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张玮:如何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12月14日)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随着中央的频繁提及,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领域最受关注的词汇,在各界热议的同时,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大幕也徐徐拉开。
    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对内需疲软的弥补,更是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经济不可能故步自封,供给不仅面向国内市场,更要考虑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大国角色,在对内供给改革的同时也向国际市场提供绿色、高效、创新的产品和投资。
    当下我国外贸经济下滑,今年10月我国外贸出口金额同比下降7%。主要由于在世界产品分工中我国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产品技术含量低,比较优势不明显。生产过程中高污染高排放也成为国外市场排挤“中国出口”的有力托辞。今年10月,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各成员国就TPP达成一致,包括环保、版权在内的一整套贸易服务标准对我国相关产业提出了巨大挑战,在知识产权、劳工、环保等方面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美国希望借此主导亚太区域贸易秩序,打开亚太市场,同时提高中国出口门槛,使我国企业外贸形势更加严峻。
    由此可见,在对外供给阻力重重的背景下,若想占有国际市场,还需要从行业标准出发,进一步推行中国标准“走出去”。
    中国标准“走出去”将使本国企业获得基于标准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投资垄断优势,从而提升本国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分配能力。在更大领域内推广中国标准,是提高我国国际标准话语权的重要抓手,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要求,更是支撑供给侧“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更加积极的策略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在外需疲软,贸易壁垒高筑的条件下,从产品、技术标准出发的供给侧改革有望拓宽国际业务,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同时有助于突破贸易壁垒,开拓新兴市场。
    今年年初,我国已首先就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标准进行先行试点,推广标准“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广泛认可,接下来将有更多行业参与战略推广。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ISO)也向中方通报同意中国提交成立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的建议,并认为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的创建能为ISO的战略活动提供有力支撑。但总体来看,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所占国际标准总量比例过低,目前还不到1%,大部分行业依旧是国际标准的被动接受者。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习惯通过劳动密集型生产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为“适应”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标准而生产,很少推广自身的技术标准。同时,为了争夺海外订单,国内同行业间竞争激烈,并由此造成了资源浪费。争抢的结果往往是更贴近欧美主导国际标准的企业获胜,长此以往欧美标准就成了外贸企业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改善产品性能的唯一标榜。另外,国内产品品质低,不被国外消费者认同也是中国标准难以被世界体系采纳的主要原因。以往经常在报道中看到中国出口产品被斥“不合格”,从“毒”玩具到“毒”蜡笔,中国制造似乎被贴上了“劣质”、“廉价”标签。这不仅有损大国形象,更会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提升,行业标准的提高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使中国标准“走出去”,为外贸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国内行业标准,使落后产业与国际接轨,在制定具体标准时尽量与国际标准相衔接。通过供给侧改革对生产效率、产能利用率进行提升,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政策扶持,通过国家层面引导产业发展技术和参与国际竞争。积极鼓励标准输出,在对外经济谈判中引入标准化内容,强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标准互认,提倡区域标准共建。同时加大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的协作研究力度,奖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出口企业需“抱团”。在大数据共享下,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不宜单打独斗,应该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标准输出“战略同盟”。作为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走出去”企业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要推崇统一的行业标准,加强同领域、同行业企业的联合协作,发挥聚合效应。同时完善产业链衔接,做到标准、产品、技术、服务四位一体关键要素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载《中国企业报》2015年12月8日)
    

Tags:张玮,如何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12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