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经济增速 通胀 房地产 政府债务
裴长洪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要实现6.5%的增速不难,一定能实现。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已经很低了,2017年民间投资继续惯性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今年CPI突破3%的可能性也不大。去年由于结构性的原因,导致房价上涨过快,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让资金资源更多流入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业务、技术创新的部门。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7年预期GDP增长6.5%左右,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如何,GDP增速下调至6.5%左右的目标是否有难度?通胀走势如何?财政赤字拟定3%,政府债务是否值得担忧?外界关心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
实现6.5%的增速不难
《21世纪》: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不断走低。2016年GDP实现6.7%的增速,有点超出外界预期。2017年经济实现6.5%的增速是否有难度?
裴长洪: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速,这个过程是平缓的,增速在有序下降。
2016年给出的是一个预期增长区间,目标是实现6.5%-7%的增长,主要为了实现到2020年GDP总量和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希望能有好的表现。由于2016年经济实现了6.7%的增长,今年的压力小了一些,弦不用绷得那么紧。2017年中国经济要实现6.5%的增速不难,一定能实现。
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主要是不适应从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变。过去政府调控经济只要干一件事,投资增速上去了,经济增速自然就上去了,所以各地普遍地建设开发区、招商引资等。现在转为中高速增长,要更多提高经济质量,做的事情细致得多,指标不再那么明确,不能只靠GDP这一项指标。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低、生态环境污染等,都是经济质量低的表现。
从中国经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17年实现6.5%的增速不难。比如,从需求端考虑,社会消费品零售比较稳定,基本是10%-11%的增长,现在外需对经济影响不大,投资保持8%-10%的增长区间,就能保证GDP6.5%左右的增长。从三次产业来看,因为服务业基本能保持7.5%的增长,现在难的是二产,如果工业增加值能保持在6%-6.1%左右的增长,GDP也能实现6.5%的增长。
《21世纪》:2016年中国经济实现6.7%的增长,但民间投资增长低迷,似乎仍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
裴长洪:2016年GDP实现6.7%的增速,投资保持在8%以上的增速,最重要的力量是政府推动的基础设施投资。
基建投资很关键,也是需要的,因为从长远来看,基础设施投资还是短板,政府要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起牵引作用。像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农田水利建设等基建项目,都是长期投资,民间投资要参与的话,回报周期很长,他们未必感兴趣。而且,有些公共产品服务属于福利性质,让民间资本参与不现实。
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有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强求他们提高投入不容易,要容许民间资本有一个观望期、适应期。因为现在民间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剩下来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这里面要推进改革,比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项目是公共产品,但不能说全部都是福利品,像义务教育属于国民福利,让民间资本参与不现实;但还有很多其他教育服务,可以放开让民间资本参与。
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已经很低了,2017年民间投资继续惯性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再低一点,问题也不大。对于民间资本投资,我不是太担忧。
今年通胀不会突破3%
《21世纪》:2017年CPI预期涨幅在3%左右。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推进,去年10月份以来PPI涨幅较快,2017年通胀是否值得担忧?
裴长洪:这几年来看,外界主要担心出现通缩,害怕物价上涨幅度很小。国际上大部分经济体都希望能实现2%以上的通胀,但是很难。
我国2016年CPI上涨2%左右,2017年通胀目标设定是3%,2017年CPI突破3%的可能性不大。因为CPI的主要构成是食品,肉、奶、蛋、菜在CPI中的权重很大,农产品生产周期都比较短,短时间内就能满足供应,不具备持久涨价的可能性。
因为2016年去产能的推进,压缩产能,使得钢铁、煤炭价格有所反弹,价格比过去的低点要高,但并没有达到过去的高点。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概是9%左右,这个需求量不大。此外,PPI作为上游产品传导到下游肉蛋奶上,传导性会层层减弱。
大家平常说物价很高,多指的是房价,但房子的销售价格不包含在CPI中。跟住房有关的、在CPI中有反映的是“住房租赁价格”,属于当期消费,但这个指标比较滞后,不能反映现实的租赁市场。所以,2017年CPI超过3%的可能性不大。
《21世纪》: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比去年预期多了100万人。今年强调要就业优先,就业是否值得担忧?
