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部门公布了《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中国“十二五”期间的人口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其中,关于中国“十二五”期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的人口总量目标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是人口数量问题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程度的一种表现。可以说,人口数量问题不仅是过去几十年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未来可预见的几十年内仍然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十二五”规划的人口总量目标并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刚性约束目标。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尽管目前仍处于人口惯性增长阶段,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十一五”末期已经下降到了5%。以下,即便考虑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高峰时出生的人口将有很大部分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生育,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的目标仍然是较易实现的,以此推算,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以内的目标也并非难以达成。结合规划中的其他内容,人口总量目标传递出的信息首先是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将保持基本稳定,其次是生育政策可能会允许进行一些小幅度的调整,因为在目前的人口总量目标的约束下仍然存在一些空间,尽管空间可能并不太大。
实际上,在人口总量目标的背后更应该关注人口结构问题。“十二五”时期可能是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性超越人口数量问题的时期。应该看到,中国人口总量在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下,增速已经大大放缓,而人口结构问题则日益凸显。规划中也指出,人口结构性矛盾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居高不下,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人口抚养比开始上升,区域间、城乡间人口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在此大背景下,必须超越注重人口总量调控而忽略结构均衡的阶段,统筹考虑人口问题,追求人口均衡发展。
当然,追求人口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任务,“十二五”期间任务繁重,规划中对相关内容也多有提及。这里想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全面评估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和时间表,并允许一些地区继续开展试点,为“十三五”及今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做准备。二是要加快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应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家庭养老力不从心的局面,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一需求似乎更为迫切。可以说,这两件事是“十二五”期间必须做的事情,稍有贻误,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文章出处:东方早报,2012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