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会计与审计 >> 正文

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廖新亚

 

摘 要: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运用抽样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大量的审计实务问题。因此,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人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降低审计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它,本文就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展开分析,进而对控制审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原因控制,对策

 

1、审计风险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大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2、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2.1.1 审计环境方面的原因

(1)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不断改变。审计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审计所处的市场经济,审计职业过程中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市场经济越发达,需要审计服务的人也就越多,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和投资人、债权人,投资人等。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的行为,不但损害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的第三者的利益,而且还被追究法律责任。

(2)审计独立性不强。我国现行的政府审计管理体制是审计机关受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其经费来自本级政府预算,审计机关领导人由本级政府任免。这样的体制和实际存在的行政干预造成了审计独立性不强;民间审计机构在执行审计任务过程中也会受多方面的压力而削弱审计独立性,往往使审计机关和人员难以彻底摆脱人情世故的干扰,使其责任心与原则性受到严重威胁,对发现的问题难以充分揭露、客观评价。

2.1.2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生存、图发展,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因而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随着业务数量的增多,会计核算中出现记录不当的可能性随之增加,而且这种记录不当很容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掩盖,在抽样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当大,为审计带来了更多困难,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更高。另外,在传统的审计范围之外,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公允做出报告。由于会计信息不确定性很大,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2.1.3 现代经济生活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扩大

从审计发展来看,人们对审计意见依赖程度在扩大。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广大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心,使人们更加关注已审的财务报表。而且对此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政府、投资者、潜在投资者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人们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日益重视,依赖审计意见的人也越来越多。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没有它金融市场将会萎缩。因而,与金融市场有关的利益团体,都会关心审计,并且愿意支付费用聘请审计人员,提高信息可靠性,降低他们投资决策的风险。

2.2 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2.2.1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限

首先,由于审计人员能力有限,使审计结果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存在“期望差”,其次,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实践中,难以使所有审计人员都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2.2.2 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

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的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往往缺少内部控制调查和复核性测试,不能有效识别审计重点,容易遗漏重大审计事项;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审计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事务所为了维持应有的收益,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审计效率。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无形中增加了审计风险。

3. 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3.1 从审计的过程来控制风险

3.1.1 审计准备阶段的风险控制

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认真了解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做出初步评价,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得好,相应的控制风险也较低。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领域扩展审计程序,以便在实质性测试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审计风险。

3.1.2 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

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借以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在这过程中,不可能要求注册会计师把所有的错误事项都审查出来,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专业标准执业,时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尽量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寻常或不合常规的交易,应保持谨慎态度,单凭合同上的法律文字或条款是不够的,注册会计师需凭其敏锐的专业嗅觉,对这些条款仔细查核。

3.1.3 审计终结阶段的风险控制

出具审计报告、做出审计结论和决定是审计的终结阶段,即审计的最后阶段。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特征,审计质量是其生存的基础。所以,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完成后,在签发审计报告前,通过一定的程序、经过多层次的复核十分必要。通过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可以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3.2 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提高整体素质

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与审计能力所达到的程度之间有一个期望差。审计由于所应用的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及其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使得它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这也使得审计人员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审计本身是一种靠经验和知识判断的职业,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风险的高低。因而,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具体方法有:强化专业知识;加强有关审计风险等执业能力的培训;强化职业道德观念;阅读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审计档案;参与和观察判断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的判断过程。

3.3 选择正确恰当的审计方法

3.3.1 保持审计独立性,实施集体审计

实行集体判断是打破审计判断主体局限性的较好方式。因为审计判断由个人做出时,往往受个人经验约束,当共同商讨判断则能克服个体判断的局限性,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集体判断的方式一是向他人咨询与他人协商共同做出判断,二是复核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目前,审计机构采取的三级复核制度实质就是一种集体判断的方式。

3.3.2 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提高审计质量

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在审计风险上可以引进风险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3.4 建立融洽协调的工作关系

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注重与会计人员及管理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应积极询问正常业务中发现的异常项目的处理解释,审计中发现的错误、舞弊等行为以适当的方式征得会计人员的看法,双方沟通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审计意见类型及审计报告的重大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建议等。通过与以上人员沟通,审计人员可以发现重点审计领域是否恰当,接纳他们所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意见,以便增加必要的审计程序。这样,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才容易被接受。

参考文献:

[1]霍志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2008-09-02访问

[2]李建英《加强社会审计风险的控制》;2008-09-02 访问

[3]刘洪涛;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年02期。

[4]文光伟 赵恬《试论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风险》;2008-09-02

 

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1年第6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