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当代经济学的行为转向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学的主旨是分析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以及伴生的人与人(或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现代经济理论建立在理性人(具有同质行为属性的代表性主体)假设的基础之上,着重研究资源配置效率及相关问题。该假设关键性的隐含前提之一是个体行为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在通过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统计检验等才得以成立)。然而,利益和财富来自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人与人的关系根本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随着人类行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人类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越来越复杂,面对微观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和交互性等所导致宏观经济形态的复杂性,迫切需要对行为研究的深化和回归,而这般需求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模拟)的支持下是可实现的。
        一、行为转向的基本特征
    
进入21 世纪以来产生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领域有:微观经济计量学、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非合作与合作博弈的融合、基于微观主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这毫无疑问在预示着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博弈论、激励、契约、产业组织、公共选择、认知经济学( CognitiveeEconomics)、神经元经济学( Neuro-economics)、行为金融和行为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经济学等迅速生长起来的新的理论分支和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国际专业会议上的热门议题……,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和指向,深入地刻画微观主体行为本质,或者是在研究微观行为的方法上有突破和创新,是科学精神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表现形式。自卡尼曼等人开创性地提出不确定决策情况下的前景理论以来,到如今已全面展开了对经济行为本质属性的深入探讨并置于经济理论框架内,由此发展成为行为内生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考察公平正义与效率的关系价值观的确立和演变,对财富效用、风险和时间因素的偏好的形成及演进;深入考虑信息处理、方案分析计算比较等行为能力;全面考虑行为的交互性和外部性等边界属性;对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共生一致性的改进和修正的变异性分析,等等;进而由于微观经济计量学、博弈论和经济实验等分析方法的蓬勃兴起并逐步推广应用,使内生化的研究行为的异质性和交互性(社会性)成为可能,也使在研究人类行为这一共同点上整合社会科学成为美好的、而且能够不断接近的理想前景。
    由此看来,经济学的当代发展正在步入以行为转向或复归为显著特点的新阶段,或者说是回到预定的行为本原轨道上来,即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行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特点和规律。行为假设是经济理论的逻辑分析起点,深入的行为分析能促使经济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概括出当代经济学发生行为转向的几个显著标志如下:
    ( 1)基于单一行为假设建立的经济理论,难以解释当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演化性,与现实产生了系统性偏差( bias),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等复杂现象的冲击,其局限性日益突显;
    ( 2)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侧重行为研究的前沿分支的蓬勃兴起,创立了基本行为假设检验、多视角定量化研究经济行为的可行方法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变革;
    ( 3)复杂科学理论打开了新的视角、促进思维观念和方式的转变,高性能计算的突飞猛进等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心理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全人类认知的大趋势和融合氛围。
    二、行为研究内生化的必然趋势
    
将经济行为属性研究纳入理论体系的内生化处理方法,引发的方向性转变和调整,或者说是行为复归,是当代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古典经济学坚持劳动价值观,主要研究商品与资本等要素特征、 结合方式和流通规律,行为与制度的关系,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经济关系等,可以说是经济行为视角的观察分析;而新古典经济学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将个体决策活动抽象为利益最大化模型,并外生给定制度、信息分布等市场条件,从而使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重心聚焦在选择行为的结果上,主要围绕稀缺资源配置研究价格和各种投入要素及结构关系的变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与此同时理性行为假设也在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和遭受质疑中得以修正和发展;而基于异质性行为,由集中于行为结果扩展到更加注重行为特征和过程,深入研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只要经济是在经济行为驱使下运行、经济行为又是在自身利益导向下实施的, 只要个体利益需求呈多样化(或者非单一)趋势、个体之间不存在惟一通行的价值标准(效用不可能完全等价转移),异质性经济行为就会普遍存在并产生显著影响,经济学也就永远不可能纯科学化。而转变观念,转换视角,突破传统框架,打开原有的理性行为黑箱,正视经济行为的异质性,检验理性行为假设、分类深入地分析探讨行为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的规律性,就能构建更接近现实、更加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 经济学的理性决不会停留在行为假设阶段, 一旦方法、工具和手段有了创新,就可能突破理性行为假设的阶段性和局限性。行为内生化方法是科学理性的延伸和新的表现形式,是经济学内在规定的必然发展趋势,是经济学科学化和真正理性的体现。
    为能够持续深入地认知行为本质、修葺经济理论大厦,经济学家从未放弃寻找深化行为属性研究的突破口和有效工具的努力。从奥曼等学者用演进博弈的观点对理性的混乱与动摇的论述来看,若局限在传统理论的视野之内,博弈局势中理性、有限理性与非理性在实现纳什均衡方面并无本质的、严格的区别,或许理性经济人( Homomeconomicus)真的会被现实行为人( Homombehavioralis)取代,由此受到启发,我们应该坚持的是科学理性而并非是某种已有的理性表述形式,用彻底的实证理性——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等倡导的经济实验等科学方法,研究经济行为从而完善经济理论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多视角、深入细致、定量化的行为分析,是经济学的应有之义,是最能体现学科特色、最有力地推动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内容。 毋庸讳言,按正统的分析框架和思维模式来看,现在没有,而且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也不可能有一种全新的行为假设来完全取代理性行为假设作为经济学的基础,或者说是用社会人、现实人和行为人来替代经济人,但关注行为主体的适应性和交互性或研究 “适应性的关乎他人的行为” ( Adaptivetandtother-regardingmbehav-iors),显然已成为当代经济学发展最闪耀的亮点之一。 无论是理性与非理性( 感性)行为描述上的差异,利己与利他行为动机假设的不同,纯自利的经济动物与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行为属性的观点的分野,还是个体中心主义与整体综合主义方法论的分歧,都阻挡不住经济学在现实需要和科学本质的推动下沿自身发展规律的推进和变革。
        三、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契机
    
科学精神在不同条件下和不同学科领域中的表现方式会有所不同,在经济学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广泛适用的:不断地加深和丰富对理性行为的阐释,修正和改变对行为本质特征的认识与表述,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和预见性;从逐步地、局部性地放松和改变假设,到全面地将经济行为特征研究内生化,可以大大扩展和丰富经济学研究视野与内容,这无疑也是中国经济理论建设和发展的—个良好契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更需要继承理性行为假设的合理内核,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想当然或盲目地接受已有的特定假设和理论结论。中国许多现实问题冲击着现代经济学的隐含前提和基本假定,因而在设定基本行为特征时,需要更多地考虑总量与人均的关系、结构性问题、交互性、传统观念、文化背景等特定的经济环境因素。从行为差异的任何一点切入,放松、改变甚至重设基本行为假定,并通过考察其受经济活动的影响所发生的改变, 将基本行为特征的研究内生化,都会得出有全新意义、 更具针对性的理论结论,就可能将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加规范进而形成理论体系。贯通于经济学发展历程的科学精神与中国现实需要有机结合,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当理论形成与应用环境有别时,当将现代经济学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移植应用于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其他国度时,更需要对基本行为假设进行检验和分析。 根据实际背景和问题的需要,秉承经济理论的科学精神实质, 直接修正甚至改变初始假设,更深入地分析研究各种环境条件下经济行为的特点和异质性,是中国经济理论建设应该足够重视和尽可能充分利用的良好契机和具体的切入点,敏锐地捕捉这一契机并力促其向纵深发展,是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王国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京),2010.4
    原文约13300字
    原题《当代经济学的行为转向与中国契机》

Tags:当代经济学的行为转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