长期的增长提供了改善的环境。增长和凝聚的关系也是如此,就个人财富分配而言,市场力量倾向于扩大收入不平等,这种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可能对凝聚产生负面影响,欧盟成员国一般通过较高税收和转移支付来调节收入水平的差距,这种政策有助于凝聚,但必然是以降低对增长的刺激为代价。
    不过即使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具有冲突的可能,也可以通过强调优先而加以适当的结合。虽然欧盟条约并没有对三个经济目标正式排序,但由于欧盟内部对诸如《稳定与增长公约》和地区政策等政策的重视,可以确认的政策理念必然是:鉴于稳定和凝聚对欧洲经济社会的重要价值,为此牺牲一些增长是值得的。
    三、三重经济政策目标的执行情况
    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在同时追求三重经济政策目标方面的进展,对于理解欧盟增长状况不佳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稳定的目标上看,经济稳定首先意味着低通货膨胀率,迄今为止,欧元区在这一点上非常成功。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为价格稳定,具体要求是年度通货膨胀率上限为2%。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欧元区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基本保持在2%的水平(见表1),且波动振幅很小(上下各约一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美国同期通货膨胀率不仅高于欧盟,而且波动幅度要大得多,最低通胀率在1%左右,最高通胀率则达5%。以通货膨胀率的标准差(14)作为衡量指标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波动逐步减小,从1991-1995年的0.7降到2001-2005年的0.1,稳定性明显增强;而美国同期始终保持在0.7,说明欧盟15国价格稳定程度要远远高于美国。(15)
    财政的可持续性也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公共债务越高,政府累积债务和利息支付的负担越重,最终会使公共债务达到不可持续的程度,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危及价格稳定。马约104c条款要求成员国在第三阶段及以后应该避免过度的政府赤字,将趋同标准中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上限(分别为3%和60%)作为评判国家财政政策的参考值。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一路下降,欧元问世以后始终保持在3%以下(见表2);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先上升后下降,欧元问世以后逐步接近60%(欧元区在70%以下)。这表明随着财政纪律的加强,欧盟以及欧元区的财政稳定程度提高,可持续性增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判定,欧盟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一直保持在历史的最低水平。因此,就价格稳定和强健财政而言,欧盟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稳定目标。
    对于欧盟的社会凝聚程度,可以通过收入分配状况来衡量。学界一般用三种指标来度量收入不平等:最富裕的5%的人所拥有的收入与最贫穷的20%的人所拥有的收入的比率、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1970年至2000年,欧盟这三个指数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表明欧盟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在持续改善:最富裕的5%的人所拥有的收入与最贫穷的20%的人所拥有的收入的比率从2.01降至1.86(世界平均值是16.36,美国是2.43);基尼系数从0.32降到0.308(世界基尼系数高达0.657,美国是0.342);泰尔指数从0.169降至0.159(世界泰尔指数高达0.855,美国是0.190)(16)。这说明,一方面,欧盟的居民收入差距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社会凝聚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欧盟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进一步缩小。这些相对较低的不平等和贫穷程度的结果是与欧洲经济社会模式直接相关的,部分原因在于较平等的市场分配,部分原因是旨在降低不平等和贫穷程度的有效政策。另外,统计显示,较之成员国内部的收入差距缩小,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明显更快,这表明经济一体化使得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趋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欧盟政策直接相关的,如欧盟地区政策、统一市场的相关措施等,欧盟在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凝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
    关于经济增长的目标,本文开头就指出欧盟经济增长状况不佳,表现为增长率低于以往的欧盟和同期的美国。就“增长—稳定—凝聚”的三重政策目标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在凝聚目标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平等的地区;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欧洲经济的稳定目标;而增长目标的实现则乏善可陈。对此,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便是:欧盟增长状况不佳的原因,除去有关增长本身的问题外,欧盟在稳定和凝聚方面的成功是否制约了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追求宏观经济稳定是否会威胁经济增长?首先,关于价格稳定和财政纪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欧盟官方观点(17)认为:“价格稳定的维持(表现为低通货膨胀率)有利于达成中期的较高经济增长率和有助于减少周期波动。这表现为较低的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其次,强健的公共财政对于防止政策组合的失衡(会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变动产生负面影响)是必须的,也有助于国家储蓄并有助于促进私人投资和最终的增长。后者的利益效应在于低的赤字和债务通过限定低利率负担、创造较高的公共投资空间、‘生产性’公共支出和低税收负担而得以扩大。最后,价格稳定和财政纪律对于经济运行的利益效应以多种方式相互加强。一方面财政纪律支持中央银行保持价格稳定的任务;另一方面,审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避免了政策诱发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有足够空间来应对其他周期不稳定的动乱”。