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7期 刘伟 牟绍… 参加讨论

    摘 要:溢出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集群溢出效应模型,得出溢出效应的计算公式。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产出和技术水平越高、低技术水平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不同企业的雇员相互交流的时间越多、雇员流动的频度越大、企业衍生频率越高,溢出效应就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模型
    1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所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能够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集群成员之间能够产生溢出效应,对此,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产业集群由于聚集程度偏低,群内成员间分工不合理,导致溢出效应损失严重,这不利于地区主导产业的培育,不利于支柱产业的振兴,也不利于衰退产业的调整,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并充分利用积极的溢出效应,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2国内外研究概况 
    关于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马歇尔(1920)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聚集在某一特定区域持续增长时,产业聚集区会出现熟练劳工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或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改进铁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等,这些都会为企业带来外部经济利益。庇古(1920)最先阐明了溢出效应这一概念,他认为,在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同时为第三方带来好处或损失,这种附带形成的后果,第三方作为受益者不会支付报酬,作为受害者也得不到补偿。此类受益或受损,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都不由发生作用的双方承担,所以是一种外部效应。对于经济主体来说,如果外部效应带来了利益,称作外部经济或积极溢出;相反,如果外部效应带来了损失,称作外部不经济或消极溢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两个方面。如Romer(1986)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通过假设知识和技术的创造是投资的一个副产品来消除掉报酬递减的趋势,开创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在模型中,假定知识是厂商进行投资决策的产物,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正是由于知识溢出的存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才不会因固定生产要素的存在而无限降低,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Lucas(1988)认为由知识溢出的聚集经济、规模经济产生的技术外部性和金融外部性使要素边际收益递增,从而引起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聚集和扩散;Werner(2008)通过实证研究了知识溢出和地理上接近的公司间的相互信任对买卖双方关系的影响。特别是传入性知识溢出对纵向相关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业务伙伴来的传入性知识溢出和企业间的信任度之间存在一种积极的关系;黄志启(2012),以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企业衍生为例,对知识溢出、知识流失、企业研发以及知识获取等要素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科技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短期效应是企业出现知识溢出负外部性即企业知识流失,知识溢出的长期效应具有正外部性。对于产业集群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重点是在运用知识或者创新的产出方程,检验区域邻近对技术创新、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进而得出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若干结论。如吴玉鸣(2007)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对我国省域研发、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角度,分析溢出效应的内涵、本质特征、形成机制、溢出途径,以及溢出效应与国家、区域、集群的关系、效应评价等。然而,如何计算产业集群成员之间的溢出效应?迄今为止,仍然处于探索之中。本文通过构建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模型,得出计算溢出效应的公式,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为我国政府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3  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设某个产业集群有m个成员,每个成员既是溢出效应的溢出方,又是溢出效应的接受方,该产业集群成员间的溢出效应模型如图1所示。设第i个成员的溢出效应为Si(i=1,2,……,m),第j个成员对第i个成员溢出效应的有效溢出率为rij(i=1,2,……,m;j=1,2,……,m,i≠j),其中,-1≤rij≤1;由于产业集群每个成员不会接受自己的溢出效应,所以,rii=0。则第i个成员获得的溢出效应Di(i=1,2,……,m)计算如下:
     

    即:
     

    因此,该产业集群的总溢出效应为: 

    

    由公式(6)可知,决定一个产业集群溢出效应多少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集群成员各自溢出效应的大小,另一个是集群成员之间有效溢出率的高低。
    产业集群某一成员溢出效应的大小主要由该成员的产出水平和技术水平共同决定的。该成员产出水平越高,其所需群内其他成员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就越大,对其他成员的拉拔效应就越大,其溢出效应也就越大;同理,该成员技术水平越高,其所拥有的可以被群内相关企业模仿的技术就越多,其溢出效应也就越大。
    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可分为纵向溢出效应和横向溢出效应:纵向溢出效应是指集群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溢出,如供应商-生产商、生产商-客商之间的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其有效溢出率为1>rij>0。横向溢出效应是指集群内竞争企业之间的溢出,这种溢出效应往往是从高技术水平企业向低技术水平的企业溢出,因此,当高技术水平企业向低技术水平企业溢出时,促进了后者的发展,其有效溢出率为1>rij>0;反之,其有效溢出率为0>rij>-1。当然,两个相互独立的群内成员之间没有溢出效应,有效溢出率rij=0。产业集群成员间有效溢出率数值的大小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一是集群内低技术水平企业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的强弱决定,吸收能力越强,有效溢出率的数值就越大;二是集群内企业雇员相互交流或流动的频度,雇员相互交流的时间越多,或者流动的频度越大,有效溢出率的数值就越大;三是群内企业的衍生频率的高低,由于企业衍生加速了群内企业雇员的流动和技术的扩散,因此,企业衍生频率越高,有效溢出率的数值就越大。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依据对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模型的分析,结合公式(7),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可以是积极溢出,也可以是消极溢出。当溢出效应是纵向溢出或者从高技术水平企业向低技术水平企业溢出时,其溢出效益为正值,是积极溢出;当溢出效应从低水平企业向高技术水平企业溢出时,即前者以低技术、低价格的产品同后者竞争,甚至形成“拼成本、拼价格、拼数量”的低成本竞争状态,使得后者的创新投入得不到有效补偿,因此,其溢出效应是负值,是消极溢出。
    (2)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产出和技术水平越高、低技术水平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不同企业的雇员相互交流的时间越多、雇员流动的频度越大、企业衍生频率越高,该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就越大。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如下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政府努力促进产业集群成员尽量沿产业链纵向互补化分工合作,避免群内企业沿产业链横向同质化分工竞争,使得整个集群尽可能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如果一个产业集群内企业主要沿产业链横向同质化分工竞争时,政府应该对高技术水平企业进行补偿,以抵消消极的溢出效应给高技术水平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政府应积极培育集群内的骨干企业群,使其在产值和技术水平上,大幅领先群内其他企业,以增加其自身的溢出效应。三是鼓励群内企业聘用高素质人才、并培训现有雇员,提高企业雇员的整体素质,增加群内企业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四是通过大学、行业协会等机构促进企业雇员之间经常交流,支持企业雇员合理流动,从而促进技术溢出和扩散。五是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衍生,由于衍生企业和母体企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强化了因人才流动而引发的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通过这五项政策措施,可以大幅度增加产业集群积极的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梅,赵海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治理效应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6):154-158.
    [2][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朱志泰(译).商务印书馆,1997.
    [3](英)阿瑟.庇古.福利经济学[M].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1./[4]Romer P,Growth Based o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oct,1986.
    [5]Lucas R.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8,7.
    [6]WernerBonteInter-firmtrustinbuyer-supplierrelations:Are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geographical proximity relevant[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Volume 67, Issues 3-4, September 2008:855-870
    [7]黄志启.高科技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效应的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
    [8]吴玉鸣.中国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创新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伟(1974-),男,四川仪陇人,讲师,研究方向:产业集群,农村经济;牟绍波(1975-),男,四川犍为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产业集群、战略管理。 

Tags: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