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保监局:调控与监管并重促进保险市场协调发展(11月17日)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在全国保险工作和监管工作等会议上,吴定富主席多次强调要深入领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保险业发展的全局。保险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营风险的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外部性,其发展质量问题尤其是行业整体效益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风险保障,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大局。吴定富主席正是基于对党中央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保险业发展实际问题的正确认识,把效益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努力解决好速度、效益、诚信和规范问题,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做大做强,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以此为指引,近几年的山西产险市场不仅保持了业务的较快增长,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费收入由2002年的16.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2.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6%,同期承保利润稳步攀升,年均增速达到39.35%。2004年,承保利润达到2.52亿元,承保利润率为8.48%,2005年再创佳绩,实现承保利润2.25亿元,承保利润率达到6.86%,年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车险承保利润率为6.92%,非车险承保利润率为6.6%,除去当年新设立的公司外,原有的五家产险公司全部实现盈利。以下,我们结合山西保险工作,围绕行业效益问题,就“监管-调控-协调发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由于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主体、消费者和市场体系都不成熟,市场机制自发发挥调节作用的环境尚难以满足,在保险市场发育、成熟过程中,市场竞争白热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违规问题值得关注。例如:以竞相降低费率为手段的市场争夺战,使保险公司实现的保费收入相对于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在大幅缩减;经营管理的粗放,赔付过程的跑冒滴漏,导致赔付成本不断攀升;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高手续费、高返还,大量侵吞保险人的利益,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行业盈利水平,而且破坏保险市场资源,损坏行业形象,威胁着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这是维护保险市场稳定,促进行业协调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如果简单地依靠违规处罚,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违规仍然会以各种方式此起彼伏,治标不治本。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实践中,有些公司充当违规行为的始作俑者,有些公司成为推波助澜者,有些公司则是随波逐流者。我们认为,出现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总公司的经营理念由于考核机制等问题在传导过程出现了偏差,二是基层公司面对激烈的竞争,对规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缺乏信心。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宣导,结合实际多层面、多角度地灌输科学发展观,并借助机制保障作用,引导公司完善考核制度,加大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的管控能力,强化政策执行力,解决“肠梗塞”问题,使理性经营的思路顺利贯彻到基层、落实到经营管理实践中;对于后者,我们可以在发挥监管部门信息数据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行业运行分析,从宏观的、全局的角度帮助公司剖析问题,提高认识,起到及时警示和有效引导作用,不仅引导公司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正确审视行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且通过监管部门的引导和介入,在实践中印证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市场秩序-行业效益-做大做强”的内在联系,从而切实把公司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山西保险市场的竞争主体通过端正经营理念,规范竞争行为,不仅实现保险业务的稳健发展,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效益业绩。2004年,山西辖内产险公司承保利润位居全国第9,2005年升至全国第4,有一家公司的承保利润在系统内连续两年位居第1。而且,各家产险分公司承保利润的系统排名都在保费收入之前,承保利润率均名列前茅。
关于理性经营问题
——强化内控 夯实理性经营的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区域保险市场的秩序往往同新进入市场的机构密切相关,一个公司发展的潜力往往同其筹建准备是否充分、基础是否牢固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抓住机构筹建这个环节,从源头上抓监管、促规范,利用监管提示,督促公司完善内控、强化培训、规范经营。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业务发展和铺设机构过程中,新的风险点会相继涌现并不断转移,而公司相应的内控制度往往相对滞后,内控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机构延伸的速度,在经营决策、财务控制、业务管理等方面形成潜在风险隐患。对此,我们通过监管政策,强调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督促公司及时把市场发展变化后的新的风险点和相关监管要求纳入内控制度建设之中,确保制度能够跟得上市场变化、不滞后;强调提高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管控能力,提高公司自身排查风险的能力,通过公司内部审计、稽核制度和问题责任追究制,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同时,把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列入监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同分类监管挂钩,对内控管理不力的公司实施重点监管,加大公司违规成本;将内控建设情况同高管任职资格挂钩,促使外部监管与内部管控相结合,使公司自觉地提高管理水平。