(18)从中长期来看,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通货膨胀和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在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趋同过程中,欧盟许多成员国采取了财政紧缩的政策,降低财政赤字,扭转债务增长的趋势。财政紧缩短期内由于压缩总需求而暂时影响增长,但是公共债务状况的改善产生信誉效应而降低了长期利率,刺激了私人投资需求的扩张,从而抵消了短期收缩影响。总体来看,财政状况的改善并没有导致增长的恶化。从通货膨胀和增长的关系看,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可能影响经济活动,但在中期价格稳定有利于促进增长,因为低的价格波动对保持较高增长是有利的。“总之,欧盟达到较高程度的宏观经济稳定(反通货膨胀和财政巩固)虽然在短期对经济活动产生暂时的负效应,但从中期讲没有理由认为危害了增长。反之,稳定的成功为未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稳定和增长的中期替代并不真实存在,而两者的互补应该确认。结论是,过去30年间低于平均值的增长不是所取得的较高程度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结果”。(19)
    而欧盟执行的凝聚政策确实有些与增长相矛盾。欧盟的一体化导致贸易和效率的收益(通过资源的重新有效配置和一套有利的经济和规则环境),从而转化为较高增长。但是市场自由化和一体化的收益在国家、地区和个人之间的分配是不平均的,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旨在保持适宜程度的凝聚的政策可能降低来自市场自由化和一体化的效率与增长的利益。例如,作为凝聚政策核心的地区政策,出于凝聚目的通过财政资源对资金进行再分配,而一般而言,落后地区资源投入的效率低于发达地区,由于降低了资金重组的效率而牺牲了增长。欧盟各成员国实施的旨在强化社会凝聚的再分配政策也会影响欧洲整体的经济增长,某些保护养老金和其他劳工权利的政策可能干扰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从而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的程度,降低经济增长的潜力。欧洲人倾向于拥有广泛、优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近年来欧盟各国普遍发展的过高福利制度显然降低了对就业、创新等推动经济增长的刺激程度,较低的增长率是这种选择的自然结果。总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保持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的凝聚是使欧盟经济制度得以正常运作所必需的,从而使得一体化进程可以持续。同样,个人之间的凝聚可以促进社会和平与消除不稳定源泉,否则会对创新和投资产生负面影响。不过,欧洲经验表明,在市场自由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中所实施的某些保护凝聚的政策措施可能使增长付出了过高的代价”。(20)
    以上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大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追求宏观经济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纪律并没有导致欧盟经济增长率的降低,而追求社会凝聚的一体化政策和社会政策则对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制约效应。高福利和低增长的矛盾必然会影响欧盟可持续增长的战略目标,因此,需要对过高的凝聚社会的成本进行必要的改革。对于欧洲经济模式所追求的三重目标而言,逻辑的发展态势必然是:稳定没有问题基本要坚持;凝聚社会的成本影响增长,因此要改革,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而增长本身的问题要靠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推出的里斯本战略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制定的。里斯本战略的目标是:“欧盟为自身确立了下一个10年的新战略目标,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体,在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增强社会凝聚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21)里斯本战略“旨在改善欧盟的经济性能,其本质是:实施经济结构改革以使得欧盟在稳定的宏观经济结构和社会凝聚的环境中享有高水平的可持续增长”。(22)也就是说,里斯本战略并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将经济增长与普遍的社会福利结合起来,在保持欧盟独特的社会模式和核心价值的同时,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全球竞争力,推动欧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里斯本战略的经济结构改革的本质是实现生产率增长,因为解决生产率增长缓慢的根本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欧盟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2005年重启里斯本战略强调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更动态的企业环境、更多的就业和投资等,就是要通过综合政策促进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以应对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和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正如在对重启里斯本战略的解读中,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强调:“面临着激烈的全球竞争,欧洲必须改革经济和社会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和凝聚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人人拥有更多机会的社会”。(23)这就表明,即使在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欧洲不会改变追求公平和效率均衡的社会理念,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经济社会稳定。正是里斯本战略所提倡的这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综合战略有助于欧盟公民获得在变化的世界中成功的技能,它代表着欧洲政治和经济的本质特征。从这种意义上讲,尽管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到2010年里斯本战略期满时大多数经济指标未能实现,但是里斯本进程仍然可以认定是成功的,因为其所支持的经济社会模式已经获得了欧盟政治经济界乃至舆论界的主导地位。