裴长洪: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增长目标是1000万,但实际完成了1300万人,原来目标是留有余地的,今年的余地小一点。
今年就业的主要难点是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2017年大学毕业生约795万,比往年增加80万-90万,今年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了100万,就是出于这方面考虑。
大学生的就业是有要求的,不能让他们大量地去送快递,希望能多提供一些和大学毕业生学识、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就业上需要有结构性的调整。这是今年就业的难点,希望能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发展新经济,将经济推至一个新的发展水平,来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政府债务总体风险不大
《21世纪》:2017年赤字率拟定为3%,赤字规模为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债务问题是否值得担忧?财政部去年来,加强了对地方债的风险管理,地方债存在隐性扩张的趋势,这部分是否存在风险?
裴长洪:去年财政赤字率也是3%,赤字率是财政赤字规模占GDP总量的比例。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本以为赤字率会高于3%,结果仍然延续去年赤字率水平,因为今年GDP按照6.5%的增速有望达到80万亿元左右,因而赤字的绝对规模增加了2000亿元。
国际上虽有3%这个标准,但发达国家赤字率突破3%的比比皆是。考虑债务问题的时候,需要和资产进行比较。中国经济制度和西方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资产规模很大,但西方国家公有资产比重很低。如果按照资产负债来算,我国政府负债水平也比较低。
地方债总体风险不高。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发债、PPP项目等,名义上是公司债务,虽然可能这些公司有政府背景,但不能把公司债和政府债混在一起。个别地方可能存在债务问题,但是中国现行体制,不至于出现什么全局性的风险。
让资金更多流入实体经济
《21世纪》:2016年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有人担心是资产泡沫,是否因为货币流入太多?
裴长洪:是否是资产泡沫,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所谓资产泡沫,是根本没有需求,但是价格上涨很快。不能简单看价格上涨很多,就说是资产泡沫。判断是否是资产泡沫,要从最后结果来看。目前,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还是比较坚挺,掉不下来,这很难说是资产泡沫。
货币流入太多,这个是有道理的。2016年货币增长速度只有11.3%,增速并不高。为何不高的货币供应量导致房价这么高?因为别的部门都不吸收货币,房地产部门吸收货币多。去年新增贷款里面,45%左右是房地产贷款,银行贷款中25%流入房地产,这个比例偏高,造成了房价上涨过快。
这是因为别的部门不吸收货币,因为没有资金需求,或者说是商业银行对别的部门风险比较担忧综合导致的结果。事实上来看,个人买房比较安全,房贷违约率很低,对商业银行而言是比较好的业务科目,比较放心房贷,导致房地产资金流入较多。11.3%的货币供应量并不高,由于结构性的原因,导致房价上涨过快。
《21世纪》:货币供应较多流入房地产领域,是否可持续?
裴长洪:这导致房地产片面过热,金融对实体经济、创新驱动等支持力度偏小。后续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让资金资源更多流入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业务、技术创新的部门。
实际做起来有难度,因为创新的部门,市场预期很难做。需求的创造有一个过程,提供了某种新产品,未必会形成相应的需求量。而且,创新风险比较高,并非所有的创新都能获得成功,某项创新若失败了,流入的信贷资金可能就形成不良信贷。
房地产不同,房地产市场已经很成熟,居民买房的心理很普遍,购置家庭资产的愿望很强烈,这种资金流向有路径依赖,配置在房地产很安全。
建议培育房屋租赁公司
《21世纪》:今年房地产调控,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房地产调控应该需要什么样的长效机制?
裴长洪:在土地供应上做文章的回旋余地不大,对少数房价涨得最快的地方,增加供地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
税收方面,房地产税是否能抑制高房价是个很悬的问题。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卖方要比买方强势,加征房产税,又变成了买房人的负担,未必会抑制房价。
所谓长效机制,在我看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制化,一个是市场的可持续性。
从法制化手段来看,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从市场可持续性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等房价虽高,但房租并不高。在保证住房方面,相当一部分要靠住房租赁,不一定靠公租房,可以培育一批房屋租赁公司,即开发商建房子之后不卖,转而租赁房子。
《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确实也有提到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住建部也在推进相关工作。一线城市租赁市场基本市场化了,培育租赁企业能解决什么问题?
裴长洪:租赁市场确实要发展。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一个靠卖房,一个就是出租住宅。
我国城市的租赁市场,多是个人行为,就像股市中大量都是散户一样,需要培育法人经营主体。西方国家住房租赁多是法人主体,个人直接出租房屋的是少数。开发商持有物业转为房屋租赁公司,对规范租赁市场意义很大。市场中如果都是散户,市场难以规范,这跟股市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