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货币是越多越好吗?
著作简介:《货币的祸害》,米尔顿•弗里德曼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该书再现了各种货币现象,并据此描述了货币的支配性作用,分析了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指出了货币如何引发或加深通货膨胀。
生活处处离不开货币,我们通过现金、刷银行卡或者是第三方支付方式,购买所需要的商品。然而,在太平洋上的一处小岛上,当地居民使用石头进行交易,而且更为神奇的是,买家只需要告诉卖家这些石头现在归你了,石头还在原地,而物品所有权已经从卖家转移到买家了。那么,货币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更多的钱币去购买更多的商品,然而,历史证明,钞票太多的时候反而买到的东西更少。那么,钞票到底是多好还是少好?从早餐店店主到华尔街上的银行家,到美国总统,没有人能躲过货币经济学的影响。本期节目何帆老师将通过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的祸害》一书,解读货币的秘密。
古今中外货币,本质上都是信用。货币可以什么都是,但其实又什么都不是。在太平洋的加洛里群岛上,有一个很小的岛屿叫瓦布岛。当地的货币是用大石头刻成一个圆圆的像硬币一样的东西,我们姑且称之为石币,非常沉且很难搬走。通常各家都把石币放到自家后院。
这么沉的石币,交易时如何流通呢?比如说买卖土地,由于石币太沉不容易搬动,买家就会指着几块石头币跟卖家说,这几块货币现在就归你了。于是,石币还在买家后院,但土地已经转移到买家了。后来德国人来到了这个岛上,看到岛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公路,就想让当地人去修路。但是当地人习惯了光着脚走在沙滩上,不需要马路,也不愿意去修路。于是,德国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强迫这些人去修公路。他们派了一些警察过来,在每家的石头上用黑笔划一道,划一道就说明你家的货币被征收了,当地人一下子就慌了,赶紧跑去修路。修完路之后,德国人再派人来把石头上的记号擦掉,皆大欢喜。
其实,无论是口头承诺还是用黑笔做记号,岛民之所以深信不疑,是因为在那个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共识与信用。历史上,做过货币的东西很多,从羽毛石头到黄金白银,再到替代金属货币流通的钞票。而今天,我们日常消费购物甚至可以不用带现金,直接手机扫码支付即可。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告诉我们,“货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信用,货币交换是信用记录的清算,而且通货仅仅是基础信用关系的表征”。
钞票是不是越多越好?对于个人来说,当然是拥有代表财富的钞票越多越好。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节选自《何帆:货币是越多越好吗?》,原文载于《今日头条》,作者何帆)
Tags:何帆,货币是越多越好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