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以绵阳科技城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王延华 何维达 《宏观经… 参加讨论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国家在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军工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探索,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绵阳科技城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作为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在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背景下,科技城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区域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
    一、绵阳科技城在成渝经济区的地位 
    1.基于GDP总量及人均GDP比较:在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绵阳科技城建设经济总量11年翻两番,2012年GDP已超过830亿元。在人均GDP比较中,科技城人均GDP也高于四川省内人均GDP排名第一的成都、排名第二的攀枝花。
    2.基于三次产业结构比较: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绵阳科技城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006年~2010年,第二产比重从48.26%提高到62.19%,工业的增长已经成为绵阳科技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3.基于工业发展比较:进入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绵阳科技城“一院所、一企业、一产业、一特色”模式成效显著,建成了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培育了一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电子信息研发和制造基地、国内军民结合、军地融合发展示范区。
    4.基于服务业比较:远超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绵阳科技城服务业年均增加值保持20%的高速增长,特别是科研与开发、物流、金融等产业要素快速发展,体现了科技城发展的优势地位。
    5.基于固定资产投资比较:投资总量位居前列。绵阳科技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到508.8亿元,占绵阳市的61.97%,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上形成了较大的后发优势。
    二、目标和任务 
    (一)成渝经济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中心
    1.发展思路。科技城作为我国实践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和西部科技资源较为密集的地区,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有利于发挥科技城基础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加速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形成人才集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联经济区内外的区域创新体系。
    2.发展基础。目前,绵阳科技城拥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大型军工科研机构18家,以长虹、九洲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校12所,两院院士2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00多名,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先后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7家、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0家、综合孵化器4个、各类专业孵化器12个,企业在海外设立开发机构16个。科技城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59.6%。
    3.发展任务。以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集聚创新要素,全面提升科技城创新能力。实施军民融合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等重大专项建设;实施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提升军工企业创新能力,加速推进大院大企合作创新和科研院所企业创新;实施国家军民融合孵化转移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并运作好国家军民融合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实施科研院校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打造环院所创新带,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二)成渝经济区区域性现代产业基地
    1.发展思路。建设区域性现代产业基地,抓住绵阳“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速度,从而聚集起更多的军转民项目、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增强产业发展的集中度、效益比和科技含量,推动经济区内各产业融合互补,确保经济区总体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结构更趋合理。
    2.发展基础。绵阳科技城设立以来,着力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门类多样、产品众多、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环保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此外,灾后重建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产业恢复重建成效明显,为加快科技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
    3.发展任务。立足于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以军民融合型产业为特色,积极承接经济区内外产业转移,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建成一批百亿元重大项目,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三)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综合交通枢纽
    1.发展思路。按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建设西北部交通枢纽,有利于畅通经济区西北对外大通道,降低物流成本,加快产业承接步伐,构建起与关中-天水经济区、长三角、泛珠三角联系更加紧密的内陆开放合作平台,切实改善内陆开放环境。绵阳是成渝经济区西北重要门户,处于成都、重庆、西安三角中心地带,建设经济区西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加快科技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充分发挥其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城品牌效应和示范能力。
    2.基础条件。绵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民航、城市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绵阳市区距成都98公里,宝成铁路和成绵广高速公路纵贯全市,民航4D级机场开通航线16条,通航城市20个。口岸机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已具备发展国际保税物流业的基础条件。
    3.发展任务。根据《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和《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建立起科技城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联结顺畅的区域性综合枢纽和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15年,形成包括5条快速铁路、7条高速公路、6条快速通道、16条航线在内的“铁、公、机”进出境立体大通道,综合运输总里程达到1.64万公里;提升空港服务能力,实现对全国3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通达;物流营业收入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0%,成为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综合交通枢纽。
    (四)成渝经济区科技金融示范中心
    1.发展思路。在大力提升成渝两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构建辐射西部地区金融服务网络,加快形成统筹城乡的金融产业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掘绵阳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紧密结合的优势,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2.发展基础。绵阳科技城具有较为完备的金融组织结构,现共有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各1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县区级农村信用联社2家,风投机构7家,担保机构50家,初步形成了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大中小型机构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能够满足各种层次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债券市场融资取得历史性突破,票据融资业务稳步发展,保险市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同时,拓展了科技城征信系统覆盖面。
    3.发展任务。按照市场化、差异化、专业化原则,初步确定以建立健全推动科技金融结合的“五体系一机制”为抓手,开展绵阳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即科技金融组织体系、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科技金融人才队伍体系、科技企业信用信息体系、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推进与保障机制。通过“五体系一机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成渝经济区科技金融示范中心。
    【该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研究”(基金编号10zd&029)的阶段性成果】 

    

Tags:以绵阳科技城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