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和社科院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出具的《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前三名为北京、广东、福建,47份优秀报告中有11份来自广东省的上市公司,约占1/4。随着国家对环境审计的重视,上市公司环保意识的加强,需要分析环境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对于相关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使环境审计有长足的发展。
(二)上市公司环境审计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我国的环境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善的环境审计机制,主要是以政府审计为主,企业自主进行环境审计的非常少,只有海尔等成为国际品牌的中国企业开始做环境审计,而在社会审计部分,几乎是空白。我国整体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基本形成。但至今为止没有一部关于环境审计的直接法律依据,环境审计缺乏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由于缺乏环境审计准则,审计人员无法确定用哪些指标和标准来反映、评价环境成本和效益,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计量,审计主观性过大,影响审计质量。
(2)环境审计主体单一。我国的环保资金主要是国有资金,现阶段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多数企业在盲目追求高额利润时忽视了环保的重要性,使得内部环境审计也无法深入开展,加上社会涉及开展环境审计的力度又不够。国家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环境审计范围过窄,难以保证环境审计的质量,发挥环境审计的监督作用。
(3)环境会计制度发展滞后。环境审计是以环境会计的信息为基础,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环境审计发挥作用的前提。现阶段的财务会计不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效益等进行核算,制约了环境审计的计量和确认,无法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另外,没有规范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目前还处于自愿披露阶段,有些企业就会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甚至不披露,使得无法对其进行监督。没有环境会计制度以及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环境审计无法发展。
(4)环境审计的技术力量匮乏。环境审计是一门环境管理和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很强,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还必须具有环境学、工程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但目前审计人员大多只熟悉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对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的指标、工程学的知识了解不多,这也制约了环境审计的发展,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三、上市公司环境审计完善的对策
(一)完善环境审计法规体系
要加强环境审计立法建设,特别是明确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环境审计的主导地位。虽然《审计法》第二条规定了审计机关对环境保护有关的相关内容进行审计的权利,但这一规定不能涵盖环境审计的全部内容,并且我国现行法规体系中尚未对授权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参与开展环境审计做出规定,这就大大限制了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开展。加强环境会计制度、环境审计准则的建立。环境会计是环境审计开展的前途,环境信息的规范披露是环境审计中环境绩效评价的基础,另外环境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工作中的指导规范,这些对于环境审计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定完善的环境审计评价标准。环境审计中不仅要对上市公司的环境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就行判断,更重要的是有效性的评价,这就需要直接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如美国和荷兰的宝贵经验,在结果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
(二)提高环境审计人员能力
我国注册会计师具有环境管理、工程学背景不多,应多吸纳多样化专业背景的人员,包括公共管理、社会学、政治科学、法律、经济、会计、环境和工程学,使得环境审计更加具有科学性。成立与财务审计相对应的环境审计部门,形成专业的执业队伍。还可以进行注册环境审计师(CPEA)的资格认证,提高专业能力。另外应加强环保部门与审计人员的合作,在注册会计师工作中提供专家支持和技术支持,既可以节约环境审计成本,也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明确环境审计工作重点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评价企业环境政策是否合法、合情、合理,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是否健全有效,企业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企业污染防治工作是否有效,以及产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等。还要考虑上市公司的行业因素,如化工化石行业是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工业三废的污染和难解程度均高于其他行业,需要重点审查。
(四)建立环境审计约束和激励机制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成功是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参考,因为内部审计部分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情况,真实有效的内部审计报告可以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对环境审计质量高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质量差得企业进行处罚,督促上市公司提高内部环境审计的质量。
四、结语
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支柱的上市公司的环境审计问题尤其关键,因此要在完善相关法规等环境审计依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独立性、力量构成等方面的优势,逐步促进上市公司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促进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是环境问题上的重要角色,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通过环境审计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业绩,不仅有助于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合理地配置资源,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关注环保,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环境效益的提高,因此对企业进行环境审计非常必要。上市公司因其公共性,利益相关者的广泛性,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要求也比其他企业更高,并且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庞大,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上市公司做出环境审计发展缓慢除了上述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原因和制约外,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明确其在上市公司环境审计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快发展上市公司环境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中的有利作用,关键就是要从环境审计依据、审计人员能力、社会资源配合等方面来改进注册会计师开展上市公司环境审计工作,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优势,提高环境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耿建新、牛红军:《关于制定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准则的建议和设想》,《审计研究》,2007年第4期。
[2]李雪、杨智慧、王健姝:《环境审计研究:回顾与评价》,《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
[3]肖文八、王贵则、陈军:《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理论探讨》,《中国内部审计》1999年第3期。
[4]王纪瑞、曹梅、石玉:《论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主导地位——基于独立性的视角》,《会计师》2011年第6期。
[5]秦慧慧:《浅谈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5期。
[6]王健姝、张波:《注册会计师在未来环境审计中的作用》,《生态经济》2010年第5期。
[7]杨树滋、王德升:《环境审计探讨》,《审计研究》2002年第6期。
[8]韩竞、吕永龙等:《中国环境审计实务问卷调查及初步分析》,《审计研究》2005年第4期。
[9]辛金国、杜巨铃:《试论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审计中的运用》,《审计研究》2000年第5期。
[10]薛富平:《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财会研究》2009年第1期。
[11]陈汉文、池晓勃:《关于环境审计的几个问题探讨》,《中国内部审计》1997年第2期。
[12]王健姝、张波:《注册会计师在未来环境审计中的作用》,《生态经济》2010年第5期。
[13]张丽华:《西方国家环境审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之友》2010年第4期。
[14]贺桂珍、吕永龙等:《荷兰的政府环境审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审计研究》2006年第1期。
[15]刘忠秀、陈辉:《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现代商业》2010年第36期。
[16]ThompsonD,WilsonMJ.Environmentalauditing:theoryandapplications.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4.
[17]TuckerRR,KasperJ.Pressuresforchangeinenvironmentalauditingandintheroleoftheinternalauditor.JournalofManagerialIssues,1998.
[18]MoorPD,BeeldeID.Environmentalauditingandtheroleoftheaccountancyprofession:aliteraturereview.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5.
[19]DiamantisD.TheimportanceofenvironmentalauditingandenvironmentalindicatorsinIslands.Eco-ManagementandAuditing,1999.