    虽然由于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严重影响,使得欧盟成员国更为关注通过经济增长走出困境,但是欧盟“三合一”(增长—稳定—凝聚)的经济政策目标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雷恩在解释欧盟通过经济增长应对债务危机的政策时指出,“首先和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一种稳定文化设置为欧盟经济治理的核心原则——我们正在重建共同的欧洲大厦,通过一套规则来防御和矫正任何对货币联盟的稳定产生的威胁”。(24)
    注释:
    ①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1-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美国和欧盟分别降为1.6%和1.2%。数据来源: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page/portal/statistics/search_database。
    ②Karl Aiginger, "Labour Market Reform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European Experience in the Nineties", WIFO Working Paper, No. 232, 2004, p. 3.
    ③关于欧洲经济模式的详尽论述,参见王鹤:“欧洲经济模式评析”,《欧洲研究》2007年第4期。
    ④Padoa-Schioppa et al., Efficiency, Stability and Equity: A Strategy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better known as the "Padoa-Schioppa Repo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⑤European Commission, Report from an Independent Group of Experts, IP/87/159, 23/04/1987.
    ⑥"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Title Ⅱ, Article G, "Article 2 the Community shall have as its task, by establishing a common market and 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and by implementing the common policies or activities referred to in Article 3 and 3a, to promote throughout the Community a harmonious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sustainable and non-inflationary growth respecting the environment, a high degree of convergence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 high level of employment and of social protection, the raising of th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cohesion and solidarity among Member States."
    ⑦孙彦红:“意大利学者谈欧盟东扩后的经济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2008年3月,http://www.cass.net.cn/file/20080225114870.html。
    ⑧参见“Treaty on European Union”的相关条款。
    ⑨European Commission, "Economic Policy in EMU", Part B, Specific Topics, Economic Papers, No. 125, November 1997, p. 11.
    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辞典》(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4页。
    (11)欧共体官方出版局编:《欧洲联盟法典》,苏明忠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
    (12)R. G. Hubbard, "An Agenda for Global Growth,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Quoted from Carlo Altomonte and Mario Nava, Economics and Policies of an Enlarged Europ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5.
    (13)Andre Sapir et al., An Agenda for a Growing Europe: The Sapir Repo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4)标准差是统计学术语,是指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反映该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和稳定程度。经济学中常用通货膨胀率的标准差衡量价格波动,标准差数值越大,表明价格波动幅度大,稳定性差,反之,标准差数值越小,表明价格波动幅度小,价格稳定。
    (15)张明哲:“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增长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6)Carlo Altomonte and Mario Nava, Economics and Policies of an Enlarged Europe, Chapter 5.
    (17)也被称作“布鲁塞尔—法兰克福共识”。
    (18)Andre Sapir et al., An Agenda for a Growing Europe: The Sapir Report, p. 51.
    (19)Ibid., p. 86.
    (20)Andre Sapir et al., An Agenda for a Growing Europe: The Sapir Report, p. 88.
    (21)European Council, "Presidency Conclusions", 23 and 24 March 2000, p. 1.
    (22)Carlo Altomonte and Mario Nava, Economics and Policies of an Enlarged Europe, p. 161.
    (23)"Commission Sets Out 8 Key EU Measures to Create More Growth and Jobs", Brussels, 20 July 2005, IP/05/973.
    (24)Olli Rehn, "A New Stability Culture in Europe", Europe House Lecture, The Hague, 2 February 2012, SPEECH/12/62.^
    

 

Tags:欧盟经济政策目标的历史性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