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迪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6期 周正明 参加讨论

摘要:云南迪庆是一块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 源。目前,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适应,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缺乏规划、客源市场及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含量低等问题。迪庆发展乡村旅游要着力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关键词:迪庆,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对象,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的旅游活动。它的体现形式主要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迪庆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1.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地处横断山“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腹心地带,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境内最高海拔为卡瓦格博峰6740米,最低海拔为澜沧江出境处1480米,相对高差5260米,地貌、景观多样性突出,气候和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迪庆生态资源富集,森林草地等绿地覆盖率达73.9%,集中了从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汇聚了众多的山川地貌,使迪庆成为金沙江、澜沧江走出青藏高原的最后一道绿色生态屏障。集中展现了北半球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景观,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迪庆是中国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这里有多种气候类型的生物群落,植物种类繁多,境内有高等植物4930种,野生观赏植物1578种,野生花卉园艺植物419种,野生香料植物98种,野生动物1400多种,野生菌类147种;有野生动物1400余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等,二类保护动物雪豹、棕熊等十几种。物种资源丰富,使迪庆赢得了“植物基因库”、“药村之乡”、“杜鹃王国”、“观赏园艺植物的大本营”、“动植物王国”的美誉。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在境内形成了独特的山体、水体、气候、动植物等旅游资源,使迪庆成为融雪山、冰川、峡谷、湖泊、草甸等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2.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自古以来,迪庆就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南北交往,东西融合的走廊和要道,历史上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茶马古道”就从这里经过,使这里成为藏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宝地。迪庆有40万人口,境内共有26种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藏族、傈僳族、汉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回族、普米族、苗族九个。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造就了迪庆特殊的人居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各民族为适应其各自居住的不同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形成了既保持本民族传统习惯,又适应不同居住地环境条件要求的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和居住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比较典型的有德钦县燕门干热河谷中依山就势的藏族村落、维西县塔城和叶枝保持最完整的傈僳族村寨等,都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却又能互相尊重、相互包容,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胜景,构成了迪庆风情各异的旅游资源。
    迪庆乡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以香格里拉高原牧场、高山湖泊和高原民族为代表的高原乡村风光;以佛教圣地喇嘛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和藏民族文化;以三江并流腹地为代表的自然遗产风光;以珍稀动物滇金丝猴为代表的人与自然和谐的风光;以澜沧江峡谷风光和山地民族、傈僳族山寨为代表的民居风情;以太子雪山为代表的神话旅游地;以各地民间牌坊、宗祠等为代表的民居及附属建筑;以弦子、歌庄、阿尺木刮、热巴等为代表的民俗歌舞文化等等,这些丰富的自然和民俗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迪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起步晚,处于自发阶段。迪庆的乡村旅游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和内地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规模小。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又感到城市生活的烦躁,利用休息时间,邀约亲朋好友,走进田野乡村,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村民也利用自家条件办起了农家乐。就目前而言,迪庆的乡村旅游基本以自发为主,一方面乡村旅游主要由当地农民或业主自发兴办,各级政府没有进行规划和有力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游客的参与也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旅行社很少介入,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开发。
    2.客源市场单一。目前,迪庆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人员主要以当地城镇居民为主,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据统计,2011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达817.59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其中接待海外游客86.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731.0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25.8%。在国内游客中,大量的主要流向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等主要景区景点,到乡村旅游的人少之又少,仅有少数外地游客深入到乡村作观光、探险旅游。客源市场的第一,导致了迪庆乡村旅游的滞后,没有规模可言。
    3.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含量低、品位不高。迪庆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的方式存在,“载体”形式不同的“山庄”,旅游活动内容以吃农家饭、钓鱼和打牌为主,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很难满足。“农家乐”普遍一般化,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与当地民族文化结合较少,缺乏特色。少量的以“民族风情”、“生态农庄”为题材的“农家乐”试图在旅游与文化上寻找结合点,但仍存在肤浅、庸俗等弊端,有的是徒有其表,而无内在魅力,在对乡土文化、民风民俗的发掘上不到位,品位不高。因此,目前的乡村旅游还缺乏闪光点和特别的吸引力。
    4.缺乏必要的规划。目前,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未经统一规划,主要是村民自发依托就近的水面、园林,或产业结构调整建成的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设施等开办农家乐,乡村旅游本身存在布局散、小、弱的问题。旅游相关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不够,只把乡村旅游看做是旅游业的补充和点缀,没有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认识乡村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忽略了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而,没有把乡村旅游纳入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来布局、推动。
    三、迪庆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人们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旅游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迪庆旅游二次创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旅游是推动迪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地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促进城乡居民的交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协调互动。目前,迪庆的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自发阶段,布局散、规模小。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制定出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用以规范、指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乡村旅游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客源市场。迪庆保持完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地质地貌、生物物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多样性,使迪庆拥有“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获得了“一佳四美”的美誉,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云南旅游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佳四美”是指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建塘镇;中国最美十大名山——梅里雪山;中国最美十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峡谷;中国最美十大森林——白茫雪山高山杜鹃林,中国最美十大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迪庆在国内外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迪庆广大乡村有着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村庄作为重点,进行策划、包装,对外进行广泛宣传营销,扩大影响,提高这些村庄的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在进一步扩大迪庆境内城镇居民这个主要客源市场的同时,将境外旅客合理地引导到乡村,培育新的客源市场。
    3.发掘文化内涵,提高乡村旅游品位。乡村旅游与其他的旅游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因此必须突出乡村特色,把握乡土味,避免简单的模仿、复制,更应杜绝编造一些莫名其妙、不着边际的东西忽悠游客,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特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也不例外,要有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迪庆民族众多,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并存,同时,有的民族还信仰自己民族的原始宗教,如傈僳族、彝族等,迪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体现得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为在开发乡村旅游中展现民族文化特色创造了条件。要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文化展室、歌舞表演、实地体验等方式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增强吸引力,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4.培训人员,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迪庆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文化含量小等问题,与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人员有很大关系,乡村旅游质量的高低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密不可分。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地人经营,经营的主体是当地村民。从调查的情况看,迪庆从事乡村旅游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服务人员一般是家庭成员,这些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培训,对如何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发掘其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因此,要立足长远,有计划、分重点地培训乡村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茂春.新编迪庆风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4.
    [2]杨达源,刘庆友,等.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5:10.
    [3]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迪庆年鉴(2011)[K].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12.

作者简介:周正明(1965-),男,云南香格里拉人,副教授,从事党建理论教学与研究;作者单位:中共迪庆州委党校。

Tags:迪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