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文萃]邹静娴 张斌: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开放

http://www.newdu.com 2018/3/22 《国际经济评论》2018年第2期 邹静娴 张… 参加讨论

    原文标题: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对外开放——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内容提要: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后,以人均GDP衡量,中国已经步入后中等收入阶段。在下一步由中高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我们希望从国际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性事实。本文按照不同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停留的时间长短,把国家分为三类(前沿国家、赶超成功国家、赶超失败国家),然后分别从外贸、投资、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开放等多维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赶超成功国家有效地缩小了与前沿国家的差距,而赶超失败国家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赶超的停滞。从机制上看,对外开放政策的好处在于它鼓励了市场竞争,提高了要素全球配置的效率,同时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此外,适当的汇率制度以及审慎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对于维持宏观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后中等收入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 开放政策 国际经验
    作者及简介:邹静娴,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讲师;张斌,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文摘】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后,中国进入后中等收入阶段。截至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6416美元(以2010年不变美元计),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13400国际元(以2011年不变国际元计)。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进入后中等收入(upper middle income)阶段。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当中,对外开放政策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市场开放就没有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过去的对外开放政策有许多可以称道的地方。然而,进入后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中国是应该继续保持过去的对外开放政策,还是应该根据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特征与时俱进地调整对外开放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内容如何?
    国际经验对于回答上述问题有参考和借鉴价值。世界银行从1987年起按照人均国民收入(GNI)将国家分为四类:低收入经济体(L)、中低收入经济体(LM)、中高收入经济体(UM)和高收入经济体(H)。基于此分类,我们重点考察以下三组国家:1)前沿组:这些国家在样本期内一直处于高收入阶段,并且持续时间至少10年。2)赶超成功组:从UM成功进入H的经济体,且之后没有再跌落回UM收入档。3)赶超失败组:进入UM后12年还未能进入H的经济体。这里之所以选取12年作为分界线,原因在于对于赶超成功组,它们从UM进入H耗时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2.7和12年。
    比较而言,前沿组总体对外开放的水平高,政策限制少。前沿组的对外贸易、FDI和ODI与GDP之比都保持在高水平且仍在持续提高;资本项目政策管制少且开放水平高;更倾向于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赶超成功组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进程当中,对外贸易政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对外贸易与GDP之比持续大幅提高;FDI和ODI与GDP之比在赶超后期有大幅明显提升,FDI在GDP中的占比接近前沿组水平,但ODI与GDP之比仍较低;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更倾向于放弃中间汇率制度,采取浮动或固定汇率制度。赶超失败组虽然也经历了对外贸易与GDP之比提高,但是与前沿组和赶超成功组相比无论在水平还是增速上仍有很大差距;FDI和ODI与GDP之比没有显著进展,赶超失败组对ODI有较强的政策限制;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在水平上与前沿组和赶超成功组相比有差距;更多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
    1.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
    经济发展过程中,前沿国家的结构演进呈现如下典型规律:农业增加值占比随人均GDP上升而持续下降;工业部门增加值占比随人均GDP上升而先升后降,呈“倒U型”轨迹,工业部门增加值占比由升转降发生在人均GDP 8000—10000国际元左右(PPP,1990年不变价格);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随人均GDP上升而持续上升,人均GDP 8000—10000国际元以后升幅更快。
    就业结构性变化与增加值结构性变化高度一致。三次产业的结构演进清晰地呈现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产业演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第二个阶段是在工业发展达到波峰后,劳动力由工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产业演进以服务业的主导和持续扩张为特征。
    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结构演进的路径特征与前沿国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1)以增加值占比衡量的经济结构同样呈现“农业占比不断下降、工业占比先升后降、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的特征;2)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同步变化;3)从工业向服务业转换时,工业化水平已比较高:人均GDP平均达到8000~13000国际元(PPP,1990年不变价格)左右;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转移已比较充分,农业就业占比平均降到13%左右;三次产业劳均产出比为0.5︰1.2︰1。
    赶超失败组的结构演进路径特征与先发国家和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结构演进特征明显不同:1)就业结构的演进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演进,农业就业占比的下降慢于农业增加值占比的下降;2)结构演进阶段转换是在工业化发展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具体表现是,过早地去工业化,工业部门的增加值占比达到顶点时,人均GDP平均约为4500国际元(PPP,1990年不变价格);农业部门还有大量待转移劳动力,农业就业占比平均约为25%;三次产业劳均占比约为0.5︰2︰1,工业相对农业和服务业的劳均产出还比较高,劳动力跨部门再配置的空间还很大;3)与前沿组和赶超成功组相比,赶超失败组的结构变化特别是工业部门的就业和增加值占比在结构演进阶段转换后的变化速度明显要更加缓慢,一些国家甚至可以说出现了“演进停滞”。
    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从产业结构角度看赶超失败组的症结在于过早地去工业化,或者说失败的工业化。当人均GDP还处于4500国际元的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时候,工业部门增长便开始停滞。大量停留在农业部门的低效率人力资源没能进入更高人均劳动产出的工业部门。反观赶超成功组,产业结构变化与前沿组的经验高度一致,从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迈进过程中,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占比是达到了一定的经济发展高度(人均GDP 8000~13000国际元)以后由升转降。

[1] [2] [3] 下一页

Tags:文萃邹静娴 张斌,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开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