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升三大变革

http://www.newdu.com 2018/6/1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王安 参加讨论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使现代产业体系全面体现质量、效率、动力的三大变革,需要展开更加深入系统的分析论证,需要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共识。
中国经济的改革实践又一次走在了理论前面。
    关于现代产业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其扩展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不仅全面清晰地阐释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和内涵,并且将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关键领域,凸显了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一些地方纷纷出台政策规划,把现代产业体系列为当地发展战略的新重点,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是,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构架和实施路径,全社会还没有完全形成清晰和统一的认识。固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同步的,也是渐进的过程,但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系框架,对于产业发展少走弯路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下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初步建立起行业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有力带动中国经济创造了连续数十年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清晰看到,我国的产业在布局和结构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
    在产业布局方面,以能源产业为例,我国能源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部,而耗能产业主要布局在东南部,供需呈现逆向分布规律;西北部的新能源资源集中式开发速度过快,远超当地能源消费能力,同时受火电机组调峰能力限制和电力外送条件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多地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南方煤炭资源不足却布局了大量煤电项目,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却布局了大量核电项目,电源布局不合理导致煤炭长距离运输带来供应紧张和资源浪费;同一流域由不同水电集团开发,难以实现全流域的统一优化调度,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充分。
    在产业结构方面,从总体来看,我国虽然已经实现了国民经济增长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变为由第二、三产业带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同时,各产业之间的结构匹配不合理,例如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比例、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比例等。另外,我国地域广博,各省区市由于自然禀赋的巨大差异分别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各地区必须实施差异化的产业布局。
    这些产业布局和结构上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站在全局的视野来把握和审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刀阔斧地整合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模式。随着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的大力改革,目前急需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产业格局,统筹制定产业规划,优化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项目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将全国所有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各类重大投资项目汇总投射在中国版图上,结合经济增长预测和各地区供需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总体布局优化,从而减少盲目臆断和权力腐败因素影响,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
    应根据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梯度有序地布置产业结构。东部省份很多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需要进一步向加工工业高端化发展,中西部省份很多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工业产业密度和规模还相对较低,需要逐步有序地将东部的耗能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利用工业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从而促进西部城市发展和社会人文环境提升,形成工业、城市、文化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选择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在产业布局和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探讨产业发展的模式和发展路径的选择。
    在产业发展模式方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应该成为探索产业发展模式的根本遵循。近年来各行业在探索实践中已逐步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概括成规模化、多元化、高端化、精干化等发展模式。
    规模化是做大做强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很多产业长期存在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产品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成本居高不下。只有合理的优化重组,扩大规模,才能集中有限的优势资源,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多元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思路。单一产业和单一产品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应该由“单体式”工业项目布局向多联产的循环经济转变,尽可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构建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高端化是产业迭代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向。一方面需要提高创新能力,为开发更高性能、更优功能的产品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产业的标准化程度和产品的标准等级,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产业体系的良性运转。
    精干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随着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和智能控制技术不断发展,远程控制、无人值守等精干化模式的应用使得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随着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模式、创新业态不断涌现。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一系列理念,将对整个产业体系甚至社会形态产生重大的变革,智慧化将带来产业发展模式上的更大突破。
    在产业发展路径方面,应该遵循“系统思考、整体推进、主客观最佳结合”的思路进行谋划。首先应该对整个产业以及周边相关产业进行整体思考和研究,充分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构想出合理的发展愿景与目标,科学论证出理想的结构和布局,再进一步分析所在地区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和现实差距,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制定最优实现路径,通过全面持续地推进各项改革,最终实现产业的升级,并在全球竞争中体现竞争力,由此可见在不同发展阶段路径选择也是动态的。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整合全球资源和塑造创新文化
    全球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产业发展早已突破了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发展,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必须有积极开放的战略,参与国际产业大循环,准确定位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不断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不断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竞争机制。最近广受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国际上还存在一定的质疑,还需要进一步对外扩大开放领域,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不断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和产业链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法治化是保障市场化机制良性运转的重要基础,一方面通过法律规范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市场主体的诚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研究国际市场规则,减少我国参与国际竞争遇到的法律风险。
    我国产业在国际化竞争中需要塑造自主创新的工业精神。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应该冷静地审视我国几十年来产业发展所打下的技术基础,客观地评估自身的创新潜力。在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全球资源,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促进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要统筹布局、整合资源,积极培育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产业结构的迭代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有耐心有定力的长期推进,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升级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要平衡好产品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两者的关系,避免陷入成本大幅提高、质量竞争优势不足的窘境。
    在科技、金融和人才三大基石支撑下统筹协调社会资源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良性运作需要多方面社会资源的有效支撑,其中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是三大基础性支柱。
    科技创新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已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相比还很不相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突出,尤其是普遍存在“重应用轻基础,重概念轻实效”的研究氛围。很多企业直接引进国外成熟技术,不愿意投入精力进行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对于新概念和新技术热衷于跟风上项目,不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提升效果。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亟待改观。
    现代金融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金融总资产已达200多万亿元,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但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或在金融系统内空转,产能过剩行业占有大量资金,新兴产业和中小微型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得不到金融供给的有效支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过分向金融服务业集中导致产业空心化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中国作为拥有庞大就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把产业发展重心放在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业应该成为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提高实体经济造血功能的重要工具。
    人力资源是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劳动从业人员超过7亿人,其中各类知识和技能人才超过1.5亿人,但是面临着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高精尖人才相对缺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脱节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少科普教育导致专业选择不是以兴趣为导向,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才市场发育不够导致人才难以多岗位流动锻炼,技工的社会地位低导致高水平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将严重制约现代产业体系的人才供给和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现代产业体系的孕育和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城市建设、消费市场、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对于一个产业聚集地,如果所在的城市或区域不具备良好的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配套条件,就无法吸引高水平的人才或者企业落户,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就无从谈起。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充分认清本地区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等客观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地选择与之相适应、相协调的产业结构,进行系统的顶层谋划,通过合理的政策机制进行引导,打造适合当地条件、发挥当地优势的产业集群。
    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不能只注重培养市场主体的硬实力,还需要关注政策研究的软实力。一方面为了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压限制我国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手段措施,我们需要不断及时展开系统化、深层次研究以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在我国当前产业发展过程,由于缺少前期对产业形势和布局结构的研究以及项目投资策划,导致出现大量投资失误和浪费。因此,如何推动智库和咨询业快速发展要尽快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总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使现代产业体系全面体现质量、效率、动力的三大变革,需要展开更加深入系统的分析论证,需要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共识。
    (作者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Tags: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升三大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