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的世界里,大部分情况下,金钱说了算。你开发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好不好呢?那要看消费者是不是愿意掏钱购买。你推出了一个创业项目,你的创新算不算成功呢?那要看你能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利润。金钱说了算,这个规则真是简单粗暴,但也没有比它更公开、透明的规则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市场交易做决定,大家还是能心服口服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决定都是金钱说了算的。
假设有一个原始人的部落,原来住在一个平原上,后来天气干旱了,平原上的食物来源少了,更令人头疼的是,北边还有另一个凶悍的部落,经常过来抢东西。怎么办?族长召集大家讨论。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出击,打到北方去,灭了敌人,北方有一片更浓密的森林,食物来源更多,但这一方案的代价是既然打,就得有牺牲,而且可能打不赢。第二种方案是不动,继续留在原来的地盘,不去冒险,听天由命。第三种方案是撤退,撤到南方。南方更干旱,有一片荒漠,没有人烟,不会有敌人侵扰,但可能食物来源比现在更少。怎么办?要是大家都同意北上,或是都同意南下,或是都同意留在原地,事情就好办了。可是,人们会有不同的意见,有人愿意北上,有人愿意南下,有人愿意不动,这时候该怎么办?
估计大部分读者马上想到的办法是举手投票。大家注意,要真是在原始社会,很可能不是这样决策的,比如,他们可能各自发言之后,由族长一个人拍板决定,也可能,他们会找个巫师,烧个乌龟壳,通过观察龟壳的裂纹,揣测上天的旨意。通过投票来实现集体决策,和“进步”观念、“平等”观念一样,是非常晚近的事情。这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当时,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就敏锐地观察到了这种变化。他讲到,法国大革命让法国社会“变平”了。大革命“并非仅仅定义了法国公民的权利,而且也试图改变公民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影响其中的每个个体,以及公民作为政治群体成员的权利”。他指出:“法国大革命用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取代了原有的简单而统一的体制,这种新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所有的人一律平等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的。”
人人平等是不是一种社会进步?当然是了。不过,这会使得集体选择变得更加复杂。集体选择理论有时候又被叫做公共选择理论。你也可以这么理解,这是用经济学的思路去解读政治。在政治学领域,这一学派被称为“政治分析”或“实证政治理论”。
什么叫用经济学的思路去解读政治?传统的政治学是要读经典,解读先哲们的微言大义,然后再阐发自己的一点见解。经济学的思路不一样。经济学要求先下定义,然后再去分析。
所谓的定义,其实就是说要把你的前提假设说清楚,把你想要解释的问题变得更加清晰,省得在概念的问题上大家争论不休。所谓的分析,就是分而析之,把一个大的问题,拆解成简单的问题,或是简单的部分,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个最简单的集体选择理论:空间投票理论。我们先举个例子。假设有一条街道,很长,很繁华,商家都想到这里开店。假设这是像簋街一样的小吃一条街,街上所有的店都卖麻辣小龙虾。商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街道最左边的尽头开店,还是在右边最尽头开店,还是在街道居中的位置开店?
假设你在街道最左边的尽头开店。从左边来的顾客,有些一进这条街,就会扑进第一家馆子,有些要再转转看,继续往前走走。他们可能走了不到一半,就在附近找个馆子,当然,如果他们对你这家店印象深刻,也可能会多走几步,转回来上你这家馆子。如果顾客都是这样,那么,从街道右边过来的那些顾客,没有一个会到你的店里来。同理,如果你把馆子开在街道的最右端,那么,从左边过来的顾客也不会到你这家店。如果你再往中间挪挪呢?那么,你可能既能吸引来自左边的顾客,又能吸引更多来自右边的顾客。最后,你会发现,最佳的位置是在这条街的中间。
假设要开店的不是麻辣小龙虾,而是政客。政治光谱犹如一条街道,也可以分成左右。“左派”、“右派”之分也来自于法国大革命,当时持不同政治观点的议员聚在一起,坐在国民议会的不同位置,不跟别的派别混着坐。什么是左派,什么是右派,要是争论概念,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简单地给左派和右派下个定义:左派是主张有更多的改变,极端的左派可能支持革命;右派则倾向于维持现状,极端的右派反对所有的改革。
政客关心的是如何吸引到更多的支持者,这跟卖麻辣小龙虾的想要拉拢更多的顾客有相似之处。那么,你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政治立场呢?假如你先选择极端左派,你会有不少拥趸。比你更激进的,也就是说,在你左边的,都支持你。在你右边的也有一些支持你。比你再右得厉害一些的人就开始不认同你了,最靠右的那些人看到你这张脸就烦,讨厌死你了。假如你先选择极端右派,处境也差不多。
那么,如果你把观点稍微温和一下,也就是说,你把你的政治立场稍微往右边挪一下呢?那么,比你左的人还会支持你,但在你右边的人会有更多支持你的。再往右挪一点呢?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的人。最后,你会发现,可能最佳的位置是在中间。按照这一理论,所有的政治党派到最后都会选择更为中庸的立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团结最大多数的人民。同样,按照这一理论,处于中间的投票人总是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因为左边的党和右边的党都要拉拢你。站在中间,左右逢源。
在正常情况下,空间投票理论的结论是对的。你有没有发现,西方国家在竞选的时候,候选人好像吵翻了天,但仔细一看,其实他们的政治主张都差不多?在很多情况下,空间投票理论也能解释其它一些有趣的现象。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小国很狡猾,在北京和台北之间耍滑头,等着两边都给大笔的银子?你有没有发现刚出道的学者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成名之后,会变得格外慎重,说话总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再举个例子,在八十年代,有个日本影星在中国很火,他叫高仓健。高仓健的风格是啥?他是个硬汉,不苟言笑。当时,这种风格真的迷倒一片。现在很难再找到像高仓健这样极端风格的明星了,越来越多的明星走的是中间路线。你说李宇春更像女孩还是男孩?鹿晗更像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明星都越来越中性化了呢?这很可能和演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要往中间挪有关。
回到那个原始人部落的案例。假如这个原始人部落选择投票,哪一派的票数多,哪一派赢。你猜哪一派会赢?假设北上派首选北上,次选不变,最讨厌畏缩不前的南下投降派,南下派首选南下,次选不变,最讨厌咋咋唬唬的冒进派,最后,很可能是中间派获胜。
再假设,这个部落有100个人,主张北上的有33人,主张不变的有33人,主张南下的有33人。只有一个人还没有拿定主意,这个人就成了最受欢迎的宝贝了。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关键投票》(又名《关键一票》),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住在新墨西哥州一个偏僻小镇的蓝领工人巴德,突然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人物,因为他手里的这张选票,能够决定谁当上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