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上)

http://www.newdu.com 2018/3/8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朱启荣(山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

摘 要:本文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影响与作用途径。本文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总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有负面影响,而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有正面影响。这是由于出口贸易的过度扩张对我国物价稳定、供给结构与地区结构的优化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而进口贸易不但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对稳定国内物价、促进国内消费与“节能减排”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影响,作用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引进外资与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其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对投资与外需依存度过大、资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收入分配不公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加剧等诸多影响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变成了全球生产网络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一部分。对于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来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时,应充分重视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中国是对外贸易大国,本文就对外贸易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理论与决策参考。

一、构建评价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标体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定义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据此,笔者从经济发展速度与稳定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影响、民生状况4个方面评价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将经济发展速度与稳定性、经济结构优化视为“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它与“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民生状况”一起构成了评价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相应的二级与三级评价指标(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

从上文构建的评价经济发展方式水平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该体系包含的评价指标较多,需要将这些众多指标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指标,由此来反映被评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整体情况,然后,通过纵向的比较,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综合指标评价方法普遍采用加权评估法,如常见的专家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由于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它们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指标的合成。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避免专家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中因评价者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及个人偏好的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因此,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分析方法。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评价指标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指数,由此来反映历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情况。

2.分析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方式水平变化影响的方法

以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为因变量,以进出口贸易额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方程(1),分析出口和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方向。

Z=α0+α1EX+α2IM+εi       (1)

等式(1)中,Z为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EXIM分别为出口与进口贸易额,α0是截距参数,α1α2是相关系数,εi为随机变量。

3.揭示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路径

以反映经济发展方式水平内涵的各指标(即上文所构建的16个三级评价指标)为因变量,以进出口贸易额为自变量,建立方程(2),逐一估计出口与进口贸易对各指标值的影响方向,揭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路径。

Xi0+β1EX+β2IM+vi(i=1,2,…,16)     (2)

X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值,EXIM的含义同上,β0是截距参数,β1β2是相关系数,vi为随机变量。

三、数据来源与加工

本文用于评价经济发展方式水平的三级指标共有16个。其中,“经济增长速度”、“物价稳定程度”、“CPI指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民受教育年限”与“居民平均寿命”分别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前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比值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前后两个年份经济增长指数计算得到的。“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支出与GDP数值计算得到的。“中西部地区GDP比重”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中西部省(区、市)GDP数据与全国GDP数据计算得到的。“单位GDP能耗”与“单位GDP工业三废排放量”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GDP与用于生产的能源消耗以及工业“三废”排放量计算得到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是依据农村与城镇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平均值。进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为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本文对1990~2009年上述各变量的原始指标值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四、实证分析

1.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评价

(1)特征根及其贡献率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算得到表2中的特征根及其贡献率。由表2可以看出,变量相关矩阵中的最大4个特征根分别为9.818、2.838、1.283和1.183,它们的值都大于1,而且它们的综合信息贡献率为94.514%。这说明,前4个主成份能够包含原变量中的绝大多数信息,故选取前4个主成分进行进一步计算。

(2)主成分函数

通过计算得到表3中的前4个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由此,得到以下4个主成分函数:

Z1=0.009X1+0.072X2-0.058X3+0.011X4+0.338X5-0.036X6-0.029X7+0.102X8-0.074X9+0.008X10-0.153X11+0.221X12+0.356X13+0.328X14+0.168X15+0.037X16   (3)

Z2=-0.048X1-0.05X2-0.036X3-0.034X4-0.125X5-0.051X6-0.066X7+0.126X8+0.157X9+0.172X10+0.453X11-0.4X12-0.17X13-0.213X14-0.035X15+0.125X16         (4)

Z3=-0.033X1+0.317X2+0.284X3+0.082X4-0.049X5+0.101X7+0.095X8+0.091X9+0.04X10-0.071X11+0.054X12+0.085X9+0.04X10-0.071X11+0.054X12-0.085X13+0.049X14+0.054X15+0.075X16        (5)

Z4=0.109X1-0.129X2+0.272X3+0.305X4-0.196X5-0.117X6-0.091X7-0.564X8+0.127X9-0.049X10-0.29X11+0.052X12-0.163X13-0.001X14+0.015X15-0.022X16  (6)

(3)各年度经济发展方式水平的综合汇总分值

通过计算,得到表4中的1990~2009年各年的主成分得分,再根据表2中的各特征值贡献率,得到下列以上年度的综合汇总分值(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公式。

Z=0.33118Z1+0.2947Z2+0.17702Z3+0.14224Z4        (7)

将1990~2009年的各评价指标值分别代入公式(3)~(6),得到表4中的各年度主成分(Z1Z2Z3Z4)得分系数,再将各年度主成分的得分系数代入公式(7),得到各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见表4中Z项)。

从表4和图1中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以1998年为分水岭,此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为负值,之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为正。从变化情况看,1992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拐点,1990年和1991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不断降低,到1992年达到最低点,从1992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不断提升。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92以来党中央采取积极措施的结果。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其他事业快速发展。1994年,我国在财税、金融、外汇以及投资、价格等方面一系列重大改革,并相继出台财政、金融等宏观政策,对经济发展过热现象进行适度调控,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物价上涨有所回落,宏观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为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等问题,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与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都明确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这些举措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和1990~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以及进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方程(1)进行估计,得到方程(8)。

Z=1.151-0.116EX+0.213IM+[AR(1)(-1.916)(1.862)(2.499)(3.3055)=0.5724]    (8)

R2=0.790  调整后的R2=0.788  DW=1.913

方程(8)的情况表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负面影响显著,而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具体地说,出口贸易额每增加一个单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下降0.116,进口贸易每增长1个单位,会引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上升0.213。这说明,进口贸易的正面影响大于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

来源:《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6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