正是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管控的加强,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改进了保险服务,堵塞了经营过程中的“跑、冒、滴、漏”。2004年,山西产险的结案率达到84.55%,2005年超过85%,而简单赔付率和综合赔付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占产险保费79.29%的车险业务,简单赔付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7个百分点。2005年末,各项业务支出为82.56%,低于全国8.6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为91.24%,较全国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营业费用率为18.91%,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73个百分点。在业务品质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各家产险公司保持了稳定的盈利能力。2005年,山西产险市场保费收入位居全国第13位,赔付支出位居第17位,而承保利润位居第4。
——重筑互信 遏止非理性价格竞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保险机构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别的公司规范经营,自己则以比别人低的价格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山西保险市场,我们尝试发挥大公司主导力量扭转恶性价格竞争,通过改变市场主导者的竞争策略,调控市场跟进者的策略,从而形成整个市场的理性经营,从实践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强化行业自律力量也是遏止恶性价格竞争的有效手段。以招投标业务为例,我们一方面积极同相关部门开展协调和沟通,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充分调动行业自律力量,在行业内充分协商基础上,严格要求公司执行报备的条款费率,统一报送行业协会,待开标后审核。此举使得政府车辆招标中,费率下浮控制在30%以内,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受到各方好评。
近年来,山西产险市场平均费率水平保持稳定,以2005年为例,山西保险市场产险业务平均费率为0.52%,较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车险、非车险的费率水平分别同比下降0.3和0.06个百分点,市场费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范围内,这成为山西产险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于保险市场的适度调控
在保险市场调控中,由于各个地区市场特点各有不同,不同地区的调控重点也会各有侧重,调控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和调控力度的把握必然存在差异。因此,结合当地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就成为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把握规律 建立切合实际的调控体系
2004年以来,围绕产险市场发展问题,山西保监局组织力量相继完成了山西车险市场发展状况、山西煤炭雇主责任险发展状况、山西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等多项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中国保监会的部署,我们将“速度、效益、诚信和规范”作为调控目标,坚持调研先行,通过分析山西产险市场的特点,将保费收入增长率、平均费率水平、手续费率、营业费用率、赔付率等作为监测指标,将龙头险种车险特别是营运车作为调控重点险种,将占市场份额大的公司和新进入山西市场的公司作为调控重点公司,从提高公司管控能力,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鼓励差异化竞争和品牌、服务竞争,严厉打击虚挂应收保费、虚假批单退费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了产险市场调控体系。
——净化市场 挤压中介环节侵蚀
吴定富主席曾针对车险业务不盈利现象指出,问题出在恶性竞争,互相杀价,竞争的结果,车主、投保人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保险公司也没得到多大的好处,真正得到好处的都是一些中介。造成这种状况,既有保险公司内部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许多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社会相关部门等多方面着手,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监管的重点,协调、监管并举。在山西,从2001年开始,我们以打击违法违规,遏止高返还、高回扣,整顿非法中介为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保险市场综合治理和整顿工作。在每一个阶段,不仅针对市场上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抓住症结,而且综合运用监管力量、行业自律力量和政府主管部门力量的合力,确保整顿工作进展顺利。初期,通过打击截留保费、保费收入不入账、假赔案、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返费,确保保费收入和赔案的真实性,从收入入手,防止资金的体外循环。2002年,违规转向应收保费渠道,我们围绕虚挂应收保费、应收保费不入账、随意核销应收保费进行集中检查和处罚。2003年以来,山西产险市场应收保费率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末降至1.3%,2004、2005年末,该项指标分别控制在1.51%和3.25%,低于全国6.24%的平均水平。2005年,批单退费成为市场违规的重点领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出台措施,完善程序,严厉打击虚假批单退费。该年年末,山西产险市场批退得到有效规范,批退率控制在5.65%左右。通过对回扣和返费的挤压,产险公司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公司效益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引导发展 不断拓宽保险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在山西产险市场车险业务比重很大,有的公司车险保费占比超过90%。在车险市场,我们不仅重视规范价格竞争,而且注重从市场实际出发,促进营运车、私家车和公务用车保险业务协调发展,强调车险、非车险业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004年,部分保险公司为调整结构和强化统一管控,关闭营运车系统。但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由于煤炭运输等原因,山西的营运车保险业务不仅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有较强的盈利空间。通过协调、沟通,我们帮助分公司积极争取符合山西市场特点的差别政策,避免了营运车“一刀切”带来的业务剧烈波动,保证了山西产险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引导车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鼓励公司积极拓展非车险市场,发展职业责任险、道路承运人责任险以及意外险等业务,避开“疯狂打折”的陷阱,从而形成产险市场上各公司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可以说,在山西产险市场竞争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保险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正是规范有序的市场,正是理性经营的企业,正是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促成了山西产险业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并将成为进一步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石。
Tags:山西保监局,调控与监管并重促进保险市场协调发展11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