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就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委托专项研究《2010-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内容涉及我国国民休闲发展动态、休闲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等发展趋势,以及地方休闲发展经验等问题。同时还发布了第二本《休闲绿皮书》。2011年《休闲绿皮书》指出:
2010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最核心部分达2.19万亿元
《休闲绿皮书》总报告一指出,延续上年度休闲消费统计范围和方法,测算出2010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最核心部分约为2.19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0%,相当于GDP的5.51%。总报告执笔人宋瑞博士指出,由于目前对休闲消费体系的框架有各种不同理解,而精确计算也缺乏必需的统计基础,因此这只是基于窄口径对休闲消费最核心的部分进行的大致匡算,其精准程度有一定局限性。
具体到不同领域来看,就消遣旅游类休闲消费而言,2010年,我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总花费为12579.77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花费分别为9403.81亿元和3175.96亿元。按照我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中的细分,在各种旅游目的中,除“商务出差”、“健康疗养”和“其他”外,“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探亲访友”都属于世界旅游组织所划分的旅游目的中的“leisure”之列。照此测算,2010年休闲花费约占城镇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花费的83.70%和71.18%,分别为7870.99亿元和2260.69亿元,共计10131.68亿元人民币。
就文化娱乐类休闲消费而言,上年度我们基于当年《文化蓝皮书》的估测数据,测算出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类休闲消费支出为3038亿元。假定该数据在2011年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增速基本相当(以18%计),则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类的休闲消费支出为3485亿元。
就体育健身类休闲消费而言,根据本课题组上年度的估算,2009年城乡居民全年休闲体育消费总额约为2082.5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2010年1-12月,体育娱乐用品的增速达到20.1%,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根据以往对休闲体育消费的研究,休闲体育服务消费的增速要高于休闲体育用品消费的增速。综合上述情况,并根据本课题组专家的加权估值,2010年城乡居民全年休闲体育消费总额约为2543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2.1%。
就休闲餐饮消费而言,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餐饮收入17636亿元,增长18.0%;另据本课题组对部分餐饮企业的调查,休闲餐饮企业在整体餐饮企业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约占五分之一强,休闲餐饮消费在全部餐饮消费中的份额也相应增加。基于此,可大致估算2010年我国休闲餐饮消费大致为4400亿元,较上年增长18.9%。就沐浴保健类休闲消费而言,受经济预期改善、消费需求增加、成本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10年我国沐浴业收入预计达到12%左右的增幅,全国沐浴企业收入将达到1400亿元。
2011年我国休闲发展总体形势乐观
《休闲绿皮书》总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休闲发展总体形式乐观。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前期政策效果即将显现,带动相关领域、地区休闲发展。2009年到2010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包括涉及旅游的41号、44号文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各种类型实验区建设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将在2011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得以显现,其中海南、澳门等地的发展值得关注。二是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居民有可能增加休闲消费。2011年,各级政府一方面致力于增加相关人群的收入,另一方面在治疗、住房等各个领域所采取的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开支。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增加相关人群的收入,降低其开支,从而使其能有更多的支出用于休闲消费。三是休闲发展拥有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围绕首个中国旅游日即将举办各项活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有望在年内进入审批阶段,《旅游法》的起草将进入关键阶段,相关讨论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正式实施……所有这些,对于营造浓厚的旅游休闲氛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价格上涨可能会对居民休闲消费产生一定抑制作用。2010年以来出现的物价上涨可能会在2011年有所延续,而直接关系民生的价格上涨必定会影响到作为非必要消费的休闲消费。
中国休闲餐饮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休闲绿皮书》指出,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中国休闲餐饮业从起步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百度地图搜索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茶馆起码有5万多家,咖啡厅数量不低于4.6万家,酒吧数量接近3万家。在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或城市,休闲餐饮业呈现出经济总量支撑型和休闲旅游支撑型两种类型。自动自发或通过规划布局形成的休闲餐饮集中街区,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对内起着城市居民情绪调节、缓冲站的作用;对外来游客,成为区域形象、城市性格的代表符号,仿如城市的情景客厅。
作者廖峰通过分析指出,中国休闲餐饮业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地域分布上的广泛化趋势,行业细分业态和档次上的细分化趋势;实物产品的延伸化、品鉴化趋势;空间及经营风格的主题化、情景化趋势。
我国邮轮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休闲绿皮书》指出,我国邮轮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自1990年至今,国际邮轮旅游市场一直维持年均7%的快速增长。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邮轮游客会达到2000万人次,至2015年将超过2500万人次。近些年,世界邮轮市场重心逐步“东移”,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成为许多国际邮轮公司关注的焦点。地跨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大区的中国,不仅是亚洲夏季邮轮航线重要的起始地和目的地,也是冬季邮轮航线的重要停靠点,同时还是全球环游世界航线的必经之地,优越的人文旅游资源吸引着国际邮轮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最近五、六年以来,随着中国世界地位的上升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邮轮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主要体现为:沿海港口频现国际邮轮身影,国际邮轮乘客数量快速增长,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共接待国际邮轮223个航次,较上年增长43%,同年中国大陆邮轮游客出入境人次达到79万;我国现有16个港口城市有过国际邮轮接待经验,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客源发送能力的国际邮轮母港有上海、天津和厦门三大港口;截止2010年年底,在华从事国际邮轮运营业务的机构达到五家,包括意大利歌诗达邮轮、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丽星邮轮、地中海邮轮、公主邮轮等。
虽然近些年我国已相继出台邮轮产业促进的多项政策,但目前邮轮产业体系的发育仍然比较稚嫩,参与全球邮轮经济分工的程度还相当低,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为到港服务和公民出境服务并举阶段。当前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邮轮港口发展缺乏全国统筹、邮轮产业体系建设不够深入、邮轮产业基础环境不健全以及行业发展缺乏体制机制保障”等四大突出问题。
