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几家国内企业成功获得国际银团贷款的消息陆续披露出来,晨鸣纸业、光明食品、如家酒店等分别获得了9000万~3.15亿美元不等的国际银团贷款。这些企业纷纷奔赴国际银团贷款,究竟为何?
今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国内企业从中资银行贷款的最低利率为7%左右。反观国际市场,欧美等国则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目前1个月期与1年期的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分别为0.2477%和0.9537%,分别比国内市场低4.66和4.3个百分点。国内与国外巨大的融资成本差异是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转向国际银行贷款的背景和最主要原因。比如,晨鸣纸业从国际银团获得的A、B两部分贷款,其贷款利率分别为LIBOR+2%、LIBOR+2.4%,即使加上承贷费、管理费、代理费等其他费用,也远低于国内的融资成本。
除了降低融资成本,上述企业之所以选择国际银团贷款,它们还有如下考虑:
一是为了实现企业本身的战略目标。比如,光明食品集团一直想通过跨国并购,而成为国际知名大型食品产业集团。正是由于得到了国际银团贷款的支持,光明收购Manassen(金额高达3.15亿美元)才能顺利完成。
二是基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企业可以规避一定的汇率风险。比如,企业现在可以将借到的1亿美元兑换成6.32亿元人民币,3年后还贷时如果人民币升值(假设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6),那么只需6亿元人民币就可以还清贷款本金。
三是提高企业的声誉。因为国际银行对于国际银团贷款的审批比国内银行更为严格,如果企业成功得到国际银团的授信,说明该企业资质得到国际银行的充分认可,那么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企业声誉就会迅速提高。
四是寻求合理的贷款定价。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信用市场的定价机制还很不健全,银行贷款利率的高低无法有效地对借款企业的信用差异进行区别定价。国内比较优秀的企业选择到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比较完善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获得一个比较合理的贷款定价。
企业选择国际银团贷款获得诸多收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中的风险。
一是政策风险。我国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仍然对国际资本的进出实行比较严格的限制。根据《境内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办法》,我国对于中长期国际银行贷款的宏观管理采用指标控制的办法。因此,国内企业选择国际银团贷款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政策风险。
二是利率风险。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商业银行贷款普遍采用浮动利率,其中,国际银团贷款的利率通常由LIBOR+加息率组成。LIBOR随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上下浮动,各大国际金融中心有着各自的拆放利率并且相互影响。加息率是在拆放利率之外,依据贷款期限的长短、资金数额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借款者资信的高低所附加的利率,一般为0.375%~0.5%。因此,贷款期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频繁波动会给企业带来利率风险。
三是汇率风险。改革开放之初,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特别是通过发行武士债券到日本金融市场上融资,就曾因为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升值而遭受了巨额的汇率风险损失,上世纪末破产的“广国投”就是最著名的案例。
四是协议条款风险。相对于各大国际银行而言,国内企业选择国际银团贷款大多还是“新手”,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行业竞争和发展态势等的研究明显处于劣势。如果对于国际银团贷款协议中的一些附加条款、隐蔽条款等理解不够、不透,就很容易承担协议条款风险。近期出现的一些国内企业与国际大投行签署“对赌协议”而遭受巨额损失就是警示。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