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人才发展战略思考
雄安新区在京津冀乃至整个中国的区域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今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则纲要》的批复,这标志着雄安新区初步完成了顶层规划框架,进入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阶段。大规模人才需求问题的重要性提上议事日程。人才潜在供给、满足雄安新区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人才政策与环境建设应提前谋划。
三类大数据支撑人才供需研究
经典的人才供需预测,要求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并从数据中发现变量关系。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全新的、顶层的战略设计,已有的数据基础不足以支持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且与城市发展和产业战略同步展开,也使人才需求分析面临更多挑战。因此,本文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雄安新区人才流入意向研究。通过科技人才搜索行为数据测算科技人才搜索指数,分析并研究科技人才对雄安新区的话题热度和积极情绪(满意度)。资料来源于新闻、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通过研究发布时间、地域(省级)、标题、内容、网站分类(综合资讯、行业资讯、财经)、网站及网址、新闻栏目、新闻版块等维度的科技人才所表现的积极情绪和满意度,分析科技人才对雄安新区的关注度、持续关注热度和重点关注领域,研究科技人才流入雄安新区的意向。
雄安新区吸引人才地域分布研究。通过网民搜索行为数据测算科技人才搜索指数,分析并研究雄安新区吸引科技人才关注的地域分布情况。网民搜索指数是指以网民在搜索引擎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通过线上检索(时间维度)和线下到访(人口变量),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内容以百度搜索引擎为依托,以“雄安”和“雄安新区”作为搜索关键词,通过人才搜索行为的IP地址估算用户地理位置,以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园区等科技人才常驻地IP库作为科技人才限定标准,进行搜索数据过滤筛选检索关键词,研究雄安新区吸引科技人才地域分布。
雄安新区科技人才流动全景研究。根据中国电信提供的用户移动出行数据,分析研究科技人才在雄安地区的流动情况。基站地区选择雄安新区三县(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全域,时间维度选择4~11月的数据。根据中国电信科技人才使用的数字标签(年龄、性别、终端、兴趣),详细分析雄安新区吸引人才地域分布,即科技人才进入和离开雄安新区的人数,从而得到雄安新区人才流动全景图。
雄安新区的人才潜在供给
雄安本地人才不足以支撑雄安发展,有哪些人愿意来雄安发展?我们通过对三类大数据的整合有了一些新发现。
高学历人才持续关注雄安机会。笔者采集2017年4月1日至6月28日期间互联网主要渠道中与雄安新区话题直接相关的信息3976万条,以及2017年7月3日至8月22日期间相关的信息206万条,分析互联网文本的情感特征。根据身份标签识别,建立高学历人才对雄安及雄安新区搜索行为模型。通过文本分析及挖掘发现:对雄安新区关注的大学及以上学历者没有随新闻热度释放而衰减,他们关注雄安加强土地和房地产管控、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等政策,对雄安路网建设、产业定位、生态环境及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抱有很高期待。说明这些人对雄安发展和雄安机会抱有很高的参与意愿。
雄安引才重点应放在河北省内、北京和广东。对雄安感兴趣的人才分布在哪里?如何通过大数据挖掘比较精准地找到他们?通过科技高学历人才搜索IP地址估算用户地理位置,通过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园等人才常住地作为比照过滤筛选,建立了省级人才关注指数分布图。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北京关注指数最高,其次为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四大沿海省份为第二梯队,山西、河南、陕西、湖北等中部地区次之,其他省市的关注不高。自雄安新区提出后,河北、北京、广东连续八个月搜索行为位列前三,未来极有可能成为雄安新区持续稳定供应的人才蓄水池,天津、辽宁、山西等省份近八个月排名提升速度最快,属于科技人才潜力省份。
青年男性是流入雄安新区的主力。利用电信出行数据分析流入科技人才来源地,新区成立以后,有74%的科技人才来自河北省内,省内日均流入近200人次;26%的科技人才来自河北省外,以北京、山东人数居多,河南、山西次之。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新区的成立引起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的高度关注。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雄安新区流入科技人才中,来自京津冀地区的占比超过90%,是长三角地区的46倍。在去过雄安的人才中,69%为男性,年龄多分布在23~40岁之间,41~50岁的中年人占近两成。这说明年轻人为主体,一部分有积累有想法的人可能是把握雄安机会的先锋队。
雄安新区需要人才分析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要把雄安新区建成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和活力城市。通过分析国内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发展与人口和科技人才聚集的关系,以及美国硅谷、日本筑波、韩国首尔、以色列、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城市人才集聚政策研究,形成以下三点判断。