本报告执笔人程爵浩副教授建议,在“邮轮出境旅游大潮很快到来、区域邮轮母港位势即将形成、邮轮市场中国元素日益凸现和邮轮产业体系建设将出现关键性突破”等行业利好趋势的有力促动下,我国邮轮产业发展应尽快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建立邮轮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交流、合作与沟通,促进我国邮轮业对外开放;形成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合力,加大对外宣传营销;重视邮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游艇产业与发达国家尚存在很大差距
《休闲绿皮书》指出,起源于17世纪欧洲,而繁盛于欧美国家的游艇业,历经三个多世纪的演变,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集航海、运动、娱乐、观光、休闲和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消费业。中国的游艇发展史,相比西方游艇史很短;改革开放以来,时至20世纪晚期,以游艇俱乐部、游艇会为业态的游艇消费显现我国历史上第一轮快速发展态势。
游艇在我国作为一新兴产业,其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还很不完整,总体上处于较落后状态,与发达国家成熟的游艇产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我国游艇制造企业370多家,“中国制造”的游艇已出口到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中国游艇制造企业的90%以上为小型企业,未实现规模化经营。我国游艇市场生产制造的游艇类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游艇,其价格比欧美国家便宜20-30%,在国际很有竞争力。据《2009-2010中国游艇产业报告》显示,浙江、广东、上海是目前我国游艇整体制造方面最具竞争优势的三个省份。
海湾海域及区位条件优越的南方沿海发达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游艇消费市场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市地方政府正在规划和布局景观水系开发和游艇俱乐部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国正式注册营业的游艇俱乐部总数67家左右(加上规划建设之中的,估计总共近百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私人游艇潜在需求量约为1.5万艘至2万艘,(以游艇平均单价100万元人民币计)潜在市场总量将达到150亿-200亿元人民币规模,“十二五”期内我国游艇市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50%。
目前,制约我国游艇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游艇设计能力、行业管理法规和市场消费环境三个方面。但总体的趋势显现为受政策大力支持,游艇业开始启航;消费升级带来需求,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本报告执笔人程爵浩副教授建议,我国游艇产业的发展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全国游艇产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此尽快建立起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梳理行业发展所需的政策体系,促进游艇产业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二是完善游艇产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行业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和海洋意识培育,建立游艇人才培养体系,简化游艇出入境手续,鼓励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逐步培育并提高我国游艇产业竞争力。
发展居民休闲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
该报告认为,改善中国居民的休闲生活,不仅是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必须,也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很好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国家已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居民休闲,不仅有益于民生的改善,而且休闲消费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此该书就保障休息时间、增加居民收入等向有关方面提出了5点具体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居民休闲生活的普及发展。
一,建议全国劳动保障部门行动起来,对有关用人单位的加班加点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障职工休息权利的具体办法,以进一步制止用人单位非法侵占职工平日和假日休息的安排和行为;
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以发现其当前未能普遍落实的具体原因,并且研究出有关解决的办法(包括对确有困难的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具体帮助,乃至必要费用的转移支付),以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现行假日制度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我国居民对此的意见和想法,以期实现假日制度的不断优化;
四,建议在提高职工工资和养老金的时候,不要过于看重它的“平均数”,而要更多地关注其“普及度”、“合理度”与“均衡度”,以防止“高工资的人增加得多,低工资的人增加得少”的现象再次发生;
五,建议注意物价上涨的上游因素,设法减低流通过程和税费在价格成本中的比重,以期能够在根源上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三大动力推动美国现代休闲发展
《休闲绿皮书》专题报告《现代美国休闲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作者程遂营教授在较为全面地回顾了100多年以来美国国民休闲发展的历程后指出,现代美国国民休闲的发展始终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伴随,持续的经济发展与普遍富裕社会的建成乃是美国国民休闲活动普及的必要前提。有三大动力促进了美国现代休闲的发展:第一,以城市公园为主体的休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二,以家用汽车为标志的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第三,以休闲高等教育为核心的休闲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育。在现代美国国民休闲体系中,政府部门、商业企业(或机构)和各种非盈利与志愿性组织(或机构)是三个相互依存和互为补充的主体,它们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最终形成了遍及全社会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盈利性休闲产业与服务体系。
根据美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程遂营教授提出了关于我国国民休闲发展的六条建议:第一,制定国民休闲计划,从宏观层面对城乡居民休闲做出科学、合理安排。第二,在我国现代休闲发展和国民休闲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在休闲政策制定、休闲资源开发、休闲资金和设施提供、休闲技术支持与休闲服务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第三,应充分发挥商业企业和非盈利组织(或机构)等的作用,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和外来资金,丰富休闲供给的渠道。第四,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特别应该重视和挖掘我国传统休闲文化中的精髓,在积极借鉴和学习西方现代休闲方式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休闲思想、方式和文化。第五,在新一轮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居民休闲的需求,着力开发城市社区公园,为居民休闲提供空间。同时,应区分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的特殊性,区分不同收入和不同群体休闲需求的差异性,尤其应重视老人、青少年和残障人的休闲供给问题。第六,加强休闲教育,尤其要重视高等学校的休闲教育,培养更多的休闲管理和服务人才,为休闲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来源:《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责任编辑: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