科技人才对城市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科技人才对城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美国硅谷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在全球国家GDP排名中可以进入前30位,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深圳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人才的作用功不可没。2015年深圳每万人拥有R&D(研究与开发)人才257.86人,比北京高近100人;同期上海和天津的万人R&D人才分别是100.50、114.89人,只有深圳的39%和45%。对高素质人才的巨大吸引力是深圳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雄安新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型人才的强力支撑。
城市人才结构不能过于单一。一个城市如果只建设特色产业之城,即使是高科技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之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会面临较大挑战。比如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德国鲁尔,美国匹兹堡、底特律等钢铁之都和汽车城,都经过了大萧条和沉重的转型。为高科技产业而生的日本筑波有完善的规划、配套政策、资金投入机制和立法保障,大量科研人员从东京迁移至筑波地区。但日本为缓解东京城市压力、促进高科技产业集聚发展的一石二鸟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筑波的教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没有很好地结合,不论是偏向政府还是偏向市场,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必须发挥二者合力;二是一个新兴城市的人才结构不能过于单一,单一的人才结构会限制城市的功能和活力。根据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分析,大城市或较高生活品质的地区本地生活、生产服务领域就业人口要在25%~30%左右。
提高城市软实力,需要一支和城市文化内恰内生相匹配的文化人才队伍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一个有活力有魅力的城市不仅要生态优美、高端高新特色产业突出,能吸纳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有良好的公共服务,优良的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空间、敏捷出行的便利保障,更需要文化的“加持”。文化是一个城市或区域不可替代的底色。雄安有必要打造自己的文化符号,形成一支和城市发展血脉相连的文化人才队伍。这是打造城市活力的重要一环。
深化雄安人才战略研究三点建议
建立大数据和精准数据相结合的人才供需监测评估决策模型和运行平台。平台主要集成搜索信息、位置信息和招聘信息,形成对通用人才情绪、潜在意愿、地域分布和职业选择等模块,以通用人才供需模型为核心,整合分析全网相关信息。通用人才包括雄安新区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人才的需求方是雄安的企业,可通过招聘大数据满足。在招聘数据中识别雄安,能比较完整地勾画雄安人才流动的动态供需情景。要建立雄安发展急需的高精尖领军人才需求精准数据库,建立高端人才能力评估模型,为雄安人才引进提供决策支持。
对雄安人才需求结构形成战略性总体判断。如果说雄安发展是一个因变量,那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自变量。雄安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人才聚集和发挥作用也需要过程。人才的结构决定雄安发展的质量和上升空间,相对于人才规模来讲,人才结构对城市发展更加重要。雄安的产业发展突出高科技、绿色、生态与环保,科技人才是人才总体构成的重要部分;科技型人才包括技术研发型和产业应用型,如考虑智能智造等领域,这类人才引进是主体,应占40%以上;城市管理和高端服务、文化创意型人才占20%,其他城市发展需要人才以本地居民技能培训,转型、转岗为主要供给。
推动当地居民尽快适应雄安发展定位的转变。雄安的发展,离不开雄安人的发展和进步。比较不同城市发展轨迹,从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包括生育结构等能反映一个城市发展的现状和潜力。深圳1979年从一个32万农业人口的小渔村起步,到现在基本没有农业人口;东北重镇哈尔滨1979年人口规模800万,其中农村人口480万,至今依然保留着490万的农业人口规模。哈尔滨产业基础和创新力量总体都不弱,人均教育资源全国第五,但城市转型发展遇到很大障碍,人才流失严重,其深层原因就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对城市文化和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巨大的制约作用。雄安当前约有100万农村人口,要通过各种各类培训改变当地居民工作技能、思想理念、就业结构,让他们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为城市发展创造价值。
雄安的发展离不了人才的支撑。人才是多层次的,既要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也需要为所有城市居民和城市建设者提供成长的空间、舞台和机会。每个人可持续地在雄安发展就是雄安的未来。
(作者:曾红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社会治理室主任、研究员)
Tags:雄安新区人才发展战略思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